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手术医生身穿30余斤重的铅衣,在精确测量后,仅用时6分钟就为患者完成密网支架放置术……近日,临沂市人民医院河东院区神经外科为一名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患者成功放置最新一代的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据悉,这是临沂市首例完成此类密网支架置入术,也是河东院区神经外科完成的又一例高难度手术,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于建军主任医师(右一)会同郇林春副主任医师进行术前讨论,制定术中诊疗方案及预备方案。
此次实施手术的患者为一名55岁的中年女性,被确诊为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入院后,神经外科医疗团队结合相关检查结果,初步确定为患者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在栓塞前造影过程中,3D成像显示:一根纤细的眼动脉从动脉瘤体中生长而出,这大大加剧了病情的危险程度,比瘤颈发出眼动脉的复杂情况还要凶险。”据河东院区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于建军介绍,如果按照传统手术方式进行,预后不良风险极大。
关键时刻,凭借着近四十年从业经验的于建军果断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即实际测量颅内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并准备合适尺寸的密网支架。经患者家属明确同意后,确定了为患者实施密网支架植入术的时间。
“自2008年开始,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应用于临床,该装置的出现将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被称为颅内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第三次革命。”于建军介绍,在治疗过程中,渐进式地闭塞复杂动脉瘤,能良好保留瘤体发出的重要穿支血管,是许多传统治疗手段难以企及的,因此被誉为神经介入治疗桂冠上的明珠。但是如何成功顺利放置一枚密网支架并且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仍然是一个困扰众多神介专家的难题。
手术中,于建军身穿三十余斤重的铅衣,在精确测量后甄选出合适的支架尺寸,在助手、副主任医师郇林春的协助下、手术团队默契配合下,仅用时6分钟就完成密网支架放置术。术后造影显示患者动脉瘤瘤囊内造影剂滞留,载瘤动脉血液畅通,手术顺利成功。患者麻醉复苏后,神志清醒,四肢活动如常,言语流利,在麻醉复苏间这位患者惊叹道:“这就做完了?”这无疑是对每位外科医师最大的褒奖。
据了解,该手术难度极高,手术医师必须具备极为丰富的治疗经验,对主刀医师要求更为苛刻。幸运的是,于建军与郇林春都是神经介入领域的佼佼者。于建军是全省最早获得密网支架置入导师资质的4名医师之一,始终在密网支架置入治疗方面享有盛誉。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姜曼 通讯员 王小彤 李一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3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