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帝王专属的“黄肠题凑”墓葬形式,自东汉以后几乎绝迹是为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3 15:29:00 来源:戏说三国

我国古代的墓葬形式是不断变化的,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这里既包含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成果,也体现着思想观念的转变。黄肠题凑的墓葬形式兴起较早,据考证最远可以追溯到周代,考古发现最多的是战国至西汉时期,这种墓葬一般规模宏大,形制奢侈,是古代帝王陵墓的重要标志。而到了东汉时期,由于材料的匮乏、丧葬思想观念的转变、防盗意识的提高,这种墓葬形式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黄肠题凑的形式

提到汉代的王公大墓,可能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金缕玉衣”,由其是中山靖王刘胜墓被发掘以后,出土了两件完整玉衣,每件皆是由金丝编制两千余块玉片而成。殊不知,金缕玉衣和黄肠题凑皆是汉代礼制中帝王陵墓的标准配置,另外梓宫、便房、外藏椁也是汉代礼制中帝王陵墓的要求,可以说这五大要素就能确认墓主人的身份为王公贵胄。据史料记载,汉代也有皇帝特赐宠臣黄肠题凑的葬制,这是作对大臣生前功劳的肯定。如汉昭帝、宣帝时期宠臣霍光,上官太后特赐以帝王葬仪陪葬于武帝的茂陵,其葬礼上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藏椁十五具。

古帝王专属的“黄肠题凑”墓葬形式,自东汉以后几乎绝迹是为何?

金缕玉衣

“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汉书.霍光传》

至于黄肠题凑的含义,在《霍光传》中也有所解释,黄肠是指在棺之外,以柏木削皮而成的黄木心围之,制成框形的椁结构;题凑则是说木头皆紧凑的指向棺位,即以木条木块累叠互嵌,其端皆内向聚合,橔上成屋之四阿状。黄色和木头指向都代表了墓主人的尊贵身份,除此之外,于棺材周围搭建椁结构,具有防护棺材的作用,且是存放陪葬物品的专属场所。由于黄柏木的耐腐性强,结构紧密不易糟,可能也起到了防虫蛀、防塌陷的功能;又因黄柏木的清香特质,也具备防腐的效果。但这种木头并不容易收集,据《后汉书》记载,中山简王刘焉去世后“征发六州十八郡黄肠木为之营葬”,可见该材质木料的稀缺。

古帝王专属的“黄肠题凑”墓葬形式,自东汉以后几乎绝迹是为何?

黄肠题凑

就我国古代丧葬形式看,西汉前期主要有竖穴式、土墩式、木椁式、石棚式、大石式、石棺式、砖石式。黄肠题凑就是结合了竖穴与木椁这两种形式。典型的竖穴就是垂直下挖而成土坑,死者置于坑内的葬具之中,周边摆放随葬品,然后回土夯实;木椁式则是挖出一定面积的土坑,于土坑内构建大型长方体椁室,多为木制结构,椁室大小不一,用途不定,与墓主人身份有关,椁室之中安放棺椁和陪葬品。目前发现的黄肠题凑皆是在竖穴木椁墓中,结合竖穴、木椁两种形式的丧葬风格。

古帝王专属的“黄肠题凑”墓葬形式,自东汉以后几乎绝迹是为何?

竖穴

黄肠题凑的考古发现

我国首次出土黄肠题凑是在大葆台汉墓,其所用黄白木15800余根,皆是10厘米×10厘米×90厘米的规格,堆成高3米,厚0.9米,总长42米多的木墙。由此可见,一座黄肠题凑大墓所耗费的木料之多,并非任何王公都能承担的起,墓主人据推测可能是西汉广阳王刘健与夫人,也就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燕王刘旦之子。此墓被发现时已经被盗,所剩文物多为玉器、陶器碎片。

古帝王专属的“黄肠题凑”墓葬形式,自东汉以后几乎绝迹是为何?

