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梁晓声:我用笔为“东北好人”画群像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5-16 04:0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与沈阳作家面对面交流文学创作心得

梁晓声:我用笔为“东北好人”画群像

梁晓声:我用笔为“东北好人”画群像

以《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梁晓声,5月15日受邀来到沈阳,在沈阳市文联举办的“文学名家走进沈阳面对面·梁晓声创作指导会”上,与沈阳作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谈到自己这些年的文学创作历程,他坦言是在用笔为“东北好人”画群像。

笔下人物多为“东北好人”

作家梁晓声是哈尔滨人,他的作品中自然有割舍不断的东北地域痕迹。谈到地域对于作家的影响,梁晓声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个故乡,一个是地域意义上的故乡,一个是思想上或者精神上的故乡。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东北人见面互相之间总会先说东北老乡,然后再细分是哪个地方的。但在创作中,这样的地域界限不会影响也不应该影响你的创作。”

梁晓声说,“作家塑造人物形象,只要塑造得相对成功,无论他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无论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这都无所谓。可能也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南方人更习惯于接受南方的艺术形象,北方人更习惯于接受北方的艺术形象。但你要是塑造成功,他就超越了这个地域的不同,它就变成了南方和北方,大家都接受一个形象。所以作家还是应该在人物形象上下功夫。”

梁晓声的作品里那种差别极大的反面形象不是很多,他的笔下更多的是他口中的“东北好人”。梁晓声说,他一直是被《人世间》感动着的,《人世间》的真善美都是大爱,所以他的创作历程可以说是一直在用笔为“东北好人”画文字的群像。他希望这样的人物形象能够被全国人民接受,这也是他作为一名作家的责任和使命。

淡化自我突出“他者”

20世纪80年代,是梁晓声为当代文学划出的分水岭。

梁晓声说,那个时期的作家、戏剧家、诗人等,在创作的过程中,笔下的那种真诚,那种情感的浓度,那种愿望的强烈,都是无可比拟的。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比如《乔厂长上任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都是典型的代表。作家们在创作之初首先是要认可这个人物,他们是怀着饱满的真诚和热情来写自己所认可、尊敬甚至批判的人,他们的整个创作过程是忘我的,是淡化自我突出“他者”。

梁晓声说,他一直有想重写以前作品的冲动,“我的早期作品《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在人物描写的时候我会援引一些油画作品和西方人物作为类比来进行人物塑造,似乎能够显示出作者有很强的艺术功力。如果现在重写,我会删掉这些内容,这些都是文学创作中的杂质,应该剔除掉。”

梁晓声说,如果一个作家创作了很多作品,也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但似乎没有哪一个人物形象或者哪一部作品能够让人印象深刻,那么他的创作就是苍白的。人们了解那个作家笔下的人物甚至比作家还要多,这才是文学价值的体现。当下的文学创作,很多作家越来越突出自我的价值体现、个性的文学表达,而忽略了文学本身的价值体现,忽略了文学真正的意义所在,这大概就是不同年代作家之间的区别吧。

小说的虚构应该像生活一样

什么样的小说是成功的?在梁晓声看来,如果读者读了几页之后能够忘记了是在读小说,继续读下去好像进入了一种真实存在的生活之中,这样的作品应该是成功的。

梁晓声认为,对于作家而言,你的创作是从生活中来的,你要把虚构的内容写得像生活,把生活写成小说。你想塑造出的这样的一个角色,当你这样想到这一点的时候,他活起来,你就如实地去呈现他,不要刻意地、戏剧性地加强他的这一面或者那一面。

梁晓声坦言,他的笔下人物绝大部分都是虚构的。他在创作过程中首先关注的是人物,有了一个目标人物在脑海里逐渐成形才会去构思故事,而不会把故事放在人物的前面。当然,真实世界的人物同样会左右他的创作。比如《人世间》中,郑娟有一个盲眼的小弟,这个形象在他的脑海里差不多有半个世纪。他脑海里的人物碎片都是经过漫长的酝酿最终找到合适“归宿”的。那个在冬天里用彩色的玻璃照太阳的盲眼男孩最终在《人世间》里安了家,他内心的那份深藏已久的感情也随之画上句号。

