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承德日报
本报讯(王东岭、丁毕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疑杨柳是村落的标配。
走进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下伙房乡八号地村2组,有一棵旱柳,风骨独立,傲视人间,充满着苍劲之美。其粗壮的树干至少两个成年人才能抱拢,繁茂的树冠如同一把撑开的巨伞。树木生长在路边,树形奇特,根部宽大。该树虽经岁月流逝、历史变迁仍然存活下来,堪称奇树。这株旱柳古树是本地的乡土树种,为这里造林种树提供了例证。在河北省城镇古树名木标志牌上显示,这棵旱柳,树龄310年,保护等级为二级保护。
树在村中,树在心中。很多离乡的游子在记忆深处都长留着这样的老树,归乡时看到那棵树,就找到了家。一棵旱柳古树,承载着自然生态环境的年代记忆,也是一段段历史的经历和见证者,更是一方文化的传承和居民村民的精神寄托。守护一棵古树,如同守护一本正在呼吸的“编年史”。很多古树名木也已成为人们心中难以割舍的乡愁情怀。
在围场下伙房乡沙巴尔汰村,有两棵独特的古柏树,古树位于该村一个叫做万泉沟西坡的地方,与旁边山坡相映衬,被当地村民称为“夫妻树”。关于这两棵柏树,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300年前,清朝统治者以武功定天下以后,依然注重八旗子弟的骑射技艺。公元1681 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远离京师数百里的塞外胜地设置了木兰围场。当时的八旗驻防兵在围场下伙房乡沙巴尔汰村栽植了几十棵古柏,经历风风雨雨,现仅存这两棵,古树有330 多年的树龄。
在下伙房乡下伙房村生长着一株古榆树。胸围680厘米,冠幅24×25米,树龄约580年。该树主干高2米多,早已被流沙淤没,从地上即分3个大主枝,其中一个大枝周围450厘米,另一个346厘米,最细的也有232厘米。
传说明朝燕王扫北时,燕王的士兵将其主干砍掉。榆心不死,又萌生出3个大主枝。1958年,因影响走路,锯掉一个大主侧枝。最小的一个大主枝已经磨光,而仅有一个枝杈枯死,其余枝杈生长茂盛。古树周围是天然生长的小榆树,长势喜人,现已长成檩材以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8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