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程中,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是不能忽视的群体。我们既要遵循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一般性规律,更要结合不同残障类型和失能具体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建构富有特色和温度的大中小学特殊教育思政课一体化方式。作为全国唯一以特教师资培养为主、兼及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的本科院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积极承担这一责任,主动将思政课与特殊教育有机结合,立足不同残障类型学校的课程体系与教育实践,探索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推进路径。
课程衔接:筑牢特殊学生系统化的思政课基础
特教学校主要分为盲、聋、智障三类,每个残障类型学生“知情意行”发育水平及对思政课的理解程度都有较大差异,这给大学与基层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衔接带来了特殊难度。对盲校学生来说,虽然选用了全国统编的思政教材,但需要将教材转化成盲文,根据盲生特点提炼文字内容和调整图片排版。对聋校学生而言,要在教案编写、教学内容提炼、作业布置、教学评价等方面突出常识化的原则。对培智学校来说,鉴于国家尚未设置面向智障学生的专门思政课,培智学校思政教育需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以班会、德育宣讲或融于学科教学中进行碎片化渗透。
根据特教学校思政课的特点,作为领衔高校的南京特师从三个维度实现“课程衔接”:一是把准不同残障类型学生的特殊需求。在推进高校与各类特教学校的思政课一体化时,对于盲生,以启迪理性思维、锻炼思辨能力为着力点;对于听障生,突出思政课对接点的提炼,以社会热点和政治现象增进学生对思政内容的了解把握;对于智障学生,以增强生活德育和朴素情感教育为重点,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尝试编写培智学校思政课课程标准和教材,寻求智障学生思政课的体系化突破。二是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展开教学合作。面向小学生,展开价值认知和基础价值启蒙教育,使学生产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价值判断;针对特教学校中学生,加强情感培养,塑造学生的道德意志力,养成学生稳定的道德行为;对于残疾大学生,展开思辨性的信仰教育,促发残疾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三是推进“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的常态化建设。找准大中小学都涉及的教学专题,通过视频连线、备课联谊等形式,形成“同课异构”思政课的对接和互评,促进各学段课程内容的共通性衔接与个性化表达。
实践对接:引导不同学段残健学生在实践共融中提升思政素养
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内容和形式的对接是促进“一体化”的关键,在“实践一体化”的过程中,着重推进两个方面:
加强领衔高校的实践引领。南京特师在五门思政课的实践设计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残疾人教育事业”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认识和情感。一方面,坚持“走出去”原则,将大学生派往特殊教育学校,与实习见习、生活体验相结合,引导他们根据实践主题对特教学校教育教学、家校共建、价值塑造等情况进行调研,从政治角度了解和感悟基层特教发展现状。另一方面,坚持“请进来”原则,组织与特殊教育学校的集体联谊活动,策划各特教学校学生代表与大学生代表共同走进领衔高校的红色实践基地,引导不同学段的学生共上“思政实践大课”,以共通内容和共享形式触发不同学段学生的兴趣和热忱。
加强大中小学校实践计划和活动实施的沟通协调。加强与各特殊教育学校的沟通协调,将基层特教学校本身培育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制定思政课实践计划,开展有纪念意义的共创活动。譬如,在国际盲人日、国际聋人日、世界自闭症日分别开展高校学生与盲校、聋校、培智学校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在建党日与特教学校策划主题教育活动,增进大中小学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残疾人事业的实践认识,涵育学生的思政素养。
文化链接:打造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文化共同体
思政课本质上是一种资政育人的文化创构活动,南京特师根植“博爱之都”南京的文化沃土,以“博爱塑魂”为校训,形成了面向特殊群体理解关怀残障的博爱原则立场,使博爱与自强文化交相辉映,以社会主义博爱文化为主题的思政课也成为南京特师的文化特质。实现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文化链接,要实现南京特师社会主义博爱文化主题与特教学校个性文化相结合,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文化共同体。
创建博爱思政课品牌是打造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文化共同体的关键一环。实现南京特师博爱文化主题与特教学校的精神链接,通过培养输送的特教老师传播社会主义博爱文化理念,通过学术研讨会、教师联谊会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博爱精神,策划以推进博爱精神和促进残疾人自强观念为主题的文化创建活动。在具体实施中,将博爱与自强文化作为特色精髓融入大中小学相关的思政课教材中,组织各学段教师自编自创博爱文化专题思政课,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形成各学段学生对博爱和自强文化的深度认同和广泛共鸣,践行现代社会新残疾人观和特殊儿童发展观,促进健全学生理解关怀残障与残障学生的相互融合。建构博爱文化思政品牌的线上文化平台,促进高校与基层特教学校的文化资源共享与价值互通,实现线上线下文化资源的多维融合,逐步形成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文化共同体。
张九童(作者系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9 08: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