秦公一号大墓

迄今为止,我国发掘的规模最大的古墓便是黄肠题凑形式,它就是秦公一号大墓。据考古学家考证,这个墓的主人很可能是秦国第十四代国君秦景公。按照那个时期,只有周天子可以享有黄肠题凑的葬式,秦景公的这个墓葬正说明了秦国冲出关中的野心。秦公一号大墓平面呈“中”字型,全长300米,面积5334平方米,由墓道连接东西两大墓室。墓内186具殉人是我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这里发现的“黄肠题凑”椁具,也是我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但它与大葆台汉墓一样,发掘之前就已经遭到盗掘,整个大墓发现了247个盗洞。

古帝王专属的“黄肠题凑”墓葬形式,自东汉以后几乎绝迹是为何?

曾侯乙墓外棺

黄肠题凑落寞的原因分析

其实丧葬形式很直观的反应了古代对去世的畏惧与尊敬。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而在古代鬼神思想的影响下,去世也是重生的开始,故而对死者的墓葬形式尤为重视。在等级观念的影响下,帝王将相与普通百姓的丧葬形式也出现了巨大差异,并形成了礼法制度。如《荀子.礼论》对棺椁的重数与时尚做出要求,“天子棺十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这些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理论,已经足够证明统治阶层对丧葬形式的重视,并试图以制度规范来引导和约束葬仪。黄肠题凑无疑就是由这种思想主导的帝王葬仪。

古帝王专属的“黄肠题凑”墓葬形式,自东汉以后几乎绝迹是为何?

曾侯乙墓内棺

“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杝棺一,梓棺二,四者皆周,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礼记.檀弓上》

其实不难发现,黄肠题凑整体上与《荀子》提出的“重”之概念有所对应,可以说它既是丧葬形式,又是一种整体性质的椁具。由《礼记》集大成的礼制要求下,天子四重指的是一椁四棺,至今为止并未发现此种墓葬形式,诸公墓发现的曾侯乙墓也是一椁二重棺,与礼制有所出入。但不论如何,黄肠题凑多以内椁、中椁、外椁的结构呈现,反应了“重”的概念,也是体现墓主人身份的象征。到了汉代,椁室也成为功能齐全的地下行宫,形成区域划分,如江苏高邮县发现的汉墓,椁室隔成“食宫内户”、“中府内府”等区域。所以常用于庙宇、殿堂搭建的黄柏木成为帝王椁室推崇的木材,这也是黄肠题凑得以盛行的重要因素。

古帝王专属的“黄肠题凑”墓葬形式,自东汉以后几乎绝迹是为何?

但黄柏木毕竟是自然资源,帝王大墓动则万余根木料的制造规模,对木材的体量要求过大,这种丧葬形式就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随着大量无节制的砍伐,其再生能遭到破坏,故而愈发的稀缺。如上文讲到的刘焉,以六州十八郡为木料收集区域,然而在千余年后,当其墓被发掘时,墓内并无黄柏木,而是黄色的石块堆积成椁,这说明当时木料并未采集完备,而是以黄色石块代替了黄柏木,这种石块也被称为黄肠石。替代黄柏木的不仅仅是石块,还有各种染成黄色后的木材。《后汉书.礼仪志》中还有“方石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的记载,说明到了资源匮乏的时期,官方已经认可了以石代木的丧葬形式。在河北定县汉墓、徐州土山彭城汉墓与河南孟津邙山汉墓,都已经采用了黄肠石代替柏木,除材料不同外,结构仍然因袭原黄肠题凑墓葬制。

古帝王专属的“黄肠题凑”墓葬形式,自东汉以后几乎绝迹是为何?

“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三国志.魏文帝本纪》

以石代木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匮乏的客观原因导致,它也包含着防盗的主观愿望。盗墓活动在东汉时期十分猖獗,在统治时期内,皇陵尚且得到有效保护,而千百年后,谁能保证陵墓的安全呢?只有做好陵墓本身的防盗措施,才能有效抑制盗墓贼的歹心。相对于木椁墓,砖室墓、石椁墓就相对安全的多,毕竟石质的坚固程度要比木质的高。这种需求在东汉以后就更为突出,三国时期曹操创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为解决军饷而组织官盗,董卓也有盗取茂陵的传闻。所以这也更加推动了石板墓的发展,在东汉以后的皇家陵墓中,大型石板墓成为主流,以致地宫的建设规模更大,更加恢宏。

古帝王专属的“黄肠题凑”墓葬形式,自东汉以后几乎绝迹是为何?

