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皇帝为何供奉明朝太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5 15:2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清朝皇帝为何供奉明朝太后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沧海明月生

清代皇宫有这样一个习俗:每年新春祭祖大典时,皇上都要率领群臣们食用一种白水猪肉。这种肉制作极为简陋,直接将大块猪肉放入沸水中煮熟,切片即食,没有酱醋佐料甚至连盐都不放。

对于吃惯了珍馐的王公大臣而言,这样的肉自然难以下咽。但对于众多官员而言,能吃上这样的肉却是毕生的追求:正一品以上的官员才能有享用白水猪肉的待遇。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虔诚的行为既不是对先祖们起兵白山黑水间的缅怀,也不是对后世子孙切勿贪图安逸的告诫,而是感恩一位明朝太后——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孝定李太后。

清朝皇帝为何供奉明朝太后

明朝太后为何会得到清朝皇帝的供奉?这背后又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隐情。一、贫民太后

大明嘉靖年间,京郊漷县有一贫困户,因为家徒四壁,便将幼女李彩风送入宫中做了婢女,机缘巧合之下被嘉靖皇帝的第三子裕王朱载垕。

公元1563年,十九岁的李彩风为裕王生下了一个儿子朱翊钧。

朱载垕本与皇位无缘,只是造化弄人,嘉靖皇帝膝下共有八个儿子,驾崩时仅有朱载垕一人在世,于是他成了新皇帝的唯一人选。

公元1567年朱载垕即位,年号隆庆。而与此同时,母凭子贵的李彩风也被晋升为皇贵妃。

清朝皇帝为何供奉明朝太后

尽管此时她的位份还次于陈皇后,但陈皇后久病缠身也没有子嗣,早已失宠多年,所谓的皇后只不过是个名分而已。

于是,婢女出身的李彩风,便成了后宫实际的执掌人。

朱载垕即位后,将朝政交由朝臣们处理,自己终日在后宫中嬉戏游乐,可就是这样的放任自流,居然还取得了卓越的革新成效。

只是天不假年,隆庆皇帝在位六年因病驾崩,而这六年时间,被后人称为“隆庆新政”,也被视作大明王朝最后的回光返照。

清朝皇帝为何供奉明朝太后

公元1572年,此前早被立作太子的朱翊钧,年仅十岁便继承大统,年号万历。

因为皇帝年幼,二十八岁的李彩风与陈皇后一起被尊为皇太后,共同协理朝政。

李太后对儿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她不仅请内阁首辅张居正担任帝师,自己对儿子的教导也非常严苛。每天天不亮,小皇帝便被责令起床读书,如果用心不专还要罚跪不起。

相传有一次小皇帝醉酒失态,拔刀割下了两位太监的头发,李太后得知后对他严加训斥,并祷告祖宗,准备改立她的小儿子潞王为帝,经过朝臣们的一致劝谏,这才作罢。

万历皇帝成年后,李太后便不再过问朝政,一心向佛,被朝臣们尊为“九连菩萨”。

清朝皇帝为何供奉明朝太后

而此后的几十年间,万历皇帝长期怠政横征暴敛,引得民怨沸腾。

儿大不由娘,更何况依据祖制,此时的李太后已经无权干政了。

然而,就在她寄情于青灯古佛时,无意间救下了一个人,并由此改变了两个王朝的命运。二、纵虎归山

公元1583年,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领军数万攻打满洲部落酋长阿台图,与阿台图有世仇的另一酋长觉世安、塔克世父子,自告奋勇作为明军的向导,不料战乱中双双被明军误杀。

噩耗传来,塔克世的儿子——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怒不可遏,决心起兵为父报仇。

清朝皇帝为何供奉明朝太后

但此时的大明王朝拥兵百万,努尔哈赤自忖不是明军的对手,无奈之下他将矛头指向“满洲城主”尼堪外兰身上。

在努尔哈赤看来,尼堪外兰深得明王朝的信任,却任由明军杀害了觉世安、塔克世父子,而且事后也未见弥补措施,显然有失公允,因此他要求总兵李成梁严惩尼堪外兰。

李成梁认为这一要求纯属无理取闹,置之不理。而尼堪外兰却借机率军征讨,一番对战下来,势单力薄的努尔哈赤成了阶下囚。

如何处理被俘虏的努尔哈赤?这令李成梁感到颇为棘手。

如果一杀了之,他的祖父、父亲为明军效力却被误杀,此举显然不得人心;如果将其释放,对尼堪外兰这边也无法交代。

清朝皇帝为何供奉明朝太后

于是,进退两难的李成梁上书朝廷,奏请将努尔哈赤交由朝廷处理。

万历皇帝亲政后,虽然长期懈怠朝政,但对母亲李太后依然恪守孝道,每日问安陪聊从不延误。一天,他与太后偶然闲聊时,聊起了李成梁奏请朝廷处理努尔哈赤一事。

李太后认为,既然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双双为明朝而死,那就是有恩于大明,朝廷不赏赐他已然难以服众,怎么还能杀掉他呢?

