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辞职写作,他只想做一个“有生活的好人”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9-23 23:14:00 来源:新周刊

辞职写作,他只想做一个“有生活的好人”

辞职写作,他只想做一个“有生活的好人”

2021年2月14日,广州。街头的行人。(图/阿灿)

青年作家,宥予——我把这些字一个个念出来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坐在对面的他有些不知所措。

彼时,距离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撞空》出版已有十多日,但是在他这却像度过了整个四季。用他的话说就是,小说即将面向读者了,多少还有些期待。

对于作家的身份,他实在是还没反应过来。今年4月,宥予带着他的小说在佛山参加了一场作家对谈活动,单向空间编辑总监罗丹妮问他“你准备好了吗?”,他才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原来自己并不是小说的代言人,而是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在面对另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时,如何摆清自己在当下所处的生命状态。小说当然也有小说自己的命运。

1990年出生的宥予,最近几年在广州专事写作。那段时间里他还写过中短篇小说《东边、七下、猪八戒》《塞里史龙洞》等,也尝试在豆瓣阅读和ONE平台上发表过一些作品,却一直不见反响。

写《撞空》之前,他有一年多的时间在图书馆反复修改它,以期找到接近文学的“真东西”。

2022年7月,他终于决定写下那个已经陪伴他多年的“自己”。在《撞空》中,他试图开凿出一个窥视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孔洞。

“你给我的感觉像一只猫。”我这么告诉宥予,尽管他从不养宠物,害怕直视动物的眼睛,但是这种感觉却十分贴切。

辞职写作,他只想做一个“有生活的好人”

广州街巷。(图/unsplash)

当我们一起走在广州的小巷中时,墙上摆动的树影会吸引他的注意;当我们偶遇一家僻静的咖啡店,躲进小阁楼的时候,楼梯上隐隐传来的动静,也可以轻易地打断他的思路。

宥予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这么说好像是在多余地验证一个作家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他的行动与表达一致,不先行、不迟滞,也毫不掩饰。

我想,铸刻文化的编辑王家胜,或许就是从躺在邮箱里的一封自荐信中,发现了宥予的这份难得、可贵的敏感。

“我有好多个自己”

去广州之前,我花两天时间闷在家里读完了20万字的《撞空》,很难相信这部长篇小说的作者是一位新人,之前从未听说过。

他完全知道如何在开头的第一句话就留住读者,独特的语言、沉稳的叙事,俨然是一个成熟老练的写作者。

然而,据说他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的训练,我为能抢先读到这样充满“野生”气质的小说而感到兴奋,也对接下来要去见宥予这件事满怀期待。

广州天气闷热,总是一副想下雨的样子。我们约在《撞空》里经常绕不出去的“草芳围”见面。

辞职写作,他只想做一个“有生活的好人”

宥予作品《撞空》。

小区的深处有一棵树,是小说里的“我”游荡至此发现的,不知是谁学着电视剧里的剧情,在上面刻了“耿耿余淮”四个字。

我们从这出发,开始往巷子里游荡,让我时不时有些恍惚。

“我有好多个自己。”宥予说,“有我期望的我,有我想给别人看到的我,有我以为的我,还有一个离我更远一些,一直盯着我。”

他似乎总是害怕自己“表演”,以至于每当做完公共表达,他对自己都有种羞耻感,甚至厌恶。

如此我便知道了,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抓住”那个真正的他,就像面对巷子里那一墙的影子,是徒劳的,索性我便不再去想这个问题。

宥予对自己似乎有种接近残忍的审视,这种从他身体里分离出一部分自己,始终跟他如影随形的状态,自从他十岁时听到母亲死讯的那一刻起,就如洪水决堤般被撞开了。

那时候,他没有忘记自己以前经常喜欢待在树林里看树,树叶变换着不同季节的颜色,田野里的农作物在生长。

辞职写作,他只想做一个“有生活的好人”

广州公园里的落羽杉。(图/unsplash)

只是大自然带给他的这种丰盈,自此之后犹如降临在华北平原上的夜幕,变成了周围的亲戚、村民,他们讨论车祸,讨论似丢了魂的父亲,还有那个哭得很难过、很懂事的孩子。

宥予清楚地知道,那是一种被怂恿的哭,以至于之后的许多年,他都在扮演不快乐的角色。

那时候,他还记得另外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他在一个大雨倾盆的暑日,躺在长椅上废寝忘食地读《战争与和平》时,从小说里开凿出来的。