汉石板墓

综上所述,黄肠题凑丧葬形式的衰落,主要是由于木料的逐渐匮乏、防盗的需求加强。而且西汉时期盛行黄肠题凑,是建立在强大的国力之下,前有文景之治、后有孝宣中兴,支撑着帝王公侯的奢靡需求。到了东汉以后,国力逐渐衰退,帝王之家首先倡导薄葬,所以东汉的帝王墓,从规格到随藏品上,都不及西汉奢华,这无疑也加速了黄肠题凑的落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3 20: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汉代帝王墓葬方式:金缕玉衣背后的象征与权力
...,死后身着金缕玉衣,汉代帝王的这种“棺中之玉棺”的墓葬方式是简单的“炫富”攀比,还是背后有着更加深刻的象征?科普讲史记今天就来好好捋一捋。据考古学家考察,汉帝王墓多有,现已出
2023-09-08 00:25:00
历史上那么多都是土葬,为何现在没多少墓?说出来别不信
...地重新分配等因素,导致平民的坟墓很难保存下来。贵族墓葬的被盗命运与平民坟墓不同,富贵之家在当时的鼎盛时期,往往会修建豪华墓穴,讲究风水和规模。然而,这类坟墓也难逃被盗的命运。
2024-11-08 10:03:00
西汉的墓葬“黄肠题凑”,比金缕玉衣规格还高
...“柏木”名贵,有香味,抗腐蚀性强,常被用来打造优质墓葬。因此,能享受“黄肠题凑”绝非一般人。《郝氏续后汉书》就有记载:“汉兴,凡诸帝崩,缠以缇缯,以玉为衣,上襦下札,缀以金缕
2023-05-16 18:52:00
匈奴的居住饮食、养老丧葬有何不同
...惯。辽宁省西岔沟曾发现属于西汉文景至昭宣时期的匈奴墓葬,随葬品中就有石磨盘、杵形器等加工谷物的工具。北匈奴的墓葬中经常发现有公元前七至三世纪的石臼,与在我国北部地区出土的同种
2023-10-14 19:55:00
秦陵“帝国第一陪葬墓”打开:金舞袖俑、四轮独辀车首次面世
...考古勘探工作,涉及面积50余万平方米,发现9座大、中型墓葬,整齐有序,东西一字排列。从2013年开始,对其中的QLCM1(简称1号墓)进行了持续发掘。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墓道、
2024-01-26 13:40:00
燕国和中山国都城比较如何
...划分都非常清晰,包括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住区、墓葬区和商业活动区。然而,最大的不同点是灵寿城有商业活动区,而燕下都中却没有发现类似的商业活动区。这或许与当时燕国和中山国的
2023-05-04 10:06:00
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书院街墓地填补了郑州商城空间布局的空白
...葬礼制的规范,是郑州商城近年来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墓葬具体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分化情况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由兆沟、通道、墓葬、祭祀遗存等组成,兆域面积约3万平方米,形成了一处结构
2024-03-22 15:01:00
济南青宁村墓地荣获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考古发掘。本次发掘面积5400平方米,共清理宋金至清代墓葬255座,出土有瓷碗、瓷罐、瓷缸、铜镜、铜钱等各类遗物700余件(组)。该墓地延续时间约700余年,整体规模较大,墓
2024-03-02 09:09:00
成吉思汗死后为何密不发丧
...不会为外界了解皇陵的任何信息。承德就发现了蒙古皇室墓葬。元朝时期的承德是人烟稀少之地,却是皇陵选择的位置,其前为水,后为山,其山形似巨龙,其水形似弯月,是风水极佳之地。“文革
2023-07-24 21: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