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白起被秦王赐死,为何范雎却背锅2000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15 13:0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白起,战国时秦国大将,武安君,他身上贴着三个标签。

1:战神,2:杀神,3:冤枉。

战神——白起一生没打过一次败仗,从军40年,为秦国攻城掠地,未尝一次败绩;

杀神——白起历来有杀俘的恶习,先后屠杀近百万降卒,因而也被称为“人屠”。

冤枉——白起功高,被权臣范雎所忌惮陷害,终于被自己的老上级秦王冤杀。

白起被秦王赐死,为何范雎却背锅2000年

白起剧照

先来看看白起的军旅生涯

白起是秦大夫白乙丙的后人。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此后的三十多年里,白起参与了此时期秦国几乎所有的对外战争,攻城掠地,不可胜数,并获封“武安君”。尤其是长平一役,名噪天下,可谓战功卓著。所以“战神”这个标签,实至名归,无可厚非。

再来看看记录在案的“武安君杀俘记录”:?

一、昭王十四(前293年),率兵进攻韩、魏国,一次斩首二十四万??

二、昭公三十四年(前273),率军攻魏,拔华阳,虏三将军,斩首十三万;

三、战胜赵国将军贾偃后,将俘获的二万士卒推到黄河中淹死

四、?九年后的昭王四十三年,进攻韩国的陉城,城陷,斩首五万

五、长平一战,坑杀赵军已经投诚的官兵四十五万,创造了先秦战争史上杀戮的最高纪录。?

好吧,这五条记录,白纸黑字,也没什么可辩解的,的的确确“杀神”附体。

白起临死时,史记中也留下了一段著名描写:

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这段遗言,后人大多凭字面意思来判断,说这是白起临死前的忏悔。

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

在2000年前的秦国,杀40万降卒固然暴虐,但绝对不至于让白起有这么大的心理负担。

要知道,秦人在商鞅变法后,士兵是靠人头来晋升的,人头越多,功爵越高。斩首,绝对不像后代人那样有道德负罪感,这也是白起屡屡杀俘的社会背景。

而在长平之战的坑杀40万赵军,更是一项必须进行的决策。获胜的白起当时面临这样一个局面:四十万赵军降卒,如何安置?

留。秦军自己军粮都是从秦国水路远道运输而来,本军尚不敷用,这四十万壮小伙,一顿饭要吃好几个馍,秦军脆弱的后勤,如何供给俘虏?

放。四十万有生力军放虎归山,拿起武器就又是一只强悍的赵军军团。

对白起来说,当时成本最低的事,就是杀掉俘虏!这才是最符合秦国利益的选择。这个做法虽然暴虐,但战场上,理性的决定往往是冷冰冰的。所以,白起的临终遗言,更大可能是在说反话,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感慨,并不是什么良心发现的忏悔。

白起被秦王赐死,为何范雎却背锅2000年

白起剧照

我们再来看第三个标签:冤枉。

关于白起的的死,从司马迁到班固,都认为他是被范雎陷害,死得冤。

司马迁说:“然不能救患于应侯”把白起之死归因为范睢的嫉妒;班固写《汉书》,其中提到:“应侯谮之,赐死杜邮”,也是归咎于应侯(范雎)。

一口黑锅就这样甩给了范雎

那么,白起到底是不是战国版的窦娥呢???让我们来看看他死前两年发生的几个场景。

场景一:长平之战后,秦王决定进攻邯郸,乘胜拿下赵国,但此时?白起却生病了。

考虑到白起一直反对发动邯郸战役,所以此次临战生病,非常蹊跷。即便不是托词,至少也是“病的不是时候”。于是秦王派王陵为将去进攻邯郸。

场景二:??王陵出师不利。恰在此时,“武安君病愈”。秦王看到白起病好了,赶紧让白起去前线替换王陵。白起却对秦王说:“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这段话通俗的意思是:大王您要派军队去灭国,这事儿犯众怒,到时候其他五国一定会联合赵国对抗秦国。凭咱们现在的实力,一挑五,没胜算啊,这事儿我不能干。(战国时期各国交战,很少以灭国为目的,当时各国战争多是掠夺城池。攻伐可,灭国不可,是当时六国的共识)

于是白起又称病。

场景三:秦王第二次派范雎去要求白起出兵,仍被拒绝,于是昭王为挽救邯郸城下秦军的危局,令王龁代王陵前去指挥。

场景四:疲惫不堪的秦军在赵国首都邯郸城外无法取胜,败象日至。白起了解前线的形势,幸灾乐祸地说:“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场景五:秦王第三次派范雎去请白起,白起称病拒绝。秦王怒,把他降级到小兵,流放宁夏。

