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万强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张新波、黄岗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揭示可充水系锌-有机电池中的氢键效应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并在国际顶级化学期刊《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中科院1区,TOP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性文章。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郭俊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刘万强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
锌-有机电池由于良好的资源可持续性及安全性,在多种存储系统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然而,由于水系电池中的氢键作用在氧化还原过程中难以表征,其对储能性能的影响还未得到充分揭示。因此,通过一系列小分子氢键模型探究氢键强度对储能性能的影响是进一步了解氢键效应的一种有效策略。研究过程中,刘万强课题组以苯醌为基础骨架,通过连续的官能团修饰合成了一系列具备相同活性位点数量及位置、不同氢键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对一系列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证明了氢键变化对材料储能性能的影响,根据FTIR和Raman证明材料的储能机制,并结合DFT计算证明储能过程的结构变化,最后组装成了可空气充电模型,利用氧气对放电状态材料的氧化对电池进行充电,充分发挥了有机电池资源可持续的特点。
目前,此项目得到了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庆市科技局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殷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4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