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告别“晒书捉虫”上万件文物搬进“新家”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6-11 02:5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

告别“晒书捉虫”上万件文物搬进“新家”

眉山三苏祠构建文物保护新体系

告别“晒书捉虫”上万件文物搬进“新家”

三苏祠文物摄影室项目。王越欣摄

“以前,三苏祠没有专业的文物库房,文物都是放在普通库房里,现在好了,新库房还是恒温恒湿高气密的!”6月7日,说起三苏祠近年来文物保护方面的变化,刘宇飞语气、神色都满是开心。

作为三苏祠文物修复中心负责人,刘宇飞深知,比起事后修复,预防性保护显然更重要。在三苏祠工作近7年时间里,刘宇飞见证了三苏祠在文物保护上的用情用心,并亲自参与了保护手段的每一次“上新”。

文物古籍“搬新家” 再也不用晒书捉虫了

仲夏六月,三苏祠文物修复中心,刘宇飞正和同事忙着整理关于三苏祠古籍研究与保护的相关资料。室外很热,办公室有空调、电风扇,刘宇飞和同事忙碌却很安心。这份安心,不仅源于良好的工作环境,更是因为他们所牵挂的文物有了全新的安身之所。刘宇飞笑着说:“文物和人一样,怕热怕湿还怕虫。不过现在我们放心了,文物也有了自己的‘空调房’,不过比这更高档!”

刘宇飞口中更加高档的“空调房”,正是2019年后新建的文物库房。据了解,三苏祠博物馆共有藏品一万五千余件,其中文物一万两千余件,包含三千多册(套)古籍。但在2019年之前,受多种条件限制,一直没有专业的文物库房,文物只能放在普通库房里,虽然安装了空调和抽湿机,但还是达不到古籍类文物管理的要求。

“为了防止古籍发霉虫蛀,每年惊蛰、清明时段,三苏祠都要翻晒古籍。”刘宇飞还记得,2017年自己研究生毕业来到三苏祠工作后,还参与了每年的晒书。“每一次晒书,我们要戴手套、拿羊毛刷,轻拂古籍页面。每一页古籍都要刷到、晒到,晒一次书,时间最长可持续一到两月。”

而今,上述经历已成为过去式。2019年,三苏祠式苏轩改文物库房、展厅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开始建设,2022年,项目一期器物库、字画库改造完成,万件珍贵文物搬进新家。今年,馆藏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二期古籍库也在4月完成验收并投用。随着古籍入驻恒温恒湿高密闭的“新家”,防潮杀虫也用上了科技手段。

“现在我们不用晒书了。”刘宇飞说,“这些年,我们增添了低氧杀虫设备和文保监测设备,加强对藏品的相关数据采集,推动古籍字画等文物保护更精细、更智慧。”

保护助力展陈 文物穿越千年与公众见面

保护手段的“上新”也助力三苏祠承办高规格展览,让文物穿越千年与参观者对话。“尤其是涉及借展,如果你没有一个专业的存储、呈放文物的地方和条件,别人怎么会把文物借给你?更别提那些重磅级的文物了。”三苏祠规划建设部部长王荷说。

2021年1月,在式苏轩改造提升工程项目一期完成后,“吾家东坡——苏轼题材文物特展·《苏轼书法全集》(四十五册本)图录特展”也正式拉开帷幕。2023年6月,《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开展,这场展览得到了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10家博物馆的支持,向三苏祠借展了众多珍贵文物,不仅丰富了本次展览的展品数量,也提升了展览的整体含金量。

此外,三苏祠还联合四川博物院、杭州西湖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举办“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高山仰止千古一人——苏轼主题文物展”,“千古风流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今年,三苏祠文物还将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的相关主题展中亮相。

