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大趋势,血管介入手术将进入机器人时代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1-04 17:28:00 来源:新民周刊

大趋势,血管介入手术将进入机器人时代

可以预见,未来有一天医生可能会不习惯没有手术机器人的介入手术,这是未来的趋势。

记者|黄祺

血管介入机器人的研发近年成为国内企业和科研团队的创新热点,作为神经外科、神经介入专家,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向《新民周刊》介绍了他对血管介入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前景的看法。

大趋势,血管介入手术将进入机器人时代

上图:神经外科、神经介入专家,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中)。

《新民周刊》:血管介入机器人的出现为什么比外科手术机器人晚了这么多年?

刘建民:外科手术的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而介入治疗是上世纪60年代起步的,真正得到推广要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介入治疗技术本身也只有30多年的历史,因此介入手术机器人出现晚一些也是正常的。早期的介入技术主要用来诊断疾病,现在已经是疾病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到今天治疗疾病的技术除了内科、外科,介入治疗是第三大技术。

介入技术利用人体自然的血管腔道去实现和外科手术一样的治疗,不破坏人体正常组织、正常的器官,它的安全性高,并发症率低,效果好。像在我们中心,95%的动脉瘤采用微创介入治疗。当技术普及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对规范、对标准、对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外科机器人技术现在已日趋成熟,机器人外科手术的优势也被更多的外科医生认可,介入机器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新民周刊》:血管介入机器人最重要的价值在哪里?

刘建民:第一个优势是它可以缩短医生培养的周期。一位成熟的外科医生,如果做传统的外科手术,比如说可以完成动脉瘤手术的神经外科医生,需要十五六年的训练。介入技术出现后,医生培养的时间有所缩短。但现在介入手术需求量很大,机器人可以帮助介入手术实现标准化、同质化。这样一来,在保证医疗水平的基础上医生的培养时间可以得到缩短。

第二个优势是实现远程的紧急手术。需要做介入手术的疾病许多是很急又比较复杂的情况,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如果病人没办法马上到大城市的医院,但当地医疗水平可能还不能满足条件,那么介入手术机器人远程手术就可以解决燃眉之急。

第三个优势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介入手术并发症率不低的,机器人辅助下的手术提高精准度,那么就减少了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机器人可以设置操作安全界限,减少意外的发生,手术的安全性会大幅度提高。

最后一个优势是减少医生的辐射暴露。大约30年前,我每天做介入手术,有一段时间白细胞数降到很低,我停了三个月手术白细胞数才回升,但到现在也只是在正常区间的底线。介入医生的辐射暴露这是客观存在的,怎么样减少医生放射暴露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未来有了介入机器人,辐射暴露没有了,医生很舒服地坐在椅子上,轻松地去完成手术。遇到问题我们可以停下来思考、讨论,那么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也会提高。

《新民周刊》:医生和医疗机构管理者对血管介入机器人的接受度怎样?

刘建民:我给你讲个故事。30年前我们科有了第一台显微镜,最初的两年只有我一个人使用这台显微镜做手术。当时很多医生指出显微镜手术的缺点,比如说手术准备太麻烦、太复杂,手术时间会延长,只看见细节看不到全貌,空间那么小别人不能帮忙等等。但是到今天,没有显微镜神经外科医生是没办法做手术的。因此我可以预见,未来有一天医生可能会不习惯没有手术机器人的介入手术,这是未来的趋势。

那些希望不断创新的医院、希望探索新技术的医学团队,会去率先尝试使用介入机器人。当然,从少数医院尝试到推广普及,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过去介入手术刚刚问世的时候,受到的质疑也不少。但你看现在,医院里介入手术室数量不断增加,传统手术室基本上没有增加,说明一项新技术获得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得到认可,就会快速地推广。

《新民周刊》:介入机器人研发在中国很热,国内的技术创新能力怎样?

