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秦陵“帝国第一陪葬墓”打开:金舞袖俑、四轮独辀车首次面世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1-26 13:40:00 来源:澎湃新闻

1月26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通过“文物陕西”发布了秦陵考古阶段性成果。从2011年开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秦陵外城西侧展开详细的考古勘探工作,涉及面积50余万平方米,发现9座大、中型墓葬,整齐有序,东西一字排列。从2013年开始,对其中的QLCM1(简称1号墓)进行了持续发掘。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墓道、墓室和3座车马陪葬坑的发掘。

秦陵“帝国第一陪葬墓”打开:金舞袖俑、四轮独辀车首次面世

M1发掘现场

1号墓为一座大型中字形竖穴土圹木椁墓,是目前已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好的秦代高等级贵族墓葬,填补了秦代高等级贵族墓葬考古的空白,是研究秦代高等级贵族丧葬制度乃至中国古代帝陵制度的极具价值的考古资料,被誉为“帝国第一陪葬墓”。

此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李岗在央视《寻古中国》中对上述考古工作进行过重点介绍。而“文物陕西”26日发布的这篇文章,则详细介绍了此次考古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在此次考古工作中,大量珍贵文物出土,其中首次面世的舞袖俑立体造型艺术,与兵马俑的艺术风格相似,代表了秦代极高的艺术水平和高超的制作技术。墓道中的四轮独辀车是目前考古所发现的唯一一辆埋藏于墓中的四轮车实物,初步判断,它可能是下葬时运输棺柩的载柩车。就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属于一种非常少见的丧葬现象。

秦陵“帝国第一陪葬墓”打开:金舞袖俑、四轮独辀车首次面世

墓室正中剖面

出土黄金舞袖俑等大批文物

1号墓位于秦始皇帝陵园外城西侧约440米处。平面呈“中”字形,坐南面北,由南、北墓道与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两侧有三座车马陪葬坑。墓葬南侧、西侧有壕沟环绕;北侧为断崖;东侧为古河床,形成相对独立的墓园。

1号墓全长约100米,总面积约1900平方米。墓室呈长方形,上口南北长29、东西宽28米;墓底南北长12、东西宽9.6米,深15.6米。墓壁有三层台阶,墓室分布大量木炭。墓上曾存在着封土。

秦陵“帝国第一陪葬墓”打开:金舞袖俑、四轮独辀车首次面世

墓室正射影像图

墓室中心棺椁塌陷、朽坏严重,遗迹堆积厚约20-40cm。初步判断,有两椁两棺。人骨残留较少,可见头向朝南,直肢葬。将主棺椁整体打包提取到实验室,搭建了室内考古发掘平台,正在进行室内清理。

墓内出土大量陶器、铜器、玉器、铁器以及金银质地的小型明器。陶器器形有茧形壶、缶、罐、豆、盆等。青铜器有鼎、豆、钫、壶、盘、甑、灯以及编钟、琴轸等。玉器有玉圭、玉璧及小玉鼎等。兵器有铁剑、铁甲、带廓铜弩机、铜戈等。小型明器有金银骆驼、舞袖俑、吹奏俑、百戏俑、马俑、骑马俑、猎犬、银盒等。另有金带钩及数量较多的铜半两。

秦陵“帝国第一陪葬墓”打开:金舞袖俑、四轮独辀车首次面世

墓中出土陶器

北墓道直通墓底,为主墓道。在北墓道清理出一辆四轮独辀木车,木车遗迹保存完整。木车总长约7.2米,上带有完整方形彩绘车盖,东西宽2.6米,南北长4.2米,红色鲜艳,保存完好,已清理出铜质盖弓帽19个,均套于盖弓上,盖弓遗迹保存较好;车盖下压有方形木架,当为车舆。上有曲尺形、圆柱形铜构件。车舆两侧共有4个车轮,附有大型铜质车軎。车衡与车辕十字相交,衡上有两个车轭,均保存完整。

