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用好数学工具 解决力学难题(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5-05 05:5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钟万勰——

用好数学工具 解决力学难题(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用好数学工具  解决力学难题(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钟万勰(右一)在跟学生讨论。

大连理工大学供图

用好数学工具  解决力学难题(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中年时的钟万勰。

大连理工大学供图

人物小传

钟万勰,1934年生于上海,工程力学与计算力学专家,中国计算力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创“离散辛数学”方法,研究提出精细积分法、计算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的模拟关系、参变量变分原理等。曾获国际计算与实验科学工程大会(ICCES)终身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上课铃声响起,大连理工大学第一教学馆115教室,一位白发老者站起身来,将随身的拐杖放在一旁,一手撑着讲桌,一手握着翻页笔,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这是一堂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的研究生课程,学生们认真地听着眼前这位89岁老院士的讲解。“辛”,是很多力学问题基本方程的数学性质,求解时,保持方程的“辛”结构,可以稳定控制偏差。由钟万勰开创的“离散辛数学”,让“辛”从晦涩难懂的数学领域走入了应用力学的实践场景。

从发展中国的计算力学,到开创“离散辛数学”,再到讲授相关知识体系,钟万勰毕生的学术追求,就是要为我国的数学研究争得一席之地。

将算法语言转化为力学语言,开发结构分析计算程序,解决工程技术难题

1934年,钟万勰出生于上海,父亲钟兆琳是我国电机学的奠基人之一,从小开始,钟万勰就深受家庭氛围影响。

1952年,钟万勰考入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大学期间,他自学了《柯氏微积分学》、柯朗—希尔伯特《数学物理方法》、斯米尔诺夫《高等数学教程》。毕业前夕,他撰写的论文《弹性力学中的接触问题》被校长李国豪看中,推荐给中国力学学会。时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副所长钱伟长看后,请他给自己做助教。1959年,时任所长钱学森派钟万勰到中国科技大学担任理论力学课程的主讲教师。1962年,钟万勰来到了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前身)。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国际上力学研究和应用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国在计算力学领域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时任中科院学部委员、大连工学院数理力学系教授的钱令希派出以钟万勰为骨干的团队,研发推广土木结构计算分析程序。这类程序设计,计算量巨大,以前都是手工计算,耗时长。如何将计算机算法语言应用到力学分析上,国内几乎没有资料可查。

当时,全上海仅有两台小型计算机可用,钟万勰只在每天晚上12点左右有10到15分钟的上机时间;为了准备存储用的纸带,需要在清晨6点前去“抢占”为数很少的穿孔机。就这样从头开始、废寝忘食,钟万勰将算法语言一点点转化为力学语言,开发出结构分析计算程序软件,填补了国内空白。

两台计算机内存非常小,为了解决大量的计算问题,钟万勰又将数学中的“群论”与结构力学相结合,实现了“小马拉大车”的效果。大连交通大学退休教授吴昌华回忆:“我用钟万勰结构分析程序算齿轮,14个齿,28个对称轴,按照群论理论,只要对二十八分之一的面积或者体积进行划分、求解,问题就全部解决了,效率太高了。”

1983年,钱令希让钟万勰带队,在渤海石油开发方面开发属于中国自己的通用分析程序。钟万勰带领团队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做出了结构设计计算程序。“我们的头脑不比别人差,中国人挺直腰板自己干,一定行!”钟万勰说。

到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已经有几千个工程使用了钟万勰开发的软件,解决了大量工程中的技术难题,我国在计算力学领域与国际的差距逐渐缩小。

创建“离散辛数学”,让传统“辛”体系摆脱局限性,适应信息化数字化需要

1996年,钟万勰到国外讲学,他讲的“离散辛数学”,是对弹性力学求解“半逆法”的挑战,赢得了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有专家感叹:“弹性力学还可以这样改进!”

