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锔匠、诗人、隐士,锔匠先师胡令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30 09:58: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文|张湜

锔补技艺是中国传统手工修复技艺。但锔补技艺的起源并非某个人的发明或发现,而是类似史前文明的陶器制作,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世界各地。数千年后的今天,锔补技艺已在大多数国家消失,唯独中国,曾将这项技艺发展成一个遍及中华大地的锔匠行业,至今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传承。

锔匠、诗人、隐士,锔匠先师胡令能

中国古代将锔补技艺称为“洗镜锼钉”,称锔匠为“钉铰者”。我国古籍中最早记载的一位锔匠,是列子的守墓人、唐代河南郑州中牟县人氏胡令能(785-826)。列子,姓列名御寇,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战国时期寓言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列子隐居郑国四十年不入仕途,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其著述对中国人思想影响甚大。列子卒后葬于圃田。胡令能出于对列子的崇拜,隐居于圃田列子陵园,终生为其守墓。

地道的锔匠

关于锔匠胡令能的身世,在很多代笔记小说中都有记载。范摅与胡令能同为唐代人,他撰写的笔记小说集《云溪友议》中,记载了唐开元以后的许多异闻野史,为唐人诸书所未及。范摅以唐人记唐事,耳目所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锔匠、诗人、隐士,锔匠先师胡令能

《云溪友议》中的《祝坟应》篇,记述的即隐居在列子墓的胡令能。文中称在列子墓里“有胡生者,性落拓,家贫。少为洗镜锼钉之业。”“落拓”一词,语出晋代葛洪的《抱朴子·疾谬》,意为穷困潦倒,寂寞冷落又豪放不羁。说胡令能“性落拓,家贫。少为洗镜锼钉之业”,符合他少为锔匠家境穷困的身世。“洗镜锼钉”向我们透露出唐代的锔匠,还兼做“洗镜”的活儿。当时的镜子都是铜镜,时间久了表面生出的铜锈影响使用,必须请专业除锈者打磨清洗,故称洗镜。唐代锔匠兼作洗镜是为了增加些收入,正如二十世纪锔匠兼修补铁锅,被称为“锢漏匠”一样。隐居列子墓的胡令能因“少为洗镜锼钉之业”,尽管本人是位颇有名气的诗人,但一直保持锔匠本色,常为周边百姓锔补些破损器物,所以他被称为“胡钉铰”,即“胡锔匠”。

杰出的诗人

唐代,纯粹是个诗的时代。上至天子下至官宦、文人、庶民、歌姬乃至绿林好汉,没有不爱诗、不崇敬诗人的。李涉遇匪的故事,很能说明这种现象。李涉,唐代诗人,曾任国子博士。一次李涉乘船行至“井栏砂”码头,因雨泊舟,不巧遭遇土匪打劫。匪首喝问:“船上何人?”书童忙道:“是李涉先生。”劫匪一听不由兴奋地说:“倘若真是李涉先生,那我们便不劫财,仅望先生题诗一首。”李涉无奈,挥笔写下《井栏砂宿遇夜客》。诗曰:“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诗中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且对劫匪使用了“夜客”“豪客”的雅称。匪首得诗后大喜,非但不抢劫还赠送了李涉银两。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深切感受到,唐代人对诗的酷爱和对诗人的崇敬。胡令能当年即是一位颇受尊崇的诗人。他的诗构思奇巧、出神入化、浅显易懂,极富生活情趣。可惜大部分已遗失,现仅存《小儿垂钓》《喜韩少府见访》《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一本题作咏绣障》《王昭君》四首。《小儿垂钓》诗曰:“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一个生动的画面:初学钓鱼的“蓬头稚子”,“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打听点事儿,那小儿却怕惊了鱼而不回应。把小儿垂钓的场景写得活灵活现、精妙绝伦。《小儿垂钓》在现存近五万首唐诗中,能够入选小学课本,足以说明胡令能的诗在唐诗中的地位。《祝坟应》中胡令能“忽梦一人,刀划其腹开,以一卷之书,置于心腑。及睡觉,而吟咏之意,皆绮美之词,所得不由于师友也。”一夜之间在梦中就使胡令能从锔匠变成诗人,显然这是神话化的描述。胡令能从一个家贫的锔匠成长为诗人,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真正的隐士