陪葬坑P1位于M1南墓道西侧,相距约1米,南北长8.3、东西宽5.5米,深4.2米,为木椁式结构。发现三个盗洞,遗迹和遗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残留四马驾独輈木车一辆,犬类动物遗迹一副,遗物主要是青铜车马器。

陪葬坑P2位于M1北墓道东侧,相距约1米,南北长9、东西宽6米,深4米,木椁式结构。出土四马驾独輈木车一辆,马骨保存基本完整,均佩带马勒等马具,处于驾车状态;木车已朽,车上可见盖弓帽、辖軎、弩辄、角柱饰等青铜构件,同时保留有少量彩绘遗迹。

秦陵“帝国第一陪葬墓”打开:金舞袖俑、四轮独辀车首次面世

墓中出土铜器

陪葬坑P3位于M1北墓道东侧,与P2相距约17米,南北长27、东西宽5米,残存深度约2米,面积135平方米,为三个陪葬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发现盗洞13处,对陪葬坑造成巨大破坏。根据残留遗迹来判断,埋藏5组车马(一组为羊车),包括独輈木车4辆,双辕木车1辆。马头均朝北,车在马后。第一组为2马驾独輈木车;第二组为双辕木车,车马残长约5.6m,车前驾5马,分两排,前排2马,分列左右最外侧,后排3马并列居中,中间一马左右两侧各有一道木质车辕,两辕相距0.75m,残长约0.6m和1.15m,上有对称分布的铜环;第三组为2马驾独輈木车;第四组为4马驾独輈木车;最后一组为六羊,并列一排,骨骼保存完整。身上装饰有类似于驾马的铜节约、带扣、铜环等青铜马具,显示出处于驾车状态——当为羊车。羊骨身后车辆被破坏。坑内出土器物主要是车马器,包括盖弓帽、铜泡、节约、辖軎、车轙、角柱饰、衡末饰、轭顶饰、铜环、马衔鏣,以及铜盆、铁斧、铁铤铜镞等器物。

秦陵“帝国第一陪葬墓”打开:金舞袖俑、四轮独辀车首次面世

墓中出土小件器物

“帝国第一陪葬墓”

文章称,通过对“帝国第一陪葬墓”墓葬及其陪葬坑的发掘,考古工作人员取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收获和新认识。

首先,填补了秦代高等级贵族墓葬考古的空白。1号墓为一座大型中字形竖穴土圹木椁墓,是目前已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好的秦代高等级贵族墓葬,填补了秦代高等级贵族墓葬考古的空白,是研究秦代高等级贵族丧葬制度乃至中国古代帝陵制度的极具价值的考古资料。

其次,“帝国第一陪葬墓”见证历史变革。此墓从属于秦始皇帝陵的特征显著,与秦始皇帝陵整体规划设计紧密相关,时代为战国晚期到秦统一;墓主等级极高,是帝陵规制下的“帝国第一陪葬墓”。它见证了夏商至战国晚期王陵“集中公墓制”的消亡,昭示了战国晚期到宋元明清帝陵“独立陵园制”的形成与确立,折射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由血缘政治到地缘政治的巨大历史变革, 极大地丰富了对秦帝国统一前后物质文化以及所代表的制度文化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秦陵“帝国第一陪葬墓”打开:金舞袖俑、四轮独辀车首次面世

墓道中出土四轮车

第三,多种形式、多种形制和多种用途的车辆,集中出土于一墓,极其罕见,对研究秦汉时期丧葬用车及陪葬用车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资料。墓道中的四轮独辀车是目前考古所发现的唯一一辆埋藏于墓中的四轮车实物,初步判断,它与棺柩下葬密切相关,可能是下葬时运输棺柩的载柩车。就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属于一种非常少见的丧葬现象。

陪葬坑中出土的5组车马(含羊车),形式形制不同,用途迥异,集中反映了男性墓主生前出行的盛况,展现了秦帝国时期陪葬车马形制与组合的新变化、新形式,是中国车制变革和发展演变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丰富了车马陪葬坑的内涵,对认识墓主的身份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秦陵“帝国第一陪葬墓”打开:金舞袖俑、四轮独辀车首次面世

