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张衡:开创天文地理之先河,历经章帝至顺帝六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1 05:17:00 来源:戏说三国

东汉一朝,存在感虽弱,却群星璀璨。科技发明方面除了革新造纸术的大发明家蔡伦外,还有一位厉害的杰出发明家张衡,他精通天文地理,世界上第一架测量地震方向的地动仪就出自他的创制发明。

不过,发明家张衡除了开创天文地理之先河外,还在科技、数学、文学上都有突出的贡献,就是入仕方面,也曾官拜尚书,是了不起的部长级大咖。

可以说集大成的张衡,是东汉时期历经章帝至顺帝六朝的"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值得万世敬仰。

张衡:开创天文地理之先河,历经章帝至顺帝六朝

一、家世不凡,自幼刻苦向学

公元78年出生于南阳的张衡,有着显赫不凡的家景。他的爷爷张堪,早有"圣童"之称,是光武时期为官清廉的蜀郡太守,又因抗击匈奴,还曾受任渔阳太守。

张衡出生后,同样刻苦向学,还厉害的是,他兴趣广泛,贯通六艺,且长于写作,喜欢科研。到青年时代,便以博通经籍而闻名。

永元年间,张衡就被举为孝廉,22岁时得南阳太守鲍德的欣赏,入仕当了主簿。

汉顺帝时期,应器重他的邓太后公车征召,到京都洛阳任职郎中,后迁任尚书侍郎、太史令,主要负责天象观测及重大的科研工作。

邓太后崩逝后,重在发明创造的张衡历经短暂的仕途波折。到公元133年,55岁的张衡因创制发明地动仪、候风仪、指南车和木雕等多项成果有功,旋及升任汉顺帝的近臣侍中,三年后外调河间王刘政的国相。

任期结束后,张衡因病返回京都洛阳,官拜从二品的部级长官尚书一职,不久病逝,享年62岁。

张衡:开创天文地理之先河,历经章帝至顺帝六朝

二、天文地理数学方面的杰出贡献

仕途上堪称扶摇直上的张衡,天文地理方面也开创历史的先河。

他在年过而立的黄金岁月,就得邓太后的欣赏重用,便在天文地理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仅创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的天文仪器浑天仪,以及世界上"最早的飞机"独飞木雕和测量月相盈亏的瑞轮蓂荚、滴水计时的漏壶等工具外,还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天文学理论著作《灵宪》,提出了"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宇宙形成论,很好的诠释了月食发生的原理。

且先后著有《地形图》、《浑仪图注》、《漏水转浑天仪注》、《灵宪图》等天文地理专著。同时,用心于历算,撰写了数学专著《算罔论》,还研究阴阳,作《太玄经注》、《玄图》等作品。

公元132年,54岁的张衡又创制发明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候风地动仪,这是有史以来可以精准测定地震方向的第一架地震仪。当时这一仪器就报出发生在陇西地区的地震,比西方早了1700多年。

正是张衡的突出贡献,后世誉他为"木圣"、"科圣",称之为东汉杰出的发明家、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

1970年,联合国天文组织为纪念表彰张衡,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1977年,又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2003年,将小行星9092,命名为南阳星。

张衡:开创天文地理之先河,历经章帝至顺帝六朝

三、文学方面的卓越贡献

张衡除了上述不朽的功绩外,文学方面也是很有建树的文学家,与两汉时期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齐名,合称"汉赋四大家"。

和帝时期,年轻的张衡感于东汉王朝的奢侈,遂参照史学家班固的《两都》、司马相如的《子虚》,耗时十年完成有名的《二京赋》。

张衡升任侍中后,有感于"高处不胜寒",特作《思玄赋》,探讨玄妙的人生哲理,表达了福夸祸夸的辩证观。

张衡在河间国相任上,托物言志,融汇贯通地创作情境相生的《归田赋》,表达回归田园生活的自然情感。此赋被后世赞为最抒情的小赋,为东晋的李暠创作《述志赋》提供了源泉。

此外,张衡还创作《南都赋》《舞赋》及《七辩》《应间》等共计三十二篇文学作品,辑录九篇诗歌。现有《张衡诗文集校注》问世。

张衡:开创天文地理之先河,历经章帝至顺帝六朝

四、后记

张衡的成就,还不仅上述扼要的记述,他在绘画方面就有"足绘怪兽"与《地形图》之说,圆周率的研究上也有专论,注有"张衡算",还称"反谶纬的思想家",史学上亦有"元后本纪》的提议,等等不胜枚举。