所谓隐士,指古代具有超凡学识而不愿为官的隐居者。中国历朝历代不乏隐士,但既有真隐亦有假隐,既有以隐涤荡身心者,亦有以隐钓取功名之徒。真正的隐士或迫于客观环境,或出于主观意愿而不屑于为官,以隐逃避仕途。因此凡身居于朝政者不能称之为隐士,以隐为径谋取功名利禄者,更没有资格称为隐士。古代真正的隐士寥若晨星、屈指可数。张良曾为隐士,助刘邦打下天下后封为留侯;诸葛亮隐居隆中,后任蜀汉丞相;刘伯温助朱元璋夺得天下被封为诚意伯,后因遭排挤才回乡隐居……细究起来真心为避仕途而隐者并不多。胡令能一生为列子守墓而不求仕途,是个例外。

唐代的诗人虽备受敬重,但诗人们普遍有谋求官职欲望,即便诗仙、诗圣亦不例外,都曾企望得到皇上重用。而胡令能则安于隐居列子墓,虽“太守名流,皆仰瞩之,而门多长者。或有遗赂,必见拒也;或持茶酒而来,则忻然接奉。其文略记数篇,资其异论耳。”某日韩少府前来拜访,胡令能在诗中曰:“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儿童不惯见车马,争入芦花深处藏。”从中可知胡令能身着“荷衣”,居于“草堂”,安贫乐道,恬于进趣,终生没有争谋仕途的欲望。胡令能淡泊名利终其一生做列子的守墓人,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真隐士。所以范摅在《祝坟应》中称赞他有“真隐者之风”。

锔匠、诗人、隐士,锔匠先师胡令能

锔补技艺在中国的传承历史,不仅有大量出土器物佐证,而且早在南北朝时期的字书《玉篇》中,即有“锔,君玉切。以铁缚物也”的文字记载。几千年来,一代代锔匠修复了不计其数的破损器物,为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为自然资源保护做出杰出贡献。六千多年来,历史遗存的锔器惯看更朝换代世事变迁,阅尽悲欢离合人间烟火,缔造了中国独有的锔文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30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宋著名隐士林逋,把梅花当成老婆,把鹤当成儿子
梅妻鹤子说的是北宋著名的隐士,诗人、词人、书画家林逋。中国文人喜欢梅花是一个古老的传统,大概是梅花不畏严寒、高洁自立的缘故。比如王安石说梅花不为了炫耀什么,而是凌寒独自开,孟浩然
2022-12-24 16:19:00
终南山第一隐士:隐居30多年,天天清水煮白菜,现亲人已认不出他
...,父母已经难认出他。男子是谁?这个被称为终南山第一隐士的男子修行之间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
2023-12-22 11:47:00
严光:东汉著名隐士,用行动诠释高尚品德的典范
...很追捧,选择隐姓埋名做一个平凡的老百姓。因此大多数隐士是不被人们所熟知的,而严光为何能闻名史册呢?有很大原因是因为他有一个做了皇帝的同学——光武帝刘秀,光武帝未发迹时就和严光
2023-12-07 16:39:00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左连璧明末清初的文学家、诗人、隐士邱维屏,字邦士,号松下先生,“为人高简率穆”,即为人坦率端重,对己对人均要求严格,读书有悟性,以本色待人,不义之财分文不
2023-10-08 03:29:00
终南捷径:卢藏用的进阶之路与后世评价
...谬了,要我看这十人中除司马承祯外,没有一个真正想当隐士的,如那宋之问不择手段地急于向上爬,怎么可能还喜欢去当隐士,是吧。卢藏用虽然现在没几人知道,不过,在正史新旧《唐书》中,
2023-12-10 14:29:00
...子,本名陈定,字子终,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思想家、隐士。先迁居於陵,后隐居长白山中,终日为人灌园,以示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最终饥饿而死。陈仲子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反对
2024-06-28 18:45:00
...些道术,也练就了一身的好本事,可以很多天不吃饭。做隐士和道士根本不是他的最终目的。呆在终南山的那些日子里,他一直寻思着怎么找个官做做。最终卢藏用选择隐居,以此作为自己走上仕途
2023-09-20 21:19:00
古诗欣赏:王维的一首送别诗质朴中蕴含深情,最后一句禅机盎然
...的禅理更加的信仰。王维有一位好友也想归隐山林做一名隐士,他就写了一首千古名作为友人送别,诗中句句看似平淡,却禅机盎然,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王维的《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
2023-06-21 05:06:00
他留下“梅妻鹤子”的传说,能与陶渊明齐名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隐士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尤其在儒家文化占据了主流之后,隐逸文化作为其补充受到了大量不得志学子的向往。但真正能够转身进入山林的毕竟是少数,这也让隐士们成为了
2023-06-14 18: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