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每年过年回重庆万州农村老家祭祖的时候,都能看见废弃的院子口,蹲着一个黑色的小点,“吧嗒吧嗒”抽着叶子烟,那是我的隔房亲戚三妹儿堂叔。那时候为了男孩子好养,就给他取了个女孩的乳名,以至于大家都渐渐忘了他的真名。这位堂叔先天失聪,再加上家庭贫困,终身未婚,一直跟随他的母亲——我的大奶奶住在土房里。随着经济的发展,山上的人都陆续搬到城镇,大奶奶去世之后,就剩下他一个人还常住在那里。院子渐渐荒芜长满了草,三妹儿叔叔从出生起就住着的那间土房也日渐破旧和阴暗起来。
记得上次回乡祭奠爷爷奶奶时,就看见他蹲在院子口,或许是为了感受下过节的热闹。父亲走上前去给他递了根烟,寒暄了几句,走的时候硬塞给他两百块钱,三妹儿叔叔的脸愁苦得像风干了的核桃。亲戚的偶尔怜悯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并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开车离去的时候,看着他孤零零的身影越来越小,我的心揪得紧紧的,感觉他就像是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抛弃的人,但却又爱莫能助,有些自责,又有些无奈。
诸多因素五年没有回老家,今年终于得偿所愿返乡过年,老远就看见三妹儿叔叔仍然蹲在院子口。父亲刚下车,三妹儿叔叔就笑嘻嘻地迎上前。他的身后,破败的土房不见了,取而代之是一栋新的砖房。父亲告诉我,这是政府给他修建的。我走近端详,新房一共分为厨房、卧室、堂屋三间,并不豪华也不气派,但结结实实、干干净净。房外有块牌匾,写着“重庆市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阳光安居工程’项目”。新房背后,还剩下残存的半截土屋墙壁记录着过去的窘迫。父亲告诉我,政府除了帮他盖了新的砖房,现在每个月还给他一千多元补助,这钱足够他一个人花了。
作为记者,我写过很多脱贫攻坚的稿子,但这是第一次亲身感受到脱贫攻坚是如何惠及我身边人的;我看过“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的数据,没想到其中也有三妹儿叔叔的一间。从抽象到具体,从文字到实感,给人心里的温暖和唏嘘程度是不一样的,让我发自内心对脱贫攻坚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充满了感恩和敬意。
每个人来到世间,既有帮助他人的责任,也有尊严活着的权利。普通人命运的改变,可以靠自己的努力;但社会一些弱势群体命运的改变,只能靠国家为他们兜底,靠遇到一个好的时代。当他们融入新时代的大潮,不再是被无视的微尘,而是一朵同样被卷起的温暖浪花;当祖国的巨轮快速启航、激流勇进时,没有人被落下,那些曾因命运而流离的浮萍,被国家的“大手”稳稳托起、妥善安置,在这艘船上同样有他们的位置,一起分享这破浪前行的美好风景。
这次离开的时候,看着远远的“黑点”,我心里第一次没有了以往那种揪心牵绊的感觉。

三妹儿叔叔坐在他的新房前晒太阳。该房为重庆市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阳光安居工程”项目。
成稿后,我把稿件发给父亲看,他说,三妹儿叔叔的大名叫“黄中国”,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三妹儿叔叔竟然有一个这么响亮的名字。一个穷旮旯里的农户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叫“中国”,背后隐含着一种质朴的爱。这个叫“中国”的最普通中国人的命运,被中国稳稳地守护着。而这种坚定的守护,也将化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对我们国家的坚实信赖和坚定信心。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3年第3期,作者:黄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4 10: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