“辛”,代表了动力学能量传递过程中状态两端的一种对称结构,称为变分法和传递辛矩阵,动力学要求,能量从初始产生到完成传递,辛矩阵要达到能量守恒,这是控制学中最基本的问题。所谓“保辛”,就是系统的守恒。“半逆法”在数学求解上有一定成分的“凑”和“猜”,导致该理论一直不能被广泛应用。

“这个难题,我也来碰一碰。”20世纪50年代,钟万勰就对“半逆法”产生了质疑。在之后的近40年时间里,钟万勰先后创立了“群论在结构力学中的应用”“极限分析中新上、下限定理”“参变量变分原理”“精细积分法”等独树一帜的计算力学理论与方法。他在分析动力学“辛”体系的基础上,从结构力学入手,引入状态向量的描述,进行区段离散分析,打通了分析动力学与分析结构力学之间的隔阂,实现数值计算。

1993年,《计算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出版;1995年,《弹性力学求解新体系》出版——这是钟万勰一生40余部著作中最有分量的两部。钟万勰创建的“离散辛数学”,让传统“辛”体系摆脱了高深难懂、脱离工程实际的局限性,适应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需要。

“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称为算术,讲究应用,是要实实在在地算出数值来的。”钟万勰骄傲地说,“当代的中国数学应该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了!”

多年坚持授课,引导学生将科研目标瞄准解决实际问题

见到钟万勰时,他正在为刚出版的《辛数学及其工程应用》一书进行补充、修订。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写字台离床铺很近,他说,这是为了便于工作起居。“现在这本是研究生教材,我想再删减、补充一些内容,再出一本本科生教材。”钟万勰摘下眼镜,揉了揉双眼说。

钟万勰一直坚持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一节课90分钟,每次上课前,他都吃得很少。“胃里没负担,好讲课。”腿脚不便,他就自带个“小墩子”,累了就坐下讲课。

“上课是为了保持研究状态,也希望能引导更多学生研究‘辛’的问题。”钟万勰说。

钟万勰潜心于理论研究,同时也关注如何将自己的研究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近年来,他把“辛”体系按照祖冲之方法论进行归结,提炼中国古代数学,求解现代力学问题。“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思路是割圆法,可推测为:平面上两点之间连接的短程线是直线,而约束只要在离散格点处满足即可。当前已经处于计算机、信息时代,看起来非常精美的图像,其实全是离散数值表达的,中国的算术传统优势在其中体现出来了。”钟万勰说。

即使他的结构计算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土木建筑等许多领域,钟万勰仍觉得有遗憾:“当年我就没能把握住在高层建筑和内燃机设计方面的两次机会,还是推广应用做得不够好。”

“我们研究数学是为了应用,”钟万勰常教导学生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一定要把目标瞄准解决国计民生的实际问题!”

■记者手记

传承开拓 自主创新

在钟万勰身上,记者看到了一种传承与开拓兼具的精神。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既要对得起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还要对得起国家发展的时代机遇。”