于是万历皇帝传旨给李成梁:明朝赦免努尔哈赤的罪过,并归还努尔哈赤祖、父的遗体,并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

只是令久居深宫的李太后无法预料的是,这个被她无意间救下的年轻人死里逃生后,利用朝廷给予他的原始资本,迅速组建了一支剽悍的骑兵,并在此后的战争中逐步动摇了明王朝的根基。

清朝皇帝为何供奉明朝太后

在三代人的努力下,公元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努尔哈赤的孙子爱新觉罗.福临坐拥紫禁城,年号顺治。

而此时,距离李太后去世,不过三十年的时间。三、再续传奇

为了感念李太后的恩德,清朝皇室在紫禁城东华门方向的最东北角,设置了一处隐秘的小屋,里面供奉的便是李太后的塑像。

每年新春,宫中都会宰杀两头猪用作祭祀,而皇帝及众臣所食用的白水猪肉,便是出自于此。

清朝覆灭后,这道白水猪肉传至民间,经过民间厨师的改良后,它变成了美味佳肴——白片肉。

清朝皇帝为何供奉明朝太后

将猪肉煮熟后切成薄片装盘,食用时佐以韭菜花、蒜泥、酱油、辣椒油调制成的蘸料,入口之间唇齿流香。

时至今日,很少有人知道这道菜居然是出自清朝皇帝对明朝太后的供品。或许,这便是历史的诡吊之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5 1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为什么祭祀“万历妈妈”,传说万历太后对努尔哈赤有救命之恩
...的皇室为什么要祭祀明朝的太后呢?传说李太后对清太祖努尔哈赤有恩,所以受到清朝皇室的拜祭。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清朝皇室祭祀“万历妈妈”按照《清朝野史大观》当中的记载,清朝
2025-02-08 19:04:00
清朝与明朝的恩怨:李太后的影响和努尔哈赤的复仇
...能被清朝皇帝所立呢?这一切的一切,还得从她与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之间的“缘分”说起。公元1572年,明穆宗朱载坖大病而崩,10岁的太子朱翊钧承帝位,是为万历皇帝。不过,由于此时朱
2024-01-31 21:37:00
张居正的改革与明朝的命运
...有了明朝戚继光的管辖。这些边境的少数民族迅速膨胀,努尔哈赤带领着自己的部落开始崛起。当时在边境的各个女真部落,都是因为有他的存在,完成了统一,就这样建立了当时的后金。原本戚继
2023-11-22 06:10:00
除了秘密建储制,清朝还有哪些皇位传承制?
从努尔哈赤逐步统一女真各部,到最后以“七大恨”为名,正式起兵反明,在这期间的前后三十余年中,明朝始终未能给予关外足够的注意。甚至于,明廷还在一定程度上扶持女真,鼓励女真各部对蒙古
2023-07-15 17:26:00
孝庄太后是否下嫁多尔衮?康熙皇帝一举动已经告知答案
...是否下嫁多尔衮,首先地了解他俩是啥关系,感情如何。努尔哈赤在创业之初,生存条件异常艰难,虽说有主子辽东总兵李成梁罩着,但实力相对弱小,而周围其他女真、蒙古部落则异常强大。16
2024-08-08 09:43:00
孝庄下嫁多尔衮?一段被历史迷雾笼罩的皇室秘闻
...大清朝的多尔衮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阿巴亥所生,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和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是亲兄弟,和皇太极是同父
2023-10-01 08:51:00
关于清朝时期的冷知识九则
...一心向佛,劝说万历赦免了这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叫努尔哈赤。04 销禁鸦片的林则徐,算得上是清朝官吏中最先接触西方的人,就是这样的人物,也曾做过令人啼笑皆非的事。道光年间,
2023-07-24 16:08:00
清太宗皇太极是怎么解决蒙古问题的
...热化阶段,漠南蒙古这边想吞并女真,夺取明朝政权,而努尔哈赤想攻打明朝,就必须先控制漠南蒙古,解除后顾之忧。明朝末年,后金与蒙古的势力图试想你正带领大军在前方冲刺,集中火力对付
2024-03-23 15:58:00
聊聊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
...而此时东北的女真却慢慢崛起。公元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从此后金成为明朝的主要威胁;公元1619年,“萨尔许之战”爆发,明朝出动四路大军抵抗后金,但却大败
2024-06-12 15: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