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常碧罗 余博文
“五一期间,车站乘客数量剧增,用水需求量大,要是咱们没及时发现这处漏水隐患点,那旅客出行体验肯定会大打折扣。”5月2日16时,中国铁路成都局重庆供电段管道工谢杨和工友们正对处缺后的废弃水管进行分析。
谢杨今年46岁,是该段重庆给水工区的副工长,他技术精湛,为人和善,工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谢”。入路27年来,经谢杨双手检修的管道长度已超过10万公里。
谢杨所在的工区位于重庆市菜园坝火车站旁,管辖100公里的铁路供水管线和144个旅客列车上水栓,主要负责成渝铁路和沿线居民给水管道设备检修维护工作。
1995年,谢杨的父亲从原内江水电段退休,年仅17岁的他接过了家族接力棒,成为一名铁路管道工。
“去工区报到前,我以为管道工就是平时巡视管道,刷刷油漆,结果第二天到菜园坝车站作业时,我就被两把管钳给‘困’住了。”谢杨说。
90年代初期的管钳非常笨重,一把重型管钳接近30斤,这让当时体重仅110斤的谢杨着实吃了不少苦。每次作业下来,他的双肩上总是留下深深的压痕,工友们还开玩笑说他像穿了吊带裤。
2002年夏天,沙坪坝站区铁路引水工程正式启动,谢杨所在工区负责菜园坝引水口至沙坪坝火车站的管道安装工作。
当时菜园坝火车站交通线路还未成型,管材只能在距作业点较远的地方卸下后,再由人工搬运至作业点。白天,谢杨和工友们将近百根半吨重的水管搬运至指定位置进行焊接,晚上再对管道进行固定安装。
重庆的夏天酷热难忍,暴晒下的管道温度接近70度。一次,谢杨在连续焊接数小时后中暑了,整个人瘫坐在地上。好在工友发现及时,将他送至阴凉处后体温才降下来。
“和管道打交道的这些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菜园坝火车站关站那一次。”去年6月,菜园坝火车站因改造施工停止办理客运业务,和菜园坝火车站管道相处近30年,每天去看看管道早已成为了谢杨的习惯。当天,随着最后一趟旅客列车从菜园坝驶出,谢杨和工友们拧紧客车上水阀久久注视着逐渐模糊在视野中的旅客列车。
今年五一假期,谢杨工区管内的重庆南站迎来旅客出行高峰。为保障特殊时期旅客能喝上放心水,谢杨和工友们加大了对用水管路的巡检频次,每天都要下到数米深的阀门井里查看设备运行状态,并对可能出现的污泥进行清理。一个作业流程下来,谢杨和工友们早已是满身泥污。
“想着旅客可以喝上一口放心的热水,我们干活都更有劲了!”言语间,谢杨从裤兜里拿出笔记本,将今日处理的缺陷原因详细记录下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4 19: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