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今年以来,织金县实兴乡的脱贫户黄林就依托当地的绿水青山发展特色养殖业,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唱起了增收致富的“养蜂计”。
莫道长路远,山乡景宜人。走进实兴乡补鲊村,一片片绿葱葱的林子映入眼帘。这里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种类丰富,林中蜂鸣阵阵,昔日幽静沉寂的山林,如今变得异常热闹,林间小道上,穿着笨重防护服的脱贫户黄林正在查看胡蜂养殖情况。
“当时在云南打工的时候,看见马蜂这个产业非常好,然后想到我们家乡森林资源非常好,就在那边学了这个技术,回来进行马蜂(养殖)发展,目前我们可以售卖的标准(蜂)群有100多箱”黄林告诉记者。
实兴乡森林覆盖率达75.5%,想到家乡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胡蜂养殖,在云南学成归来的黄林,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村的陈兴富,二人一拍即合,开始贷款办理营业执照,大力培育特色胡蜂产业,努力将闲置的“青山”盘活成致富的“金山”,如今二人已经成为了胡蜂养殖技术精湛的“土专家”。
为了保障养殖和村民安全,黄林和陈兴富的养殖点都是选择在远离人群的深山老林来进行养殖,同时会在一定范围内设置警示标牌,拉警戒线,安报警器、监控等等一系列的措施。
蜂窝中的蜂蛹是一种珍贵的食材,富含高蛋白和低脂肪,备受消费者追捧。一开始两人打算先实验养殖,待到产业具备一定规模以后,再和云南那边的商家签订销售协议,然而现在的蜂蛹已经在本地供不应求。
看到胡蜂养殖市场可观,附近村民慕名而来,向他咨询和学习胡蜂养殖技术。黄林和陈兴富也是不吝赐教,希望更多的人能学习掌握养殖技术,让小小胡蜂托起乡村振兴的大梦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宋杰就是村里出现最早的追蜂人“我们本地人也比较喜欢吃蜂蛹,我觉得这个产业很好,花不了几个钱,也清闲,所以想学一下这个养殖技术,自己也可以养一点。”
胡蜂养殖用的都是各村一些闲置林地,每一窝胡蜂养殖占地也仅仅只是10平米左右,但是为了保障养殖安全,都会圈出一亩地的安全范围,周边群众还能通过这些闲置地的林地赚取500元/亩的流转费,在一些特殊养殖点还会聘用周边群众来进行巡视巡查。
据悉,今年黄林和陈兴富贷款二十万元发展胡蜂养殖,共养殖了100多窝,现在有60多窝开始收割蜂蛹,从8月份可以采收到10月底,平均每一窝能产蜂蛹45斤、产值达5400元左右。
通讯员 张仁梅 王荣奇
织金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肖玉旭 罗伟 谢显兵 汪祥丽
编辑 胡桅可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6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