文学好像有种避难所的特质,只不过之后的很多年里,他什么书都看不进去,只因为他想找到那个不需要去逃避,并且重新直面世界的方法。

后来,他自己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偷偷享受那种麻木了太久之后,记忆带给他的真实触感。

用他的话说就是,甚至还有些“感谢”,是母亲的“消失”塑造了现在的自己。

2019年,宥予结束四处飘荡谋生的日子,应在广州上学的妹妹的邀请,来到了这座巨大的城市,开始专注写作,有种行至末路、孤注一掷的意味——“在可能与可能之间,相信自己的勇气”,后来临走的时候,宥予也把这句话送给了我。

想做一个“有生活的好人”

在小说《撞空》中,“广漂”青年何小河,与他所栖身的这座城市,一直处于悬浮、疏离的状态,与河南老家的父亲,也保持着理解、维持着距离。

对与前女友陈小港相恋的回味、对幼时母亲死亡的追忆、对现实生活中亲人及朋友之间关系的拷问,宥予似乎是借着何小河的身份,带着我们在他的小说里,看了一遍他的心,但是对他来说,却是把自己活到至今对这个世界的所有问题,像扔一颗颗石子一样,扔向了我们。

“你没有生活”,这是陈小港对何小河下的“咒语”,也是宥予抛给读者的“石头”——关于人的存在与消失,关于人活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关于生与死的暗线,都隐藏在巨大的城市中,在格子间、出租屋和立交桥下,那些此时此刻正受困于现实的我们的身上。

辞职写作,他只想做一个“有生活的好人”

《广州梦工厂》纪录片。(图/豆瓣)

何小河想做一个“有生活的好人”,但究竟什么是生活,宥予没有给出答案。

生活对于他来说,或许还是一件需要增加理解的事——这么说的意思,并不是指他缺乏自理能力或者不懂得取悦自己,而是指只要人生在世,就永远会卡夫卡式地探寻下去。

“其实就像我们往山上推石头,我们知道意义不在山顶,现在也不在这块石头,但有可能就在推的动作上,问题就是答案。”宥予说。

辞职写作,他只想做一个“有生活的好人”

推石头的西西弗斯。(图/图虫创意)

如今,写作也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寻找自己作为人的主动性的方式。

然而对于生活的观察,据他说最早还是通过阅读建立起来的:看约翰·契弗,让他明白了不存在一个没有困境的好生活;看雷蒙德·卡佛,让他明白了生活的“毛边”让人避无可避——我们无法与生活融为一体,只能重叠而已。

实际上,宥予在毕业之后、去广州之前这六七年的时间里,卖过保险、做过售后,还开过饭馆,身体力行地感受过生活的不易。

现实带给他的不安定感,磨炼了他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至于当重新拾起文学的时候,他才突然发现,过去的种种经历都像是和当时的他产生了化学反应——写小说好像不是件多难的事,也并不一定非要达到列夫·托尔斯泰的水平。

直到他开始写,事情又变得困难了起来。在广州的这两年里,宥予和这座城市里的任何人一样,每天戴着口罩,活在一种不确定当中。

他时刻留意着最新的疫情消息,一大早去黄埔区图书馆预约排队,也经常错过心仪的座位。

辞职写作,他只想做一个“有生活的好人”

1990年出生的宥予,最近几年在广州专事写作。图为宥予近照。(图/段志飞)

更糟糕的是,他觉得自己写的东西越来越“垃圾”,反复地修改直到满意,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又开始自我否定。

“但是文字是确定的,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没有失控。”宥予也知道,自己其实是越写越好了。

值得庆幸的是,宥予在写作上的天赋,被王家胜一眼认了出来。

后来在一次采访中,王家胜难掩激动地说:“宥予的小说,构建了一种仿佛在呼吸的真实氛围,情感非常真切、细腻、动人。”书出版后,王家胜对宥予说:“你只管好好写,剩下的事交给我。”

相信每一个人都能承受他所要承受的

有段时间,宥予托着沉重的颈椎从图书馆回来,吃过自己做的晚饭后,会去江边跑步,也有时候是踩共享单车,一直踩到珠江的入海口。

那个时候是冬天,庞大、清冷的珠江,很容易就将他拉进自己所写的小说情节里——何小河望着沉默的珠江,仿佛在那一刻失去了与世界的连接,但是又感觉与世界的距离,从未如此接近过。

辞职写作,他只想做一个“有生活的好人”

日落下珠江畔的猎德大桥。(图/视觉中国)

