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焦作日报
本报记者 王爱红
从村里坐1个小时公交车到嵩县县城,再倒车2个小时到洛阳,接着花3个小时到武陟县城,翻山越岭、一路辗转,50岁的李慧回趟家不容易。嵩县、武陟两地间有200余公里,既是她的回家路,也是她的支教路。
“想去看看山里孩子的生活,力所能及为他们做点事。”焦作结对帮扶嵩县的深入推进,让李慧有机会梦想成真。2023年9月,她主动报名,从武陟县谢旗营镇扈庄小学到了嵩县木植街乡中心小学,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
木植街乡是嵩县南部的深山区乡,李慧支教的地方是木植街乡中心小学的一个教学点,群山环抱,整个教学点只有一、二年级4个班185名学生,其中40名学生住校。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8名任课教师在一起办公,既要完成教学任务,也要负责轮流照顾住校学生。
工作上的困难,李慧从不畏惧。当学校安排她教二年级语文时,从事26年数学教学的她迎难而上,研读教学大纲、虚心请教同事、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备课讲课,迅速完成新岗位的角色转换。学生基础差,她通过每周举办作业展览、查字典比赛和变着花样发奖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李慧的引导教育下,学生们喜欢上她的语文课,在她注重语文学习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培养了对家乡嵩县的热爱。班上从不写作业、交作业的李其菲越来越勤快,内向不爱说话的李子硕越来越自信,自习课上主动拿出语文课本朗读的郭浩龙学习越来越积极……点滴变化见证孩子们成长,任课老师和学生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大山里的冬天格外冷,教学点没有空调和暖气,上冻的不光自来水管,就连屋里水桶盛的水也会结厚厚的冰。李慧和同事只能用锤把冰砸开,再烧成热水让学生们洗漱。夜晚睡觉,李慧就多盖几床棉被,再铺一条电热毯。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李慧从不给学校添麻烦,每天清晨早早起床,帮忙照看学生,帮助整理床铺。下课,给女生梳头,带大家跳绳、做游戏。平时,主动打扫校园卫生,帮助扫雪、清理垃圾。学生们喜欢她,把山里的野果装在书包里带来和她分享。野酸枣、野生猕猴桃、柿子,李慧吃在嘴里、甜在心头,支教的每一天,她都过得充实快乐。
2023年12月寒潮袭来,教学点的最低温度达到-14℃。李慧病了,坚持上了两天课,第三天仍高烧不退,不得不休息。学生们得知她生病后,一下课就围在她的宿舍门口,探着小脑袋向屋里张望。教学点校长赵红波端来了自己熬的小米粥,中心小学校长韩建敏也赶来看望。天寒地冻,独在异乡的李慧心里温暖如春。
只休息了一天,李慧就重返讲台。那天,和往常不同,教室里格外安静。“起立!”“老师好!”47名学生齐刷刷站起来鞠躬高喊。接着,孩子们开心地拍着小手欢呼:“语文老师病好了!”这一幕让李慧有些意外,等她反应过来,感动得热泪盈眶。
“那一刻,我知道学校领导、同事和孩子们接纳了自己,所有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所有的付出更加值得。”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慧感慨不已。
“此心安处是吾乡”,到嵩县第一天写下的这七个字,李慧做到了。连绵起伏的大山,见证了支教老师和孩子们之间至真至纯情感的双向奔赴,也见证了焦嵩一家亲、携手共发展的火热实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6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