科学研究,脱离了传承则无根,缺乏了开拓则无发展。钟万勰的科研成就是在潜心研究、广泛涉猎之后的集大成,也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新突破。以历史眼光看自主创新,曾经的经典理论既推动了现代化发展,也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表现出历史局限性;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认清这个规律,科研工作者才能更加自信地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走独立自主的创新道路,抢抓全球科技竞争的先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5 07: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合作完成,标题为《希尔伯特第六问题:通过玻尔兹曼动力学理论推导流体方程》([2503.01800v1]),是今年3月最新发布的。这篇论文解决了狭义希尔伯特第六问题——从微观牛
2025-03-07 08:53:00
虚时间:时间的另一个维度
...,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虚时间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量子隧穿现象中,粒子能够穿越看似不可逾越的势垒,而这在经典物理学中是不可能的。在虚时间的框架
2024-06-18 13:53:00
近代数学:从欧洲崛起的数学革命
...的里程碑。在1768年,瑞士数学家拉格朗日发表了《解析力学》,这部作品开创了解析力学,为后来的物理学和工程学提供了重要的数学工具。随后,在1799年,德国数学家高斯发表了《数
2023-12-20 10:20:00
张朝阳开启近5小时“数学马拉松”
...学博士张朝阳硬核解构“雨滴为什么不伤人”背后的流体力学原理,并求解了被称为“数学史上最难方程之一”的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看似简单的生活问题背后,涉及到多个层级的数学和物理原
2024-10-08 11:02:00
狄拉克方程:自由电子的相对论性量子力学波动方程
在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中,狄拉克方程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这一方程不仅成功地描述了自由电子的相对论性量子力学行为,还为后续粒子物理和场论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将详细探
2024-03-18 10:49:00
中国科大实数量子力学检验实验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朱晓波、张强等完成的实数量子力学检验系列实验,与激光聚变首次跨越盈亏点、银河系黑洞的第一张照片、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拍摄标志性宇宙图像、航天器碰撞改变行
2022-12-21 21:16:00
希尔伯特空间,无限维的基石,每个向量都是自然法则的一个注脚
...要点:理论上的量子现象和数学模型,虽然对于理解量子力学至关重要,但它们并不足以完全捕捉实际在实验室中观察到的量子现象。原话是:什么是希尔伯特空间?它是一个数学概念,不仅仅是3
2024-02-19 10:14:00
理查德·费曼(1918 — 1988)数学好的人去研究物理
如果给量子力学的创始人分一下代的话,普朗克、爱因斯坦和玻尔应该算是第一代量子大师,1900 — 1913年,他们把量子理论引入了物理学;德布罗意、海森伯、薛定谔、玻恩、狄拉克和泡
2023-09-01 16:33:00
...网建模与拓扑”的论文,利用GLMY 同源性提出了一个统计力学框架,为揭示复杂系统高阶相互作用提供了新视角。邬荣领介绍,本研究建立的超网模型能更有效地研究群落行为背后的物种间相
2024-10-15 11:00: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
致敬第41个教师节丨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教师的时代新声
点击查看“印象教师 时代新声”专题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许文秀 通讯员杨柳、汪云凤)在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这片承载交通梦想
2025-09-10 08:29:00
两校跨国携手!“荆楚工坊”揭牌仪式举行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许文秀 通讯员张琴琴)9月8日上午,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马来西亚亚庇理工学院举行了“荆楚工坊”揭牌仪式
2025-09-10 08:29:00
致敬第41个教师节丨41位湖北生态工程职院教师的时代新声
点击查看“印象教师 时代新声”专题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许文秀 通讯员程晓琼)深耕职教沃土,打造生态特色。在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
2025-09-10 08:29:00
从武交院出发!湖北省职教教师物联网技术企业实践培训结业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肖萌)近日,由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承办的2025年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师企业实践培训班结业典礼举行
2025-09-10 08:30:00
郑州健康学院“低空经济发展中心”正式揭牌
2025年9月8日上午,郑州健康学院与万物科技共建的“低空经济发展中心”揭牌仪式在郑州健康学院举行。学校董事长王晨、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许颖波
2025-09-10 09:36:00
第41个教师节·时代新声丨献礼湖北建院“引路人”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罗庆丰 实习生邓小娟)师者如光,虽微致远;师恩如海,润物无声。9月8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湖北建院)以“智启‘心’程 建功支点”为主题
2025-09-10 11:37:00
大众网记者 李明宇 王丽臻 东营报道为鼓励先进、倡树典型,激励广大教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学院各项工作
2025-09-10 11:44:00
致敬教者匠心 温暖相伴前行 济南历下一幼开展庆祝教师节系列活动
鲁网9月10日讯秋风送爽,师韵温润。值此第41个教师节,济南市历下区第一实验幼儿园以“致敬教者匠心 温暖相伴前行”为主题
2025-09-10 15:29:00
这场报告走进中学 点燃师生爱国热情
大河网讯 近日,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郑州市第二外国语中学特别邀请郑州市上街区人民武装部上校政委马昕,为全校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励志报告
2025-09-10 17:16:00
关爱新生 健康启航丨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顺利开展2025级新生入学体检工作
金秋送爽,又逢一年开学季。为全方位守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精准掌握新生健康状况,严把入学“健康关”,9月8日,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正式拉开2025级新生入学体检工作的帷幕
2025-09-10 17:16:00
大河网讯 9月4日,信阳学院召开2025—2026学年新学期工作会议。该校理事长高云发表讲话,强调此次会议旨在为学校转型发展凝聚共识
2025-09-10 17:17:00
郑州科技学院迎新有何妙招?党员引领+多元服务来揭秘!
大河网讯 亮身份、树标杆、作表率......9月9日,郑州科技学院在迎新工作中,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025-09-10 17:17:00
弘扬教育家精神 做新时代高素质工匠之师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隆重庆祝第四十一个教师节并开启新学年
9月10日,长春职业技术学校“弘扬教育家精神 做新时代高素质工匠之师 庆祝第四十一个教师节大会暨2025-2026学年开学典礼”盛大举行
2025-09-10 18:01:00
微光映桃李 师魂照童心——东营区实验幼儿园开展2025年教师节庆祝活动
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今年的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2025-09-10 19:57:00
广饶县大王镇中心小学举行一年级家庭教育家长报告会
大众网记者 孙淑娟 通讯员 金英 东营报道为帮助一年级新生家长快速适应角色转变,掌握科学育儿方法,构建高效家校共育桥梁
2025-09-10 19: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