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抗战亲历者口述史】
【人物小传】沙轶因,女,1920年出生。1936年8月加入南京学生界救国会(南京秘密学联),为骨干成员。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南京学生界抗敌后援会成立后,在会内负责女同学方面的工作;9月加入南京学生界抗敌后援会与平津南下学生联合组成的抗日救亡宣传团;后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2015年12月逝世。
1935年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那时我15岁,在南京汇文女中(校址在现南京人民中学)读书。南京几所大学的爱国学生发起并联系少数中学于“一二·九”运动后举行全市大中学生要求抗日救亡的示威游行。当学生游行队伍经中山路接近汇文女中时,我联系了一些其他班级的同学,让他们出去参加游行。我们冲出校门,只见马路两旁军警荷枪实弹,戒备森严。在那“爱国有罪”“抗日犯法”的年月里,我们能在日本大使馆门口,公开地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真觉得痛快极了,我当时竟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这次游行后,多数中学都受到影响,各校进步同学先后建立了读书会等各种社团,汇文女中也建立了秘密的读书会,我是发起人之一。后来学联告诉我们要注意利用合法团体来团结教育更多的同学,于是我们就利用班会、学生自治会、演讲会等公开合法的形式来开展活动,宣传反对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在汇文的校刊上还刊登过这类文章,团结在我们周围的同学就越来越多了。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我们很快听到学联传达的意见并看到了学联印发的《关于西安事变的提纲》,这也扭转了我们原先肤浅幼稚的想法,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从全国抗战大局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这样是正确的。于是我们一方面告诉读书会的同学要特别提高警惕,以防万一;另一方面在同学中按提纲精神进行宣传,使不少同学对这件大事有了正确的认识。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南京学联抓紧时机,抢先行动,在几天之内,发动了各校学生近千人,成立了实际工作基本上由我们领导的南京学生界抗敌后援会。后援会一成立,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组成宣传队经常上街宣传。记得我曾和十几个同学一起,带了宣传抗战的漫画到新街口、大行宫一带进行街头宣传。上街后一般是先高唱几首抗日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等,当人群围拢过来后,就开始演讲,有时还演抗日活报剧,如《放下你的鞭子》等。
1937年10月,南京已面临沦陷的危险。我们这些学生党员采取多种方式,分散到农村和小城市去“撒革命种子,宣传抗日救亡”,以发动组织广大群众投入抗日斗争。我们在工农群众中进行抗日宣传的同时,本身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在淮南煤矿生平第一次看到矿工,到无为等地农村第一次直接接触农民,中国工农劳动人民在旧社会所受到的残酷压迫剥削的悲惨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这些情景对我教育极深。
(参考资料:《南京党史资料》第3辑)
青年说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生陈舒——
烽火青春在档案中延续
80多年前,是中华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也是无数觉醒者迸发出光芒的年代。沙轶因,正是这群人中一束炽热而坚定的光。80多年前的青春,从未真正走远,它们化作档案里的温度,等着我们这些后来青年人,用敬畏之心去触摸,用传承之力去延续。
南京市档案馆“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南京人民抗日斗争档案文献展”的档案展厅内灯光柔和,泛黄的纸页、磨损的笔记,深刻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敌人心脏、抗日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的历史场景。沙轶因将信念藏在阁楼、写在刊物里,作为志愿讲解员的我们便将红色精神讲在每一次驻足的凝望里,用档案传递信仰。
新时代青年是和平的守护者,更应是强国的奋斗者。青春的意义,在于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洪流,我们应从沙轶因们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将过去“救亡图存”的时代口号,转化为今天“强国有我”的实际行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文化软实力提升、乡村振兴等领域,无不呼唤着新时代青年挺身而出,接力奋斗。
本组整理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祝东秀 通讯员徐卫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7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