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由贵州省教育厅指导、贵阳学院承办的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金课”建设经验交流会在贵阳开幕。会议以“阳明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金课’建设”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省大中小学的思政课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及专家学者等80余人参会,阳明文化如何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金课”建设成为此次经验交流会主题。

会议现场
贵阳学院党委副书记赵福菓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通过“金课”建设实现各学段内容有效衔接与资源共享。贵州省教育厅思政处二级调研员姜敏表示,打造金课并非易事,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阳明心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体系,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思政课一体化新模式。
交流会上,四位专家聚焦阳明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金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邓验作了题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思想道德与法治》金课”建设经验的分享。邓验从理论课堂主阵地、实践活动鲜活载体、教学研究有力抓手和社会服务机遇平台等四个维度分享了思政课教师深耕教材、深耕课堂、深耕教学、深耕思政课的坚守和创新。邓验特别强调通过科学学情分析与专题化教学设计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感染力,并通过深入研究为跨学段教学提供了系统方案。

与会专家进行研讨交流
原贵阳学院副校长汪建初以《阳明文化与少年成长、民族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链接》为题,跨学科、跨领域探讨了“知行合一”与生命观的辩证关系。他从“立志”“挖掘贵州本土比较优势”“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三个方面出发,将传统文化智慧与现代人心理困境相结合,阐述了“致良知”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辩证统一的实践路径,为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金课”建设注入本土智慧。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陆永胜在《阳明文化融入思政“金课”的三个层次》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从知识层面、方法论层面到价值观念层面的融入思路。他强调思政课的政治坐标,提出重构学生品格培养逻辑、破解学段割裂难题、淬炼责任情怀内核的方法论,为阳明文化融入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金课”建设提供了思路。
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龚晓康通过解析《阳明心学的内涵与融入思政教育的多重路径》,从王阳明少年诗作和“守仁格竹”等典故入手,深入诠释“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为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金课”建设注入深厚的“心学密码”。
会议通过深度理论研讨与实践经验共享,聚焦本土文化,深入挖掘阳明文化资源,在贯通学段壁垒,探索一体化建设路径,为阳明文化融入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金课”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路径。与会人员表示,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与思政教育目标高度契合,是打造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金课”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础,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会将阳明心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体系,打造出更多的“金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贵璇
编辑 袁航
二审 梁瀚泽 谌贵璇
三审 李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0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