•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代果蔬是怎样栽培的,一起来了解一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1 14:4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至迟到西汉中期,果蔬栽培已出现繁盛的景象。司马迁如此描绘道:“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若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果蔬生产的繁盛,导致果业收入极为可观,甚至促使朝廷专门设置了“桔官”“羞官”等,负责果蔬的管理和征税。当时撰作成书的诸多农书、史书,如《西京杂记》《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等,记载了很多当时栽培的果蔬种类、名称。水果主要有梨、枣、桃、李、杏、枇杷、杨梅、葡萄、荔枝、龙眼等十余种;蔬菜主要有瓜、瓠(葫芦)、芋、葵(冬葵)、芥、大葱、小葱、姜、蓼、韭等数十种。而且民众在长期栽培果蔬的实践中,逐渐积累总结出丰富、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验。

一、果蔬栽培时间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果蔬种植必须遵循自身的生长习性。人们努力对这些作物的习性进行总结,探寻规律。《汜胜之书》提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即要在合宜的时间,抓紧时间进行耕作。崔寔在《四民月令》中更详细地记载,正月要扫除韭畦中的枯叶,二月可种春麦、豍豆、大豆、胡麻等等。

果蔬栽植时间若过早或过晚,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崔寔记载道:“正月,自朔(初一)暨晦(三十),可移诸树。唯有果树者,及望而止。望为十五日,过十五日,则是少实”。意思是说,正月,除果树外的其他树木皆可随时移植;唯独果树,最好在初一至十五移植。若过了正月十五移植,容易造成果树结实少的后果。

汉代人不仅对各种果蔬的栽培时间有精准的把握和要求,而且对果蔬的播种、灌溉、结实、收获等环节,也都有准确的认识。《汜胜之书》就将杏花的兴衰用作农作的指导:“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将杏花的开落,作为耕作土壤的时间指标。

杏花

二、果蔬栽培技术

或许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里,汉代人的果蔬栽培技术是很原始落后的,不过就是将蔬果的种子埋进土里,在其生长过程中,按时浇水、施肥、除草就可以了,然后静待收获。至于嫁接、温室栽培、移植这些现代高科技,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代怎么会有呢?其实,我们小看古人了,这些技术并不是“现代高科技”,汉代人已经玩得很娴熟了。

嫁接,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植物部位结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并能继续生长下去的种植技术。大概在秦汉之际,人们极可能受自然界中连理枝现象(植物在自然环境下,枝、茎彼此摩擦损伤后,有的会自然愈合,连结生长在一起)的启发,发明并掌握了用梨与“棠”或“杜”嫁接的技术。《汜胜之书》中就详细记载了一条我们今天称作“靠接法”的嫁接法,来生产大型瓠瓜:“下瓠子十颗,……既生长二尺余,便总聚十茎一处,以布缠之,五寸许,复用泥泥之。不过数日,缠处便合为一茎,留强者,余悉掐去,引蔓结子。”

在很多50、60、70后的记忆中,每年冬季吃的蔬菜,不外乎就是白菜、萝卜、土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每到冬季,单位统购分配,家家户户窖藏白菜,还是常见的景象。后来,随着大棚技术的推广,冬季的饭桌上才不再是单调乏味的炒白菜、溜白菜、炖白菜,黄瓜、西红柿、豆角等多种“反季节菜”越来越丰富着我们冬季的菜谱。其实,通过密闭空间升温,为植物生长营造适宜环境的温室栽培技术,早在汉代就已经基本成型了。

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当时富户可享用“冬葵温韭”。所谓“温韭”,就是经过加温技术培育生长的韭菜。东汉班固在《汉书》中,详细记载了冬季时温室栽培蔬菜的方法:“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当时,竟还有人对这种“违背”作物自然生长规律的技术提出批评:“凡供荐新味,多非其节,或郁养强孰,或穿掘萌芽……岂所以顺时育物乎!”

近二三十年来,依赖日益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和温室栽培技术,岭南地区出产的荔枝、龙眼、芒果等水果,早已不再是令北方人艳羡的珍果,而是像苹果、桃子等水果一样,走进了千家万户的果篮里。当你在大啖可口的荔枝时,都会油然想起当年唐玄宗命人千里驱驰,为杨贵妃递送新鲜荔枝的故事,和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诗来。

其实,早在汉代,岭南一带就奉命向朝廷进贡荔枝、龙眼,但耗费巨大:“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驿,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因此,当时人们就着手进行多种南方果木移植到北方的试验,尽管屡屡失败,但人们并不气馁,“连年犹移植不息”。据文献记载,西汉皇家园林上林苑中,就栽培有柑橘、荔枝、龙眼、香蕉等多种南方果木:“于是乎卢橘夏孰,黄甘橙楱,枇杷橪柿……罗乎后宫,列乎北园。”汉武帝灭南越后,在长安修建“扶荔宫”,尝试大量移植南方果木,但最终未能成功。

