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破墙”走出现有产业人才培养困境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11-23 06:0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文汇报

“破墙”走出现有产业人才培养困境

不少高校正通过全新的现代产业学院推进产教合作创新育人 ■本报记者 储舒婷

把课堂变成开放的实验场、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不少高校正通过全新的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培养更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

日前,在上海大学主办的国家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论坛上,业界、学界专家直言,高新技术产业都是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也是人才密集型产业。眼下最缺的是高端、有经验的人才,而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现有的产业需求。反思现有人才培养的“围墙”困境:学术只管研究、教育只管知识传授、产业只管利润……全国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的多位负责人谈到,产业学院办学要从学科主导转向产业技术发展逻辑,深入推进产教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些试图“破墙”的新做法随着产业学院办学的推进渐次探索起来。

在产业链上积攒“经验值”,就业去向是“考核”产业学院的风向标

2021年,教育部公布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全国共有49所高校的50个现代产业学院入选。经近年探索,首批学院建设高校在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做法。

多个现代产业学院以直观的数据显示,无论在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培养中,对接产业链的实践时间在总学时中占比近40%。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让大学生边学习边刷“经验值”,毕业即熟手、拥有至少一个学年的产业“履历”。

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把学生送进头部研发机构和企业的“核心区”,“真题真做”紧密对接产业前沿。上海大学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执行院长张建华表示,每年,两条耗资数亿元的中试线,分别拿出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总机时供学生学习先进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学院还聘请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近20名资深工程师,联合培养研究生近150名。同时,多家新型院企联合实验室也在建设中,由企业提供产业需求、企业导师和研发资金,产业学院提供研发场地、高质量生源和相关专家。比如,学院每年有8名优秀的本科生和5名硕士研究生进入朗力汽车联培,主攻汽车芯片设计。

不止“进厂”实习,实践被植入每个教学环节。湖北工业大学芯片产业学院院长吕辉表示,“一生一芯片”即每个学生独立制作一枚芯片,已被列入毕业要求。在上海大学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每个本科生都要参与一个创新项目,包括一次芯片设计、一次实践流片、一次集成分析。对于学生来说,丰富的实践经验无疑也是就业时的“加分项”。今年,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首届131名毕业生实现100%就业,超过90%进入集成电路相关行业。

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产业学院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广东工业大学的IC制造人才班,100多名学生来自8个学院、21个专业,由校企合作定制以产业需求为主的培养方案。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设计学院副院长蔡述庭表示,就业去向是“考核”产业学院的风向标之一。以IC制造人才班为例,首届学生毕业后几乎都进入晶圆制造企业。优异的就业成绩也吸引了更多生源,2023年产业学院新生入学超600人,学院也在进一步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

产业学院教师“从校门到校门”?挖掘校内外资源破解“师资难”

许多产业领域本就高端人才紧缺,更不用说产业学院面临的“师资难”。多位高校相关负责人坦言“家底”薄弱,现有教师中许多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产业界经验。再加之,教师的薪资待遇远比不上业界,很难从业界“挖角”拥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师。眼下,不少高校鼓励横跨学界和业界的“两栖”人才双向流动。

西南交通大学-中车时代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宋文胜直言,仅靠情怀,恐怕很难吸引足够的人才“回流”高校。为此,校企探索“共享”师资队伍,学院聘请30名企业导师深度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等。

但是,产业教师的聘任制度和自主权、兼职老师的占比以及评价体系,都是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对此,各个高校尝试更灵活的机制。蔡述庭表示,广东工业大学产业学院与龙头企业紧密合作,企业教师占比达50%,甚至为吸引高水平师资设立评价“特区”。南通大学通科微电子学院院长杨永杰则表示,产业学院不仅采取校企“双导师”联合授课,还专门设置产业教授岗位。

还有一些高校尝试挖掘“本土”资源。吕辉表示,每年,湖北工业大学产业学院组织百名博士下百乡、入百企,即现有青年教师需前往企业挂职至少半年,帮助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还需企业考评合格。为此,学校对企业挂职的老师发放一定补贴,后续也将在职称评定中予以适当倾斜。

接下来,更多高校和企业将合力促进师资和课程的共享。日前成立的微电子领域国家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全国多个现代产业学院,目标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的产教合作,提升产教融合效率,努力解决集成电路人才短缺问题,支撑产业的成长和创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3 09: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江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研讨会在豫章师范学院举行
...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等文件精神要求,作为健身休闲人才培养主力军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积极探索实施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期待通过与会专家的集思广益,破解毕业生就业
2023-11-11 15:24:00
...脱光伏行业发展的人才困境,应该基于产教融合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在此次论坛上,乐山硅研院与乐山高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约定在项目研发和人才培养上达成合作。乐山市委组
2023-09-12 04:15:00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近年来,贵州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工程学院)作为铜仁市与德江县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积极响应国家养老政策,特别设立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专注于培养
2024-08-14 11:01:00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培养高质量人才,力促高质量就业
...进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在校企合作制度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近5年来学校省级及以上大赛获奖120余项,山东省“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入选比例远超全省高校平
2023-12-03 09:05:00
...整体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一脉相承。然而,当前我国农业人才培养在制度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农业人才培养的当代意义实践表明,乡村振兴在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五
2024-01-26 02:19:00
...涟漪,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与科技前沿接轨的重要标志。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到产业变革,这一举措都蕴含着深远意义与无限潜力,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需要审慎应对的挑战。在人才培养层面,人工
2024-12-26 22:22:00
...职业技术大学航空工程学院院长黄杰表示。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上,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刘文获得全国一等奖
2024-04-24 07:25:00
内蒙古林西 “聚力工程”破解乡村人才困境
...员下沉乡村一线,有效破解了乡村振兴中高端人才缺乏的困境。依托实施人才“聚力工程”,打造实训基地12个,培育田秀才、土专家等致富带头人394名、新型职业农民20064人,建成种
2023-12-27 10:25:00
沪三大先导产业需年均新增10万人才
...出上海亟需通过创新机制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试点,提高人才培养精准度和实用性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现状: 三大先导产业人才 供应总量不足“在对上海市人工智能企业走访和调研时,企业普
2023-12-30 02:24: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