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文汇报
一曲《巨龙的土壤》澎湃着上海声音
申城培养的青年音乐人携手亮相央视元宵晚会
由宋罡、余笛、王志达(从左至右)组成的“力量之声”组合。 (演出方供图) 制图:张继 ■本报记者 姜方
“是谁追逐巨龙,来到江河之旁,在龙鳞之上建起无数梦想……”昨晚一曲展现中华民族新气象的《巨龙的土壤》唱响央视元宵晚会舞台,全国观众听见了振奋人心的上海声音。饱含民族自豪感,歌手张英席、王传越、余笛、王上、王凯、蔡程昱、宋罡、王志达用深情歌声,为祖国为时代献上崇高的敬意。
这是一首上海出品的歌曲——从词作者甘世佳、曲作者田汨,到由三名上海高校青年声乐教师宋罡(上海师范大学)、余笛(上海戏剧学院)、王志达(上海大学)组成的“力量之声”组合,再到青年歌剧演员、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蔡程昱,上海培养的青年词曲作者和歌手正为推出更多“声入人心”的好歌而不断努力。
上海音乐人多年友谊碰撞出创作灵感
《巨龙的土壤》多位主创都是彼此颇有渊源的上海音乐人。恰逢流行美声组合“力量之声”成立十周年,在上海生活了20多年的余笛告诉记者,《巨龙的土壤》以昂扬之声诉说了他和成员们对梦想之城上海的热爱,而来自天南海北的八位歌手此起彼伏的恢弘和声,寄托着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对全国观众的美好祝愿。“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会录制这首歌的‘力量之声’版本,希望有机会在现场为更多听众唱响这首提气的作品。”
《巨龙的土壤》的创作缘起,也来自几位沪上老搭档偶然间的灵光迸发。一次郊游时,阳光下长江入海口海天一色的景象,给了甘世佳歌词创作最初的灵感。滚滚长江如同一条巨龙奔入大海,而两岸的土地便是“巨龙的土壤”。“空间的广阔感找到后,我又力图寻找时间的纵深感——在江滩的芦苇荡里,仿佛依稀能看到我们的祖先最先来到这片土地建造家园时的情形,他们在‘地之中央’开垦出了美好丰腴的一片热土。”▼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在荒野之上建起无数梦想,从此一捧土壤会散发芬芳……”仅凭借甘世佳的语言描述和几句零星歌词,田汨就开始了旋律创作,之后甘世佳再根据旋律重新填写完整歌词,“力量之声”也很快录完小样,期待着一个舞台。时值龙年,《巨龙的土壤》歌曲小样被央视导演组相中。在得知有可能登上央视元宵晚会舞台后,甘世佳和田汨进行了新一轮精心修改。以龙年为背景,歌曲将长江、黄河化身为巨龙的意象,以诗意表述唤起听众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民族自豪感。
歌声唱出逐梦不息的动人情怀
“有龙之鳞闪亮,生生不息的梦就会成长,闪亮……”组合成员、声乐教师余笛和青年歌剧演员蔡程昱对记者感慨“热血沸腾”,表示他们不会辜负自己所扎根的热土,期待在新的一年能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作品,在各个舞台和剧场与大家多见面。
“《巨龙的土壤》是一首既宏大又温柔的歌,歌词里有山川、河流,也有热茶、微风,我在学唱时感到心潮澎湃,对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有了更多的情感。”蔡程昱说,央视元宵晚会现场,大屏上播放了各行各业人们逐梦的瞬间,“这就是我们想通过这首歌传达的心情,像歌词写的那样,在祖国的怀抱里,愿我们所有人生生不息的梦都能成长、实现”。
作为音乐剧演员的余笛同样满怀期许。“希望新的一年,在上海这座亚洲演艺之都,能见证更多满足观众审美需求与品位的音乐剧竞相上演。”从音乐剧演员、创作者到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师,能在上海“解锁”如此多的身份,余笛表示这本身就是对一个追梦者的褒奖,“在上海,只要跟随自己的脚步和心声勇敢去追梦,梦想一定会被照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5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