刘建民: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有机会到发达国家去学习医疗技术,后来互联网普及,到现在我们能看到最前沿的科学论文,我们遵循的诊治指南是与国际接轨的,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问题和美国人欧洲人看到的问题是一样的。

最初我们做的创新应该说是“高仿”,我们的产品逐渐和海外产品并驾齐驱,在某些性能上甚至还略好一点,无论是家用产品还是医疗产品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但在过去的这10年到15年,因为我们和海外专家看到的问题一样了,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借鉴了,我们就要自己去做原创性的创新了。现在我们遇到问题后,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工程师、企业、医生、投资人一起进行创新的研究。

当然我们目前的创新能力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思想、无限的创意,更多尝试的勇气。

目前我知道的介入机器人研发企业有不下10家,但基本都停留在第一代介入机器人,原理比较类似,没有太大的创新性。我们期待有更大的创新突破出现。

《新民周刊》:2022年12月,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成立,你担任学院荣誉院长。你认为中国的医疗创新存在哪些挑战?

刘建民:医疗创新的源头在哪里?源头一头是医生、病人。当病人的疾病我们诊断不清楚,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当病人出现了并发症又没有办法避免的时候,医生就要去想办法解决。另外一头是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工程学、航天学、材料学的发展。

但我们现实世界中医学和其他学科是分开的,我们的工程师、材料科学家除了在一些特定领域解决问题以外,这个学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价值没有发挥出来。而我们医生发现医学问题以后,除了用医学知识之外也没有办法去解决。

百年来的医学发展历史上,正是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医学家一起合作,才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临床问题,发明出新的医疗设备或者医学技术。国际医学创新生态当中,我们到美国、以色列、新加坡可以看到,这些地方已经形成了常态化学科交叉的体系和创新生态。

