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7 15:1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东汉时期,中国境内经常发生地震。有资料显示,从公元92年到公元125年,仅仅33年时间,便发生过26次剧烈的大地震。

在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古代,地震引发的江河泛滥和房屋倒塌,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朝廷很难迅速派人前去救灾,受灾地区的百姓,只能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自生自灭。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这样的结果,非常让人痛心。我们常说,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提前预防远比事后补救要好。

这种居安思危的思想,其实一直都有。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东汉时期,就有一个叫张衡的科学家,他为了帮助百姓提前躲避危机,苦心专研地震资料,最后研发出候风地动仪,帮助人们提前预测地震,躲避即将到来的危机。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张衡在东汉时期发明的地震仪,比西方国家发明的类似机器,早了大约1700多年,有着非同一般的历史意义。

后来,张衡地动仪模型被列入课本之中,国家宣传多年,可是后来这个地动仪模型却被赶出了教科书,这是为何呢?

中科院的院士傅承义先生表示,这个地动仪基本没什么用,它还不如在房梁下吊块肉。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傅承义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科学家,他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他否定的东西,并不是历史上张衡研究出来的地动仪,而是被列入课本中的地动仪模型。

因为这个模型并不是张衡研究出来的东西,它是后人根据相关原理,仿造出来的一个道具。

地动仪模型的缔造者,是曾经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王振铎先生,他常年关注历史资料,对张衡地动仪非常感兴趣。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经过多方研究和验证后,王振铎对地动仪的了解和认识,越来越深入。他认为史书上记载的地动仪,采用的应该是直立杆原理。

王振铎根据这个猜测,持续进行研究,最后制作出了一个看起来很精妙的地动仪模型。

这个模型刚一诞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还被国家当成文化传承四处进行宣传,教育部门也把这个模型编入教材之中,教育新时代的年轻人。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不可否认,王振铎先生制造的地动仪模型,在那个时期确实发挥了非同一般的作用,它对中华文化的弘扬,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意义。

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这个地动仪模型根本没有办法检测地震,它的内部结构不太合理,即便是外面的车马发出声音稍大一些,地动仪都有可能产生反应。

王振铎先生采用的直立杆原理,灵敏度不太可靠,根本不适合预测地震。也就是说,这个地动仪模型从核心构造开始,就出现了问题。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在不断宣传的过程中,这个地动仪模型因为没有办法发挥出相应的作用,遭到了不少学者的批评和反对,甚至有一些西方国家还以此为证据,试图否定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录。

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事情,有关部门为了证明华夏文明的传承,安排大量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研究,希望能够还原出一个更符合科学原理的地动仪。

经过多方研究和论证,大家得出了一个比较靠谱的结论,他们认为史书上记载的地动仪,应该是采用了悬垂摆原理。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这种悬垂摆原理看似高深,可实际上并不复杂,只需要在房梁下面垂挂一块肉,就能产生类似的效果,这也是傅承义院士之前用这种说法批评地动仪模型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大家最认可的地动仪模型,应该是中科院教授冯锐负责制造的地动仪,他不仅从外观上还原了史书上的张衡地动仪,还精准地计算出了它的具体高度以及晃动周期等参数。

冯锐教授和团队成员们刚造出这个地动仪模型时,并没有直接对外进行宣传,而是本着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对它进行了一系列检测。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他们根据史书记载,推算出了东汉时期的地震波动效应,然后用现代仪器进行模拟测试,看看这个新的地动仪模型,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事实证明,冯锐教授等人研究制造的地动仪模型,确实非常有效,它感应到波动之后,很快就会产生反应,让铜球掉落下来。

