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7 15:1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东汉时期,中国境内经常发生地震。有资料显示,从公元92年到公元125年,仅仅33年时间,便发生过26次剧烈的大地震。

在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古代,地震引发的江河泛滥和房屋倒塌,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朝廷很难迅速派人前去救灾,受灾地区的百姓,只能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自生自灭。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这样的结果,非常让人痛心。我们常说,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提前预防远比事后补救要好。

这种居安思危的思想,其实一直都有。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东汉时期,就有一个叫张衡的科学家,他为了帮助百姓提前躲避危机,苦心专研地震资料,最后研发出候风地动仪,帮助人们提前预测地震,躲避即将到来的危机。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张衡在东汉时期发明的地震仪,比西方国家发明的类似机器,早了大约1700多年,有着非同一般的历史意义。

后来,张衡地动仪模型被列入课本之中,国家宣传多年,可是后来这个地动仪模型却被赶出了教科书,这是为何呢?

中科院的院士傅承义先生表示,这个地动仪基本没什么用,它还不如在房梁下吊块肉。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傅承义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科学家,他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他否定的东西,并不是历史上张衡研究出来的地动仪,而是被列入课本中的地动仪模型。

因为这个模型并不是张衡研究出来的东西,它是后人根据相关原理,仿造出来的一个道具。

地动仪模型的缔造者,是曾经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王振铎先生,他常年关注历史资料,对张衡地动仪非常感兴趣。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经过多方研究和验证后,王振铎对地动仪的了解和认识,越来越深入。他认为史书上记载的地动仪,采用的应该是直立杆原理。

王振铎根据这个猜测,持续进行研究,最后制作出了一个看起来很精妙的地动仪模型。

这个模型刚一诞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还被国家当成文化传承四处进行宣传,教育部门也把这个模型编入教材之中,教育新时代的年轻人。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不可否认,王振铎先生制造的地动仪模型,在那个时期确实发挥了非同一般的作用,它对中华文化的弘扬,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意义。

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这个地动仪模型根本没有办法检测地震,它的内部结构不太合理,即便是外面的车马发出声音稍大一些,地动仪都有可能产生反应。

王振铎先生采用的直立杆原理,灵敏度不太可靠,根本不适合预测地震。也就是说,这个地动仪模型从核心构造开始,就出现了问题。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在不断宣传的过程中,这个地动仪模型因为没有办法发挥出相应的作用,遭到了不少学者的批评和反对,甚至有一些西方国家还以此为证据,试图否定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录。

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事情,有关部门为了证明华夏文明的传承,安排大量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研究,希望能够还原出一个更符合科学原理的地动仪。

经过多方研究和论证,大家得出了一个比较靠谱的结论,他们认为史书上记载的地动仪,应该是采用了悬垂摆原理。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这种悬垂摆原理看似高深,可实际上并不复杂,只需要在房梁下面垂挂一块肉,就能产生类似的效果,这也是傅承义院士之前用这种说法批评地动仪模型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大家最认可的地动仪模型,应该是中科院教授冯锐负责制造的地动仪,他不仅从外观上还原了史书上的张衡地动仪,还精准地计算出了它的具体高度以及晃动周期等参数。

冯锐教授和团队成员们刚造出这个地动仪模型时,并没有直接对外进行宣传,而是本着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对它进行了一系列检测。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他们根据史书记载,推算出了东汉时期的地震波动效应,然后用现代仪器进行模拟测试,看看这个新的地动仪模型,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事实证明,冯锐教授等人研究制造的地动仪模型,确实非常有效,它感应到波动之后,很快就会产生反应,让铜球掉落下来。

反复验证了几次之后,冯锐教授发现,他们研究和制作的地动仪,确实可以精准无误地感应地震波动,不会产生太大的偏差。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因此,他们后来公开研究结果,并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随后,冯锐教授多次带着新的地动仪模型进行公开展示,让大家对史书上的张衡地动仪,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与此同时,王振铎先生之前研究的地动仪模型,因实际效果比较微弱,被教育部门移出了教科书。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意味着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代表着我们敢于承认错误,直面历史问题的坚定意志。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不过话又说回来,冯锐教授等人制作的地动仪模型,目前虽然看似精妙,但是它跟史书上记载的张衡地动仪,还是有一些区别。

真正的张衡地动仪已经失传了,后人只是根据相关史书和现代技术进行模拟还原,并不能真正复刻出原本的张衡地动仪。

从时代的角度来说,张衡地动仪只是代表了古人的智慧,它对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弘扬,有很大的历史价值但是我们后人在真正预测地震时,还是会以目前的科学技术为主。

地动仪为何被说成还不如房梁下吊块肉

毕竟单论科学的话,现代人所研究的力学理论和地震波理论等学术知识,确实比古人的粗糙研究,更清晰准确一些。

人类的技术,需要不断发展进步,才能更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古人遗留下来的智慧,我们需要积极继承和学习,但是不能当成救命稻草使用。