我们做医疗创新最缺的是什么样的人才?缺的是工科背景的医学人才、医学背景的工程人才、材料学背景的医学人才……也就是交叉的、复合型的人才。

2015年,葛均波院士发起成立了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这个平台把投资人、工程师、医生链接起来,非常成功。我也在2021年10月创立了东方脑血管创新俱乐部(OCI)。现在我们一起在上海理工大学创建了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我们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出泛血管医疗器械复合型的创新人才,让硕士博士利用这样一个平台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在学习过程当中参与到器械研发创新的全过程。学院EMBA班将于11月7日举行开班仪式,报名非常踊跃。我相信未来我们的创新教育模式会成为医学交叉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4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EXERA超强镍钛加工工艺赋能手术机器人精准治疗
在世界微创外科领域,手术机器人的出现被誉为一项革命性的突破。与传统手术概念不同,它使得外科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台,通过操纵机器进行手术。自2000年达芬奇系统获得批准以来,手术机器人
2023-11-22 15:17:00
36氪获悉,深圳市爱博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博医疗机器人”或“公司”)已完成1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次融资由国中资本领投,老股东联想创投超额追加投资,长岭资本连续跟投。
2023-06-01 08:54:00
世界心脏日丨刘雨:关注心脏健康 血管介入机器人或是未来介入手术发展方向
...是“相知用心”。在世界心脏日到来之际,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刘雨做客新华网演播间时表示,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宣传好心脏健康知识,
2023-09-29 09:32:00
研报淘金丨「机器人+」时代来临,历史性机遇下谁将成为行业领涨股?
...刘玥婷编辑 | 郑怀舟1月19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
2023-02-02 11:33:00
圆桌论坛: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场景与入院通路|WISE·医疗健康新风向
...产品和服务,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在《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场景与入院通路》圆桌论坛上,与会嘉宾分享了手术机器人在不同科室领域的临床价值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位未来如何在
2023-12-02 08:12:00
肾移植进入微创时代
...讯员 孙颖 汤月欣近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功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亲体肾移植手术,成为国内少数可以独立开展机器人肾移植手术的医院之一。据了解,此次手术中,移植专家以6厘米手术小
2024-01-09 05:25:00
全球血管吻合人机对抗赛,山东这名医生获得冠军
11月8日至9日,第12届机器人辅助显微外科和内窥镜学会(RAMSES)学术年会在新加坡举行。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关于机器人显微外科手术和新型机器人/内窥镜手术应用的多学科会议
2024-11-10 10:54:00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骨盆手术精准、微创、低辐射 手术机器人成为医生“超级助手”
鲁网11月2日讯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在手术室精准地进行手术操作,这不是科幻片场景,而是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创伤外科真实的手术现场。近日,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已连续为两位患者在
2023-11-02 17:11:00
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的未来趋势:一起揭秘!
...伙伴们,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可是炙手可热,那就是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的未来趋势!别担心,优傲机器人小编可不会用什么高深莫测的词汇,一切都用最接地气的语言给你一一道破。图片来源于优傲
2023-11-30 09:18: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左阳天)指尖滑动屏幕,货物飞速流转,一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年度消费盛宴,正悄然重塑江西消费者的购物车与江西商家的生产线
2025-11-13 06:45:00
新闻纵深|“人机共生”让绿钢更绿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五十六个智能模型构建“数字工厂”“人机共生”让绿钢更绿阅读提示订单排产从48小时压缩到30分钟,钢水样品2分40秒完成27种元素分析
2025-11-12 08:14: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11月11日,京东发布2025年“双11”购物狂欢节(以下简称“双11”)福建消费热点相关情况
2025-11-12 08:2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昨日,抖音美洋官方旗舰店的直播间里热闹非凡,主播“上链接”话音刚落,新品针织衫链接的下单人数瞬间破百
2025-11-12 08:22: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顶峰人文影视艺术会客厅项目签约金额20亿元;同文文化艺术影视科技街区项目签约金额16亿元
2025-11-12 08:22:00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谭心怡)在思明区禾祥西路,一个红色小窗口内闪着金元宝形的灯,客人抽完签、摇响铃铛、再把签递进窗口——冰激凌就会从里面递出
2025-11-12 08:22:00
厦门软件园企业:科技赋能 打开光影新视野
借助XR虚拟拍摄技术,可实现场景自由切换。图为厦门火炬元宇宙(XR)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甚妙视觉 供图)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管轩 雷飏)光影闪耀鹭岛
2025-11-12 08:22:00
●席恺前不久,星巴克以40亿美元出售中国业务60%股权。消息一传出,众人的目光很快聚焦在瑞幸咖啡上:这个总部设在厦门的咖啡品牌
2025-11-12 08:22:00
鲁网11月11日讯(记者 赵洪斌 吴美琳)11月11日,德州扒鸡®美食城三八路店重装开业,焕新启幕,美耀州城!溯源四十载
2025-11-12 08:43:00
立冬时节,寒意逐渐加重。11月7日,记者走进沧州热力有限公司热网调度中心,只见一块覆盖整面墙壁的智慧大屏格外醒目,沧州智慧热力管理平台正高效运行
2025-11-12 08:57:00
记者走基层|雄安图书馆迎来“新员工”
机器人馆员与小读者热情对话互动,数字人馆员“图小安”为读者推荐书籍,“爱心智送”机器人载着图书穿梭在图书馆内,无人驾驶送书车定时出发往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等点位送书……11月3日
2025-11-12 08:59:00
2025网聚美好安徽 |“多面手”“大力士”……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机器人“天团”来了
大皖新闻讯 11月11日,“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来到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采访团在这里邂逅了许多形态各异
2025-11-12 09:01:00
从秸秆到新材料,圣泉“链”就产业生态新格局|链上济南项新行
编者按:“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2025-11-12 09:19:00
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中科曙光:为“VR+AI”构筑强大、稳定、绿色的算力基石
鲁网11月11日讯 (记者 刘亮亮 刘晓伟)如果说VR/AR构建了通往数字世界的“大门和窗口”,那么AI就是让这个世界变得“可感知
2025-11-12 09:22:00
知名作家张德芬入选福布斯中国华人精英 Top100
近日,知名畅销书作家张德芬,凭借在心理学研究深耕、教育普及落地及文化出海传播三大领域的卓越成就,成功荣登 “2025 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华人精英TOP100” 榜单
2025-11-12 1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