反复验证了几次之后,冯锐教授发现,他们研究和制作的地动仪,确实可以精准无误地感应地震波动,不会产生太大的偏差。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因此,他们后来公开研究结果,并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随后,冯锐教授多次带着新的地动仪模型进行公开展示,让大家对史书上的张衡地动仪,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与此同时,王振铎先生之前研究的地动仪模型,因实际效果比较微弱,被教育部门移出了教科书。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意味着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代表着我们敢于承认错误,直面历史问题的坚定意志。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不过话又说回来,冯锐教授等人制作的地动仪模型,目前虽然看似精妙,但是它跟史书上记载的张衡地动仪,还是有一些区别。

真正的张衡地动仪已经失传了,后人只是根据相关史书和现代技术进行模拟还原,并不能真正复刻出原本的张衡地动仪。

从时代的角度来说,张衡地动仪只是代表了古人的智慧,它对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弘扬,有很大的历史价值但是我们后人在真正预测地震时,还是会以目前的科学技术为主。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毕竟单论科学的话,现代人所研究的力学理论和地震波理论等学术知识,确实比古人的粗糙研究,更清晰准确一些。

人类的技术,需要不断发展进步,才能更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古人遗留下来的智慧,我们需要积极继承和学习,但是不能当成救命稻草使用。

