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拂晓报
本报讯 近日,市立医院小儿外科通过手术成功救治一名吞食“泡大珠”的一岁患儿。
据悉,患儿的姐姐带回一包“泡大珠”和他一起玩耍。没想到,患儿抓起两个就放进了嘴里,他姐姐当时没看到,父母也不知情。3天后,患儿出现了呕吐、腹胀、发热、哭闹等症状,家人即刻带他到市立医院就诊。
通过检查,患儿腹部立位平片提示:肠梗阻;腹部彩超提示:右中下腹囊性结构。就诊时患儿精神状态差,板状腹,需急诊手术治疗。该院小儿外科主治医师马小鹏等人在省医疗区域中心、省儿童医院高威主任带领下,通过开展手术探查,发现患儿腹腔内大量渗出液,距离回盲部50cm处有两个直径3cm圆球,遂行小肠异物取出术,术后患儿平稳脱离了生命危险。
当医生把从肠道里取出的两颗已经膨胀的“泡大珠”拿到家长面前时,家长这才恍然大悟,后悔不已,表示以后一定看护好宝宝,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故。
据介绍,“泡大珠”学名叫高亲水性树脂,实际上是一种基丙烯酸的化学物质,又称为“水晶宝宝”“海绵宝宝”,它在吸水后体积能膨胀几十倍。“泡大珠”最早是用在水族箱里,或者用于养花,但近年来逐渐变成了孩童的玩具。泡大珠含镁、锌、钛、锰、硼、钡、氯、硫等元素,这些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均含有毒性,对人体有害,其主要成分为亲水性树脂,无论是皮肤接触,还是吸入其挥发性的物质,都有可能会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
在此,医生也提醒广大家长,在给孩子选购玩具时一定要有安全意识,特别警惕不要给孩子购买如“泡大珠”、魔力磁珠、纽扣、电池等物品。同时,要把容易被幼儿误吞的物品放置在其接触不到的地方,还要加强看护。一旦发现孩子吞食异物,一定要及时就诊,以免贻误治疗,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市医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9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