场景六:三个月后,战场吃紧,战事不利。秦王命令白起:不得留于咸阳城中,马上赶到流放地去。不久后,秦昭襄王和大臣开会,在会上说:`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关键是这三个字“有余言”,白起对自己的流放,不停的发牢骚和抱怨,被秦王听到。于是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快,秦王派来的使者在杜邮追上白起,赐宝剑,勒令自杀。

看完这六个场景,我想白起被杀的原因应该很清楚了,那就是:抗命加倨傲

白起被秦王赐死,为何范雎却背锅2000年

那么,白起为什么抗命?我们看看《战国策》里白起和秦王的对白:大王派我去打仗,如果打败了,您也不会责备我;但我出战则必须取胜,宁死不做辱君之将。“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这段话把白起爱惜羽毛的心态描画的淋漓尽致。

白起是常胜将军,在生前就威震六国,于是他对自己认为没有必胜把握的出征,宁肯抗命身死也拒绝出战。这种价值观,显然和我们现代人有不少冲突。

白起被秦王赐死,为何范雎却背锅2000年

白起户籍在秦

身为军,人,违抗命令,确实很难说得过去,更何况是对性格暴烈著称的秦昭襄王;而且,白起性格中的孤傲和执拗,也加速了自己悲剧。在战争失利之时,对自己的上级冷嘲热讽:你看,当初不听我的,现在傻了吧?

这种低情商不理智的做法,想来也多少有点居功自傲的成分在里边。事实上,在以严刑峻法闻名的秦国,三次抗命才受到惩罚,这也就是军功在身的白起,换别人早就人头落地了。

人屠白起的最后结局,真是一点也不冤枉:他缺乏的正是以柔克刚的韧劲,和足够的政治智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5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长平之战与秦赵恩怨:白起与范雎的冲突和悲剧结局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了赵国四十五万大军,几乎是赵国全部的青壮年,白起建议秦昭王乘胜进攻赵国都城邯郸,一举拿下赵国。这时候,赵国派使向秦国求和,愿意割地献城,赵国使者来到秦相范雎府
2023-10-11 08:57:00
聊聊长平之战胜利背后的无奈
...人的前途换取自己的前途了。然而期长平之战后屡屡挑拔白起与秦王的关系,最后导致秦昭王赐死白起。在众观看来,范睢过于小人行径了,范睢果真是小人?其实不是,他在替秦王当了这个小人。
2024-06-06 10:14:00
秦昭王赐死白起,范雎不是主因
白起死时说了一句话,他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就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说完这句话,他便挥剑自刎。有不少人将这句话与宿命论联系起来,其实不然。白起一句话点出
2023-05-05 17:41:00
秦国战神白起,最终为何被秦王赐死
...、李牧等等,但是要说战神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秦国名将白起。可是就这这样一个人却被秦王杀掉了,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听小编为大家讲解。在战国四大名将中,论战功无人能够与白起相比,白起
2024-06-21 22:17:00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名将白起被秦王赐死
...战争的巨鹿之战时,陈余劝降秦军主将章邯的时候说,“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可见当时的人对白起的死是抱有同情心的。那么,白起这位年过七旬
2023-06-20 19:30:00
\\\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五十年,有“战神”之称的白起,被秦王赐了一把剑,令他自杀。白起拿起剑,抹脖子前仰天长叹道:“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之后过了会儿,又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
2024-06-28 19:18:00
为何白起,会死于自己扬名之战的余波?
...是秦昭王以来,秦国的将坛百花争艳。单从有名的来说,白起、王龁、王翦、李信、王贲,乃至后期的蒙武、蒙恬,无不驰骋疆场,为大秦帝国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众多将领之中最亮眼的一位
2023-05-31 05:06:00
长平之战大胜,为何“杀神”白起还是被赐死了
提到白起这个名字,想必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便是那杀神的名号。作为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他的运筹帷幄使秦军在对外战争中显现出无往不利的态势,为最后秦朝的建立奠
2024-05-28 17:59:00
白起之死:范睢谗言与秦王无情
谈战国时期猛将,必须说到杀神白起,不过白起虽然打仗神武,但是职场情商却不高,这也注定了他悲剧的结局。白起的祖上是秦国的公族,他的父亲是吴起的粉丝。所以白起出生后,他爹就给他取名白
2023-11-22 06: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