“你写的人是谁,就决定了你要去向哪里。很多写得顺利的时候,我其实都是在跟着小说里的人物走。”宥予说。

2020年的新年之交,在一连串的意外之后,何小河放弃登上回乡奔丧的飞机,切断了与那些“有生活的好人”的联系,开启了一段令人匪夷所思的流浪生活。

有生活也好,没生活也罢,宥予在《撞空》的后半部分,将它们通通都打碎,在城市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做一个只需要想好“每天怎么吃饱,晚上睡在哪里”的流浪汉,世界就变得简单多了。

《撞空》的一部分难得之处也是在此,它试图建立一种世界之外的秩序,告诉我们,生活不只是眼中看到的那些承重的部分。

在宥予看来,生活在现实里的人,经常被一种理想的生活诱惑着,但事实上每天的日子都是平等的。“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生活,包括那些痛苦、焦虑和我们不希望看到的部分。”

辞职写作,他只想做一个“有生活的好人”

电影《瞬息全宇宙》剧照。(图/豆瓣)

自从有了文学的视角,宥予便习惯了观察现实生活中那些普通的陌生人,从他们身上散发出的近乎凝滞的状态里,感受时间和周围的一切如何作用于他们的身体和精神。

只是每到这样的时刻,宥予又会经常警惕自己的目光,避免把别人的生活当成景观来感动自己。

这种目光他最清楚不过,就像小时候村里的邻居向他投来的安慰的目光一样。他们当然是善意的,只是他并不想被注视,甚至被提醒。

“关于家庭、关于爱情、关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如果不能抵达别人的真实处境,那么注视对别人就是一种伤害。”宥予说,“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人,他所经历的时间、他的记忆、他所承受的一切,都有足够的力量去承受,哪怕经过一些痛苦,他也一定还能找到他的快乐。”

正因为如此,我发现宥予在小说里写他的人物时,总是保持克制,不掺杂自己的情绪。用他的原话说就是:写小说要避免那些失意者的自怜、奶油般的浪漫,还有不真实的温情。

他说的这些,或许跟写作技巧有关,只是写小说和过生活,又有什么区别呢?

辞职写作,他只想做一个“有生活的好人”