车伞检测

第四,秦文明、中华文明开放包容、文化自信特性的体现。1号墓保存较好,出土文物种类较多、数量较大,等级质量较高,其中不少为首次发现,尤其是小型金属俑的立体造型艺术,与兵马俑的艺术风格相似,代表了秦代极高的艺术水平和高超的制作技术,对于秦人、秦国、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也是研究当时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研究华夏文化由“多元”到“一体”演进、升华的历史实证,体现出秦文明、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特点。这也是秦人对外来文化因素积极吸纳、拿来为我所用的文化自信的一种物化表现。

总之,1号墓的发掘是近年来秦始皇帝陵考古的一项重大收获。它反映了处于变革时代的秦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制度上的变革、礼仪上的变革以及技术上的变革,是研究战国晚期乃至于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丧葬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的一个绝佳的范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6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陵陵西墓葬发现羊车 陕西公布多项重大考古成果
在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秦始皇帝陵陵西墓葬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蒋文孝透露,在对该墓陪葬车马坑进行发掘时,发现了羊车实物,这在中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 成语“羊车望幸”,讲的是西晋
2023-10-26 15:06:00
秦始皇帝陵两乘铜车马终“团圆”
...出库”秦始皇帝陵两乘铜车马终“团圆”游客在展厅参观秦陵一号铜车马。(首席记者 李明 摄)■记者 张潇4月18日,在历时三年的精心保养维护工作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秦陵一号铜车
2024-04-19 04:38:00
天地在线|秦陵VR大空间电影剧本专家研讨会西安站:探秘千年帝陵,共绘数字文旅新纪元!
2024年6月14日“何以华夏,尘封帝国”为主题的秦陵 VR 大空间电影剧本专家研讨会西安站—在西安香格里拉大酒店成功召开。继北京站专家研讨会圆满结束后,此次西安站邀请到了陕西省
2024-06-24 17:25:00
1000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年接待量创新高
...物馆于2021年5月18日正式落成开放,2022年“青铜之冠——秦陵彩绘铜车马”展览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陆续举办了“记录奇迹图片展”“藏韵圣宴——西藏文物珍
2023-10-24 03:05:00
为何项羽不挖秦始皇陵,却要火烧阿房宫
...刹那间万箭齐发,部分士兵们因为没有防备就这样惨死在秦陵入口外。机关不止这一重,“箭阵”之后墓道内飞出了无数怪鸟,见人就啄,不少士兵被啄瞎了眼睛。接着又跑出好多怪兽。这三重机关
2023-03-06 21:55:00
西汉时期的安陵邑有多繁荣?西郭村秦汉墓地考古发掘或已找到线索
...地。该墓地东南距汉惠帝安陵封土约2.5千米,西距上召窑秦陵约3.5千米,墓地规模较大遗迹丰富,清理保护出土文物四千余件。△西郭村墓地平面图△M521全景 △M525全景竖穴
2025-01-06 07:26:00
秦始皇帝陵的铜车马几公里“搬家路”为何走了三年
...在历时三年的精心保养维护工作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秦陵一号铜车马搬迁至秦陵铜车马博物馆中并安放在展柜中。至此,两乘秦陵铜车马终于一并在其出土地点面向公众展出。工作人员将一号铜
2024-04-23 10:28:00
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阿莫林参访秦陵博物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访,外交部拉美司参赞王峰等领导、秦陵博物院院长助理陈志平一同参加。本次参访是阿莫林第二次来到秦陵博物院,在一个多小时的参观过程中,82岁的阿莫林依然表现出对
2024-05-28 11:11:00
与“兵马俑”打交道的人(考古中国)
...墓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蒋文孝。 “从2011年开始,我们对秦陵外城西侧展开详细的考古勘探工作,发现9座大、中型陪葬墓,东西一字排列。”蒋文孝介绍,“其中1号墓规模最大,墓主等