可见,张衡的确是全面发展的集大成者,他62年短暂的一生,涉列甚广,还多领域作出了不起、甚而是破纪录的突出贡献,令人钦佩,值得学习。

从他身上,我们永葆家国情怀的同时,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积极投身于忘我的奋斗拼博之中,不因繁复而松懈,不因浩瀚而失措,宜毕其功于一役,全身心为自己锁定的正能量目标而鞠躬尽瘁,只要持之以恒努力下去,珍惜时光,迎难而上,就有收获,就是胜利,就是"我将无我,不负自己"。

张衡:开创天文地理之先河,历经章帝至顺帝六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1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张衡的地动仪真的存在吗
...学家、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等身份于一体的伟大人物就是张衡。张衡自小聪明过人,用现代化说就是“神童”一般的人物,张衡自小离家到外地求学,而且对地理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去了东
2023-01-02 16:33:00
张衡:东汉时期的全方位人才和发明家
小编给大家讲一下张衡——发明地动仪的东汉时期猛男,全方位高素质人才。张衡,字平子,南阳人(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医圣张仲景都是他的老乡),被后人誉为“科圣”(科学文化圣人)。张
2023-12-05 05:33:00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对现代地震科学的启示
张衡生在东汉时期,据记载当时竟然出现连续20年无年不震,地震灾害十分猖獗。可想当时的朝堂和民众受此影响之大,严重的年份可谓是民不聊生。太史令张衡更是深受其扰,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
2023-09-17 00:12:00
南阳五圣之一的张衡坚守自我全面发展,醉心研究为后世谋福
张衡,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班固等人并称为汉赋四大家,因此在文学方面有极高的造诣。除此之外,他还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发明家。他出生在一个官员世家,他的祖父还曾经被人称为
2023-01-07 22:34:00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科学
...到底有没有科学?如果你心存疑虑,不妨让我们一同走进张衡的世界,感受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智慧之光。张衡,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和发明家,他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
2024-04-12 22:12:00
张衡与地动仪:揭开古代科学的神秘面纱
提及张衡,中国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一篇小短文《数星星的孩子》,这篇小短文的最后,告诉大家,这个孩子叫张衡,长大后成为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历史上,张衡
2023-12-12 14:23:00
张衡地动仪为什么被移出教科书
...岁数的人了。因2016年关于地动仪内容被移出了教科书。张衡的地动仪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一直都让我们倍感自豪,为何要删除呢?很少有人知道,历史上张衡的地动仪既没有真正出土过实物
2024-06-07 17:52:00
王蕃的一生有什么作为?他最后为何会被孙皓所杀
...通。在天文学方面他靠着长期观察天象的实践经验在结合张衡的浑天说,在张衡原来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的计算,重新设计了浑天仪。王蕃重新设计的这个浑天仪三分为一度,圆周长1.096丈,移
2023-06-15 19:37:00
南阳十大历史名人:从张仲景到姜子牙的传奇
...历史名人”评选活动上,百里奚、范蠡、张释之、刘秀、张衡、张仲景、诸葛亮、范仲淹、冯友兰、彭雪枫入选。他们都是南阳历史名人典型代表,在国际内外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其中最著名的要
2023-10-25 05: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08-27 10:23:00
近日,“鲁迅故里景墙画面是否误导青少年”一事引发热议。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景墙中鲁迅吸烟画面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025-08-27 11:34:00
胜战·2025丨佛堂变战场!别再说福州没硬仗!162名普通警察以命护城,这段记忆,我们从未忘记。
2025-08-27 11:38:00
父辈的抗战丨微山老兵李延广身藏麦田,躲过日军小队搜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刘冲 从微山湖畔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到战火中穿梭送信的少年通信兵;从解放战争里冲锋的战士
2025-08-27 13:24:00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队伍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史
2025-08-27 16:58:00
筝鸣时评丨一位守陵人,一座忠义城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25:00
隐秘战线上的无声丰碑——探访威海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2025-08-27 17:26:00
“中国好人”杨智忠:24年,720名烈士,56次“回家”!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35:00
台湾青年巩义行:触摸千年文脉,沉浸体验中原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
2025-08-27 18:43:00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在山东潍坊有一位老人,用人生最宝贵的24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他不是英雄,却守护着700多位英灵
2025-08-27 19:06:00
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丰碑屹立,英名永存。山东潍坊昌邑的饮马烈士陵园,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之下更显庄重肃穆。阳光穿过繁密的枝叶
2025-08-27 19:08:00
大汉风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迎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姜曼一阙海昏侯,千年大汉风。8月27日,“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开幕仪式在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举办
2025-08-27 22: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