若是一味地学习古人,却不想着推陈出新,我们很难去应对未来的变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7 16: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原创两千年历史的地动仪被人批——“不如一块肉”
...张衡,时任太史令。而这个神奇的机器便是他的杰作——地动仪,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可以测量和感知地震的仪器。一直以来,它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在上个世纪发生的事情却让国内外知名地震学
2024-11-12 13:46:00
张衡地动仪为什么被移出教科书
如果你的历史课本里面出现过地动仪,证明你也是有一定岁数的人了。因2016年关于地动仪内容被移出了教科书。张衡的地动仪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一直都让我们倍感自豪,为何要删除呢?很少有
2024-06-07 17:52:00
张衡的地动仪真的存在吗
...的科学家就发明了估测地震的仪器,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地动仪,这位集数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等身份于一体的伟大人物就是张衡。张衡自小聪明过人,用现代化说就是“神童”一般
2023-01-02 16:33:00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对现代地震科学的启示
...,经过年复一年的努力,于公元132年有所成,成功创造了地动仪。世界其他国家类似地震测量类仪器的发明均是1800年以后的事情了。张衡地动仪全身精铜打造,直径有2.7米,外形神似
2023-09-17 00:12:00
张衡与地动仪:揭开古代科学的神秘面纱
...还是一位发明家,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盛传为他所发明的地动仪,相传此仪器能够检测地震。根据传说,地动仪主体为筒状物,有八条龙接于其身,分别在八个方向,龙嘴中含有金属球。每张龙嘴下
2023-12-12 14:23:00
揭秘张衡发明的后风地动仪
...人叹为观止——那就是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所发明的后风地动仪。这一装置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探测仪器之一,更是展现了古代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深厚造诣。那么,这台被誉为古代科技奇迹
2024-10-20 19:39:00
张衡:东汉时期的全方位人才和发明家
小编给大家讲一下张衡——发明地动仪的东汉时期猛男,全方位高素质人才。张衡,字平子,南阳人(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医圣张仲景都是他的老乡),被后人誉为“科圣”(科学文化圣人)。张
2023-12-05 05:33:00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科学
...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张衡最为人称道的发明之一便是地动仪,这一精妙的仪器能够检测并指示出地震发生的方向。在当时科学仪器尚处于萌芽阶段的背景下,地动仪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奇迹。它采
2024-04-12 22:12:00
张衡:开创天文地理之先河,历经章帝至顺帝六朝
...家张衡,他精通天文地理,世界上第一架测量地震方向的地动仪就出自他的创制发明。不过,发明家张衡除了开创天文地理之先河外,还在科技、数学、文学上都有突出的贡献,就是入仕方面,也曾
2024-02-21 05: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咸阳地区首次发现北魏早期墓葬 出土陶俑有浓厚“鲜卑风”
先后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洛阳的北魏,在中华民族大融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
2025-11-26 16:26:00
步屧深林晚,春池赏不稀。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野日荒荒白,悲风稍稍飞。无由睹雄略,寥落壮心违。———清·朱彝尊《晋祠唐太宗碑亭题壁》清代诗人朱彝尊曾五游晋祠
2025-11-26 20:24:00
11月25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的运城市垣曲县西窑墓地考古发掘资料显示,该墓地为春秋晚期贵族墓葬,很可能与历史上晋国讨伐皋落氏后设置的“瓠丘”邑的管理者有关
2025-11-26 20:24:00
“国保”背后的故事(15)古刹深处映“霜红”
【多福寺】多福寺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马头乡庄头村。始建于唐,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重建
2025-11-26 20:24:00
高欢与晋阳霸府
蒙山脚下北齐开化寺连理塔(资料图片)晋阳霸府,又称大将军府、大丞相府,是高欢与其子高澄、高洋在晋阳建立的权力机构,也是我国历史上东魏与北齐王朝的统治重心
2025-11-26 20:24:00
江苏南京:“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28日开幕
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11月28日,“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将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开幕,约140件(套)来自意大利的殿堂级馆藏珍宝将集中亮相
2025-11-26 10:27:00
一场有趣的讲座在南京晓庄学院举行 苏轼与王安石的交锋 对年轻人成长有何启示?南报网讯(记者姜静通讯员王蒙李荔慧)11月25日下午
2025-11-26 10:27:00
谭知耕——忆金牛山反袭击战【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谭知耕,1917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11-26 10:29: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周雪莉)近日,记者从白口城考古队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的文章中获悉,白口城遗址考古发掘获重要成果。白口城考古队发现了白口城外城南门三次大规模营建的情况
2025-11-26 07:08:00
“任小林绘画四十年”将在苏博西馆展览
江南时报讯 “任小林绘画四十年”展览将于2025年11月25日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展。本次展览旨在通过25件代表性创作以及相关手稿
2025-11-24 15:02: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70余件经典画作,67年丹青岁月。日前,由河北博物院、河北省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大漠丹青——常书鸿艺术展”在河北博物院北区9号
2025-11-24 08:21:00
83年前,美国飞行员杜立特带队成功突袭日本多个城市,这次战斗被称为“杜立特行动”。任务结束后,因为种种原因,75名飞行员在浙江沿海及以衢州为中心的浙皖闽赣边界地区弃机跳伞
2025-11-23 22:14:00
夜幕降临,正定荣国府景区“一梦入红楼”沉浸式夜游项目接连上演,通过光影造景、演艺交互等多种形式,将《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在亭台楼阁间生动再现,打造赏、游、学、玩的多维体验。摄制丨
2025-11-23 07:57:00
就在明天!“国宝”级画展亮相福州!
就在明天!下午2点!到福州画院,赏丹青国宝!福州人千万别错过!由福州市委宣传部、浙江大学、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福州特展”将于11月23日在福州画院举行
2025-11-22 14:09:00
两只羊隔着围栏打架,一只羊假装进攻诱骗对面的羊撞栅栏。
2025-11-21 13: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