2024-10-26 06:1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办展人,集合啦!2025中国(中原)会展主办方创新合作交流会即将启幕
大河网讯 一场展,犹如一个支点,链动全球资源;一座城,联通世界通道,吸引行业精英齐聚一堂。近日,记者获悉,2025中国(中原)会展主办方创新合作交流会将于11月19日至21日在郑州航空港举行
2025-11-05 18:14:00
弋阳县第一中学李鸿飞老师闪耀全国美术教育盛会
10月25日,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中小学美术课现场展示交流活动在重庆举行,弋阳县第一中学李鸿飞老师作为江西省近七年来高中美术学科唯一代表
2025-11-05 17:44:00
e起守护“未”来的你|网事漫话
大河网讯 给孩子注册学习类App,被要求填写远超必要的家庭详细住址;孩子随手点进小游戏,被诱导输入姓名和家长手机号;刷儿童短视频时
2025-11-05 16:43:00
家国情怀植根实践沃土 锦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月落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李雪)家国情怀,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9月-10月,江夏区锦绣学校以国庆、中秋
2025-11-05 16:51:00
大批楚商强势回归黄石,1085.86亿创签约金额新高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阮琼 通讯员 王虎涛)民企赋能增长极,楚商聚力建支点。10月30日,知名民企湖北黄石行暨第三届黄石楚商大会召开
2025-11-05 16:51:00
“绝绝子”“包的”“破防”等等一系列网络热梗,已逐渐成为如今中小学生口中和笔下的套路。如果要求他们脱离热梗进行表达时,他们便陷入困境
2025-11-05 16:52:00
“小小体验官”叩响科学门 蔡甸幼教师幼科技作品比赛落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周晶)近日,蔡甸区直属幼儿园的操场上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探索之旅。由蔡甸区教育科研中心组织的“蔡甸区公办幼儿园师幼科技作品比赛活动”在此举行
2025-11-05 16:52:00
美育演奏“燃”全场 非遗赠礼“暖”人心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高力丰、刘雅靓)10月28日,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金钟管乐团师生一行受邀前往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2025-11-05 16:52:00
八年七次“遇上” 永嘉小村这样讲中国故事
“之前我对中国了解很少,这次回去,温州元素将长期出现在我的作品中。”11月4日,在温州市永嘉县鹤盛镇上日川村,雅典美术学院教授乔治·卡扎基斯(George Kazazis)收拾起厚厚的写生初稿
2025-11-05 16:31:00
东平农商银行:一揽子服务“圈粉”商户
鲁网11月5日讯“不光我自己用农商行的产品,最近还拉着隔壁五金店老板去东平农商银行办了收款码!”新湖镇杂货店店主王姐笑着说
2025-11-05 15:58:00
“我们才是被感动的人!” 沂蒙医者万米高空急救烫伤老兵,双向致敬暖人心
鲁网11月5日讯近日,在一架由济南飞往昆明的KY8202航班上,上演了一场危急与温情交织的空中救援。4位参加过云南老山防御战的老兵乘坐航班前往云南老山祭拜英烈途中
2025-11-05 15:59:00
喜报!荣成华东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11月5日讯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关于山东省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荣成华东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在金属成形机床高端装备领域突出的创新能力
2025-11-05 15:56:00
南报网讯(通讯员周利钢潘欣辰记者王茸)10月22日凌晨2时许,一辆黑色小车在行驶到沪宁高速南京收费站进城方向马群公安检查站附近
2025-11-05 08:16:00
南京大学、影石创新、栖霞区三方共建创新中心“智能影像第一股”落子栖霞南报网讯(记者朱旖旎通讯员葛若凡卢雨文)一段“母校与学子”的佳话在栖霞区续写新篇——11月4日下午
2025-11-05 08:17:00
南报网讯(通讯员杨萍记者王茸)面对交警的检查,驾驶员信誓旦旦称自己没有喝酒只是吃了槟榔,企图蒙混过关,然而酒精呼气检测仪上醒目的数值
2025-11-05 08: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