除了对馆藏文物做好精细保护与智慧管理,近年来,三苏祠还以原材料、工艺、结构、形制开展古建修缮。三苏祠博物馆园林管理部部长林小平介绍,2020年以来,各级财政共投入文物保护资金8600余万元,先后组织实施三苏遗址遗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10余个,“这些年,我们还编制了7个有关三苏祠古建修复维护的方案,日常开展例行检查,推动古建动态监管、精细管护。”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李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1 05: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谈之人竟是让众多盗墓者闻风丧胆之人。3年缴获文物逾万件随丁力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从门口的保安到大厅的接待员、仓库的保管员,都和他亲切打招呼,而丁力也对这里的藏品如数家珍,
2023-11-28 03:06:00
百年北疆续写精彩华章:用活文物资源 弘扬科学精神 扫码阅读手机版
...、古生物、古人类、岩石矿物标本以及历史民俗文物20余万件,其中许多藏品都为世界独有。 走进北楼大门,映入眼帘的巨大师氏剑齿象头骨及下颚化石,已静静在此“守候”80余年。“北
2023-12-10 10:21:00
阜阳两市民护送600年前石碑入馆
...阳市博物馆于2018年升级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文物12.6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4件、二级文物296件、三级文物2303件,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珍贵古籍13部。藏品分青铜
2023-12-01 17:51:00
视频 | 大学与博物馆“双向奔赴” 医学生秒变“文物小医生”
...庆医科大学,为医学们上古籍修复课。吴聖聪指导同学们文物修复。华龙网记者 罗盛杰 摄现场,专家以图文方式介绍古籍修复的各种技法,通过现场演练,指导同学们以古籍修复技法“托裱”中
2023-11-29 19:55:00
钩沉丨时光穿越中的河北博物院
...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已走过了71年发展历程,其珍藏的21万件藏品,记录了河北200万年来连绵延续的人类发展史。河北博物院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河北博物院的藏品又是如何日渐丰富的
2024-02-22 08:43:00
...物苑”,再到如今全国数千家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逐渐走出深闺高阁,贴近千家万户。眼下,很多博物馆都“动”了起来,主动适应时代潮流、融入市民生活,通过一系
2024-05-18 11:16:00
...术手段,为大家呈现更好的展览形式。2023年,拥有140多万件藏品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动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全面改陈和提升,一些长期深藏在库房里的重要文物首次公开展出。国家博物
2024-01-07 11:52:00
埃及希腊罗马博物馆翻修后重新开放
...进行翻修。该馆收藏了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六世纪的近万件文物,展示了众多希腊罗马时期在亚历山大留下的珍贵文物。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pagebreak这是10月12日在埃
2023-10-16 12:14:00
BIBF•熊出没!
...建设,“罴(pí)罴(pí)熊与十二生肖”系列文创产品在上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九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博物馆文创赛金奖,得到专业领域与社会大众的认可和一致好评!北
2023-06-16 14:2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今年以来,服务业在经济发展发挥“压舱石”作用,科技服务业作为其中关键一环,备受关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
2025-10-15 10:44:00
“场外预制好管线,现场拼一拼就成,既安全又省事!”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王岗采油管理区通10注采站员工,在王140区块三相分离器连流程施工现场
2025-10-15 10:44:00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因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被罚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信用中国(上海)获悉,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因工程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被上海市松江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罚款3万元
2025-10-15 10:45:00
第八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北理工协同创新特色赛道成功举办
10 月14日,第八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北理工协同创新特色赛道颁奖仪式成功举办。济南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波
2025-10-15 10:47:00
高校博士“挂职”中小学 遵义师范学院为校地协同科技育人注入新动能
多彩贵州网讯 10月13日,“遵义师范学院·新蒲新区党工委校地交流科技副校长进校(滨湖中学站)启动仪式暨基础教育科学教育实践研讨会”在遵义四中实验初中(滨湖中学)成功举办
2025-10-15 10:48:00
南昌至抚州开通2条“站点巴士”线路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谢梦丽)10月13日,记者从江西长运股份有限公司获悉,由于昌福线唐村线路所施工至2026年1月26日
2025-10-15 07:04:00
问政快报(2025.10.15)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2025年10月13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247条,其中,南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10-15 07:04:00
南昌跻身增长最快10城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左阳天)10月13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2025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2025-10-15 07:04:00
“滴——”清脆的提示音响起,出租车司机王师傅通过5G车载终端,实时接收着智能调度系统推送的订单。地下几百米的煤矿矿井,缘于AI视频分析系统
2025-10-15 07:50:00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一设备采购项目300万预算1000元中标,多方回应
大皖新闻讯 近日,江西一则中标结果公示引发关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流水线设备采购项目预算300万元
2025-10-14 19:15: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王昕摄像 赵少浦制作 董文博
2025-10-14 23:39: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王昕摄像 赵少浦制作 董文博
2025-10-14 23:39:00
潍坊青州:“科技护航+精准服务”助力秋收“加速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钟玉 通讯员 郑秀宝“这阵子一直下雨,道路泥泞,山坡上的蜜桃摘下来却运不出来,多亏了镇上的无人机
2025-10-15 01:05:00
打通“堵点”筑牢“防线”,潍坊消防多措并举守护群众“粮袋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胡晓雪当前正值“三秋”生产关键阶段,连续秋雨给秋收秋种工作带来挑战,为保障秋粮保收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2025-10-15 01:05:00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丨唐山市举办第四届理论宣讲大赛
2025年度唐山市党委讲师团系统理论宣讲大赛决赛现场。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安洋 摄河北新闻网10月14日讯(见习记者安洋记者师源)今天下午
2025-10-14 2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