作者丨段志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4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梁晓声:我用笔为“东北好人”画群像
...阳作家面对面交流文学创作心得梁晓声:我用笔为“东北好人”画群像以《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梁晓声,5月15日受邀来到沈阳,在沈阳市文联举办的“文学名家走进沈阳面对面
2024-05-16 04:00:00
广州市各区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关爱礼遇活动
...自:广州日报慰问暖人心,关怀显真情。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是屹立于时光人海中的精神灯塔,新春佳节临近,为关心关爱道德模范,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广州市各区陆续开展
2023-01-28 10:41:00
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慰问广州市模范好人
...办副主任吴祖清一行前往广州看望慰问生活困难的“广东好人”冯杏莲、“中国好人”郑粤斌,转达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并送上慰问品和春节祝福,彰显对模范好人的关爱礼遇。省委宣传部一行首
2023-01-18 13:16:00
好的爱情,不能只是宠溺,更要帮助爱人认清现实,活得实际
...心更加膨胀。尽管在艾玛心中,丈夫查尔包法利是一个“好人”,但是,艾玛的人生悲剧之所以产生,这与查尔包法利的过度宠溺也是分不开的。一,好的爱情,不能只是宠溺。 查尔包法利深爱
2023-02-09 18:09:00
重温百年前青年成长历程,话剧《三家巷》将在广州首演
...成长、选择的过程。今天的年轻人从中可以勉励自己,走好人生道路。值得关注的是,主创团队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加入了原作者欧阳山这一角色,巧妙地借助作者欧阳山的视角来勾画时代,书写
2024-09-12 15:05:00
小巷人家:投机倒把做兼职,勇闯广州外企,老好人林武峰藏得够深
文/微谈说影视 《小巷人家》改编自同名小说 此为原著解读林武峰说:“人啊,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读书排在命后面。”林武峰说的对,但也不全对。林武峰是福建晋江人,考上上海交
2024-11-02 21:57:00
一个北方作家,为什么开始写南方?
...。同样出生于内陆,长大后来到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工作、生活,孙频和黄灯与自己所描写的人群也有着一种内在的隐秘关联。新周刊·硬核读书会邀请了作家孙频、黄灯,和我们一起聊了聊她们不同
2023-08-10 13:20:00
“冷中带热”的刘烨征服了观众
...让·贝洛里尼执导——他曾凭借《冰冻的语言》和《四川好人》获得了莫里哀戏剧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公众戏剧奖。贝洛里尼主张大众化且具有诗意的戏剧,他为中文版《悲惨世界》注入了法国戏剧
2024-05-27 04:17:00
40位模范好人共植“广州模范好人林”,让美德生根发芽
...礼高质量发展企业暨义务植树活动举行。40名道德模范和好人代表们参访高质量企业,感受广州文化科技蓬勃发展的脉络,并携手种下一片“广州模范好人林”,将美德与精神托于林木,传递向上
2023-03-15 20:42: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王老师来了
“王老师”,这个极其平常、耳熟能详,却又不同寻常、别有内涵的称呼,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深藏在岁月的记忆里,虽不常提起,却一刻也不曾忘记
2025-09-11 13:41:00
勇气大爆发!我决定每天都送老师一束“花”……
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哒啦滴哒啦它能实现小小愿望有神奇魔法……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老师就是我们的引路人今天教师节礼物是送?还是不送
2025-09-10 08:29:00
教师节快乐丨跨越时光,与那年的您相拥
教师节快乐丨跨越时光,与那年的您相拥。(视频:刘晓娟 王辉)
2025-09-10 11:45:00
【三尺讲台,你我同行】致敬所有教育工作者
三尺讲台见证着春秋更迭当上课铃声再次响起你们依然站在最熟悉的地方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记得您俯身讲解时的耐心作业本上细致的批红晚自习窗边温柔的叮咛那些平凡而珍贵的瞬间如春风化雨
2025-09-10 15:27:00
农行威海分行营业部慧眼识诈,暖心守护七旬老人“养老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通讯员 房莉莉“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及时帮忙,我这些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可就全没了!”9月1日
2025-09-10 18:20:00
别让“比较”偷走你的幸福 珍爱网呼吁理性看待亲密关系
在当下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习惯于晒出自己的生活片段,无论是一束昂贵的鲜花、一顿精致的晚餐,还是一份体贴入微的礼物
2025-09-10 18:31:00
动车上的“生命共鸣”:一句“你多喝点水”,牵起警民情与母子思
2025年6月4日,C6512次动车穿梭在山河之间,车厢内一段因关怀而起的故事,正悄然串联起跨越时光的温情——乘警冯越一句“你多喝点水”
2025-09-09 15:10:00
济南嘉乐生殖医院携礼赴济宁,上门祝贺宝妈喜添丁!
金秋九月,喜报频传。9月3日清晨,济南嘉乐生殖医院报喜中心团队带着500元宝宝成长基金和专属嘉乐宝宝的婴儿车,专程赶往山东济宁孙女士家中
2025-09-09 15:17:00
“90后”男幼师杨龙:铁汉带娃也柔情
讲故事、画画、做实验、设计游戏、创设环境、扎辫子、洗杯子……一提到幼儿园教师,不少人会想到细腻温柔的“红颜巾帼”。然而
2025-09-09 20:45:00
【视评】一中学女生被多人霸凌,广西苍梧应当反思什么
广西苍梧的一个中学女生被欺凌,她无助地跪在地上,被泼水、扯头发、扇巴掌。没料到,欺凌者还比出了剪刀手的手势在炫耀。这些画面令人心痛
2025-09-09 12:52:00
AI看东营 | 白露:告别夏末躁动 迎来澄澈清秋
白露至,秋意深。凉夜长,暑气收,白露,秋夜的薄纱轻覆,晨起的微寒初透。白露,告别夏末躁动,迎来澄澈清秋。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
2025-09-08 09:10:00
微视频 | 关注工伤预防 守护幸福时光
关注工伤预防 守护幸福时光
2025-09-08 19:33:00
西安双胞胎姐妹人生相似度90% 75岁了仍是彼此最亲的人
同上一所幼儿园、小学,上山下乡时在同一个村子劳动,就业时进了同一家单位,俩人同一天结婚,丈夫也都是军人。75岁的刘英平
2025-09-08 21:36:00
高中生厌学 从长治跑到太原
一名17岁的高二女生因出现厌学情绪,加之与家人沟通不畅,独自从长治来到太原。9月6日,家长赶至太原,在网格员和民警的协助下终于找到了孩子
2025-09-07 16:36:00
拾光记|钟燕玲:不把自己当病人,日子照样有滋有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牟静萍钟燕玲的抗病故事,要从2007年的一场高烧说起。当时她连续三天发烧,如厕时发现小便呈深色
2025-09-06 10: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