三、果蔬施肥灌溉技术

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就学过,春秋战国时,人们发明了铁制农具、牛耕及用人或动物的粪便施肥等技术。那汉代人是如何给土地施肥的?将粪肥撒到地里,与土壤混拌,或许是很多农民施肥的主要方法。《汜胜之书》也记载了主要用于枲、芋、瓠等作物的大田撒施粪肥的方法。不过,这并不是汉代唯一的施肥方法。在《汜胜之书》中,还记载了主要用于蔬菜种植和推行“区种法”种植法的精准、集中穴施粪肥的方法,即将粪肥堆在种子周围。这样既可增强种子周围土壤的肥力,源源不断地向种子提供营养支持,又可避免大田撒施造成的无谓浪费。

说到汉代灌溉土地的方法,或许很多读者会想:不就是在水源和农田间挖凿沟渠,将水引进农田漫灌吗?虽然这是汉代,甚至是现代都比较常见的一种土地灌溉方式,但这并不是汉代灌溉田地的唯一方式。

在《汜胜之书》中,或许基于北方大部分地区水贵于油的考虑,汜胜之详细记载了各种作物的灌溉次数和用水量。他特别提出一种种瓜时使用的地下灌溉法,即将一口容积为三斗的瓦瓮埋在四棵瓜苗中间,瓮口与地面持平,将瓮中盛满水,然后用瓦盖住瓮口。陶瓮粗疏,水可以通过瓮壁缓慢持续地向外渗透,给瓜苗提供水分。水少后再添加,保持瓮中水满。这种灌溉方法,既可使作物得到均匀、持续的水分供给,又可减少地面蒸发,还可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特别适用于水少干旱的北方地区。这种灌溉方法,与我们今天大力推广的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谓殊途而同归。

滴灌

在继承以往农作传统的基础上,汉代人民又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果蔬生产技术和方法。通过长期观察、实践,他们在果蔬种植,包括嫁接、温室培育、异地移植、施肥、灌溉等领域,都创造出一些并不逊色于今天的技术和方法,充分反映出汉代人民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1 16: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场无土栽培的“技术战”
...术的出现,让种菜变得简单。李明锥在广东惠州市有一家果蔬专业合作社。大棚内,设有湿度传感器、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等,一包长着4株番茄的基质条被安放在指定的木板上。“整
2023-01-17 07:06:00
“活水”畅流,植物工厂里果蔬常绿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多亏了农担引来‘活水’,我们的果蔬才能源源不断喝上营养液。”春节前夕,记者走进南通市首个全电智慧植物工厂,栽培床上是一颗颗长势喜人的绿叶菜,栽培床下正畅流
2024-02-21 01:19:00
...蔬菜之王”的羽衣甘蓝整齐排列着,在岑港村农业现代化果蔬基地6号棚内,果蔬长势喜人。岑港村蔬菜基地作为县级蔬菜科学安全用药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同时也是横峰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3-02-24 08:27:00
行走赣鄱看丰收:“菜园子”上山记
...阳金秋时节,黍稷盈畴。在江西省金溪县秀谷镇丰收村的果蔬产业基地,也结满丰收的“硕果”。清晨6点,大棚内鲜嫩的丝瓜、黄瓜被采摘下来,送往农贸市场。这片占地560亩的果蔬产业基地
2023-09-22 21:17:00
田园是课堂 以爱筑担当(争做出彩安阳人)
...25年执教生涯里,他言传身教花卉园艺知识,是学生也是果蔬花卉的“超级奶爸”——田园是课堂 以爱筑担当(争做出彩安阳人)董安平向学生讲解南瓜的相关种植知识(本报记者 贾 培 摄
2023-06-28 07:41:00
盐碱地变“果蔬仓” 观光采摘好去处
...种植,精选好品种、辅以好技术,这才在盐碱地上建起‘果蔬仓’。”基地负责人王明强说,基地占地60亩,包含智能温室1座、日光温室8座、棉被拱棚3座,从发展之初,就坚持现代设施农业
2024-04-10 10:37:00
...旦巴扎西穿行在各智慧温棚间仔细查看作物长势。“不同果蔬需要的温湿度不同,高原上室外温度早中晚不一,要想实现生产效率最优,就要随时观察,视情出招,才能做到更精准的控制。”钟高勇
2024-03-20 04:48:00
亮点纷呈!一起看烟台果蔬博览会骄人身姿
...航 刘雯)10月12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二十一届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本次大会的四大亮点。全产业链覆盖,知名展商云集本届果蔬会展示板块将围绕果蔬、食品等
2023-10-12 19:40:00
本文转自:邢台日报一扫二维码果蔬会“说话”本报记者张明明通讯员杨瑞坤隆冬时节,南和区贾宋镇后寺上村的高效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包装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无人地磁车满载着刚采摘的新
2023-01-10 11: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