若是一味地学习古人,却不想着推陈出新,我们很难去应对未来的变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7 16: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原创两千年历史的地动仪被人批——“不如一块肉”
...张衡,时任太史令。而这个神奇的机器便是他的杰作——地动仪,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可以测量和感知地震的仪器。一直以来,它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在上个世纪发生的事情却让国内外知名地震学
2024-11-12 13:46:00
张衡地动仪为什么被移出教科书
如果你的历史课本里面出现过地动仪,证明你也是有一定岁数的人了。因2016年关于地动仪内容被移出了教科书。张衡的地动仪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一直都让我们倍感自豪,为何要删除呢?很少有
2024-06-07 17:52:00
张衡的地动仪真的存在吗
...的科学家就发明了估测地震的仪器,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地动仪,这位集数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等身份于一体的伟大人物就是张衡。张衡自小聪明过人,用现代化说就是“神童”一般
2023-01-02 16:33:00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对现代地震科学的启示
...,经过年复一年的努力,于公元132年有所成,成功创造了地动仪。世界其他国家类似地震测量类仪器的发明均是1800年以后的事情了。张衡地动仪全身精铜打造,直径有2.7米,外形神似
2023-09-17 00:12:00
张衡与地动仪:揭开古代科学的神秘面纱
...还是一位发明家,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盛传为他所发明的地动仪,相传此仪器能够检测地震。根据传说,地动仪主体为筒状物,有八条龙接于其身,分别在八个方向,龙嘴中含有金属球。每张龙嘴下
2023-12-12 14:23:00
揭秘张衡发明的后风地动仪
...人叹为观止——那就是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所发明的后风地动仪。这一装置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探测仪器之一,更是展现了古代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深厚造诣。那么,这台被誉为古代科技奇迹
2024-10-20 19:39:00
张衡:东汉时期的全方位人才和发明家
小编给大家讲一下张衡——发明地动仪的东汉时期猛男,全方位高素质人才。张衡,字平子,南阳人(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医圣张仲景都是他的老乡),被后人誉为“科圣”(科学文化圣人)。张
2023-12-05 05:33:00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科学
...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张衡最为人称道的发明之一便是地动仪,这一精妙的仪器能够检测并指示出地震发生的方向。在当时科学仪器尚处于萌芽阶段的背景下,地动仪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奇迹。它采
2024-04-12 22:12:00
张衡:开创天文地理之先河,历经章帝至顺帝六朝
...家张衡,他精通天文地理,世界上第一架测量地震方向的地动仪就出自他的创制发明。不过,发明家张衡除了开创天文地理之先河外,还在科技、数学、文学上都有突出的贡献,就是入仕方面,也曾
2024-02-21 05: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古代战争经常屠城:为何不杀20岁以下女性?那些女孩都去哪里了?
有网友问古代战争中经常听到屠城,但为何不杀女性?其实,我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规定。在蒙古军队的征服战争当中如果进行屠城
2025-04-20 11:59:00
古代女人守寡很难,一双双居心叵测的眼睛在盯着她打主意
古代社会讲究“好女不嫁二夫”,可是真正能不改嫁的女人并不多,穷人家的女人是无法不改嫁的,因为那时女人是财产,婆家还想嫁掉她收财礼给小叔子娶媳妇的
2025-04-20 12:02:00
秦末之际,英雄辈出,为什么萧何只称韩信“国士无双”?
韩信国士无双,先秦之际少有,秦末汉初更是绝无第二人!韩信之所以被称为“国士无双”,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刘邦手下的军事统帅,有勇有谋
2025-04-20 12:10:00
古代女子明明可以自己哺乳,富贵人家却还要请乳娘,这是为何
近些年,以清宫戏为代表的古装应视作品大量活跃在荧屏上,极大的满足了普通观众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猎奇,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活跃在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有人物
2025-04-20 12:35:00
大众网记者 王爽爱 刘宏蕾 济宁报道跟着济宁金牌城市推荐官王爽爱,来济宁曲阜开启儒家文化的神奇体验。清晨,明故城的万仞宫墙在礼乐声中苏醒
2025-04-20 09:25:00
清朝灭亡后王爷都靠什么生活?装扮盗墓贼,盗自家墓?
清朝的突然灭亡可是让很多的王爷贝勒措手不及,本来一直过着奢侈的生活,进去出来都有很多的人伺候着,可是现在的连饭都吃不上了
2025-04-19 23:33:00
清朝后宫有一职位,掌握无数妃子的命运,皇帝都得听他的话
在皇宫中,地位最高的当然是皇帝,其次便是皇后以及各大嫔妃,宫女和太监则处于最底层。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清朝后宫中有一职位
2025-04-19 23:34:00
清朝附属国心生不满欲改国名,皇帝一怒将其国名倒写,沿用至今
清朝附属国心生不满欲改国名,皇帝一怒将其国名倒写,沿用至今历史上,中国一直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周边有很多附属国或者藩属国
2025-04-19 23:38:00
故宫70多口井,为何没人敢喝里面的水?知道原因你也不会喝
今天我们看到的北京故宫,是一座以南京南京故宫基础的明成祖时期历史古迹。它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历经清雍正
2025-04-19 23:52:00
孔子学术讲座举行第六讲,傅永聚主讲《重新发现颜徵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汪泷 通讯员 孔勇4月15日,春秋讲坛·孔子学术讲座第六讲在孔子研究院举行,曲阜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
2025-04-20 00:11:00
功臣韩信、彭越、韩王信、英布、陈豨、卢绾,为何不为刘邦所容?
韩信、彭越、韩王信、英布、陈豨、卢绾都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开国功臣,但却都没能享受胜利果实——他们都被刘邦剪除了!为何刘邦容不下他们呢
2025-04-20 06:20:00
刘邦死前为何会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周勃到底做了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黑马逆袭是经常发生的事,但是古往今来从草根逆袭成为皇帝的人却是屈指可数。而大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能够从社会的最底层一跃成为大汉天子属实不易
2025-04-20 06:43:00
清朝官员之中,什么人有资格,对皇帝自称“奴才”,有何严格规定
文章引言:在看一些清朝电视剧的时候,一些臣子会对皇帝自称“奴才”。大家一定不要有什么误解,“奴才”并非一个贬义,或者自谦
2025-04-19 23:08:00
此人历经三朝,隐居山中,皇帝亲自上门讨教,人称“山中隐相”
众所周知,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皇帝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对天下臣民有着生杀大权,故而古时也有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之说
2025-04-19 15:52:00
乾隆在位60年后禅位,真是因为不敢超过康熙在位年限?并不见得!
首次得益于“秘密立储”制度的乾隆皇帝,在乾隆元年,便将深得雍正皇帝厚爱的嫡长子永琏秘密立为皇储,无奈永琏早夭;乾隆十一年
2025-04-19 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