一生只喜欢做两件事

读书和写作,这是梁晓声一生只喜欢做的两件事。

梁晓声说自己是幸运的,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就把家周围书店的小人书读遍,中学的时候就开始读成人的作品。书籍是他一生中最不可或缺的好伙伴。从1976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再到后来的大学任教,他的时间一直是自由的,这也为他的文学创作之路提供了非常好的便利。因为性格的原因,他不喜欢游山玩水,不喜欢交际,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和写作。他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阅读和写作上,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作品。

梁晓声在多次演讲和采访中也提到把年轻人拉回书卷里,他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重拾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寻找人生的方向,就像他一样因为阅读,因为书籍,不会让自己的人生走错了路,走弯了路,因为他看的所有书中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善良。

在北影厂工作期间,梁晓声没有单独创作过一个电影剧本,他的时间都用在写小说上了。不过,亲自操刀改编小说《知情》《年轮》,也让梁晓声过了一把编剧瘾。梁晓声说,近期他正在创作一部反映20世纪50年代工业题材的影视剧本,希望通过不同的文学体裁来体现文学多元的功能。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盖云飞

实习记者 林佳雯/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6 0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梁晓声:作家如果不能超越自己,那也就是一个写故事的人
...北方文学》发表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算起,梁晓声已经写了整整四十年。虽然这个周年性的时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纪念仪式举行,但刚刚过去的2022似乎还是于冥冥中有着些许意义
2023-01-07 10:02:00
接受本报采访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茅奖”作品×影视作品良配!
...该剧改编自作家徐则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作品。此前,梁晓声的《人世间》、陈彦的《主角》和李洱的《应物兄》,已被改编或正在被改编成电视剧。记者了解到,与徐则臣在2019年10月同
2023-06-09 08:16:00
继《人世间》之后,梁晓声年代大剧《父父子子》来了!
继口碑爆款年代剧《人世间》之后,原著作家梁晓声与导演李路二次携手,筹备开拍现实大剧《父父子子》!消息一出,真的好期待!01梁晓声,一个精神与作品,超然于诺贝尔文学奖之上的作家。梁
2023-05-18 09:47:00
特别聚焦|这场关于东北文脉的文学交流会,超燃!
...学出版社主办的“在文学中探寻东北文脉”——著名作家梁晓声读者见面会在吉林省图书馆举办。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文学艺术工作者们的分享,深入挖掘好、传承好东北文脉,将中华文明的文化底
2024-05-18 22:39:00
要想成功,就不要怕失败,不惧艰难,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
...一致称赞!可以说是好评如潮,这部电视剧是由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人世间》长篇小说而改编而成的。全书共115万字,是梁晓声历经8年时间创作而完成,他是一个字一个字用笔写出来的,没有
2023-04-22 21:07:00
书博会好书|张炜、梁晓声、徐鲁、刘海栖等作家童书来了
...作,满足读者需求,喜迎书博会到来。 本期推荐张炜、梁晓声、徐鲁、刘海栖等作家的童书佳作。《爱的川流不息》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酝酿创作多年,厚积薄发的一部力作,是一
2023-07-12 19:03:00
在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召开之时,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即将于5月18日走进吉林省图书馆,与广大读者见面。梁晓声先生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和尊重。他的作品,
2024-05-15 16:45:00
相约吉地 共沐书香|特别聚焦:吉林这场“论坛”为何人气爆棚?
...字,都是行走的“流量包”。来的嘉宾有: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陈彦、李洱、东西、祝勇,哪个不是家喻户晓?看作品,《人世间》《雪城》《我和我的命》《装台》《主角》《花腔》《石榴树上
2024-05-17 21:24:00
《人世间》:周爸周妈双双离世,遗留三大憾事,一个比一个心碎
...人应该是什么样?那些人,那些精神形象,是立得住的。梁晓声认为,文学艺术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是让人们的心灵向善与美进化,创作《人世间》就是想将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
2024-01-16 10:25: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