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殷商北境的旧迹:商朝灭亡前,北京昌平存在一个食人部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5 10:28:00 来源:陶慕剑地球往事
殷商北境的旧迹:商朝灭亡前,北京昌平存在一个食人部落?

在电影《封神第一部》里,故事起点发生于殷商的北方。冀州侯苏护和北伯侯崇侯虎,在原著中都代表了殷商的北方势力。

在真实历史里,殷商在北方的势力范围一直伸延到现在的北京、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北京昌平就曾出土了商代遗存,而且还惊人地发现了“食人”的迹象。

殷商北境的旧迹:商朝灭亡前,北京昌平存在一个食人部落?

张营遗址:商朝的北部边境

张营遗址,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心以东4.5公里,十三陵景区的南侧。1984年,北京第二次文物大普查中,在张营发现了夏商周时期的遗址。

经过多年的挖掘清理工作,考古工作者在张营遗址发现了几百个早期青铜文化的灰坑、房址、陶窑、墓葬、灰沟、灶址等文化遗迹,先后出土了完整或可复原的90件陶器、334件石器、10件玉器、17件青铜器、约30件骨器和角器等文物,还有大量的骨骼标本。

殷商北境的旧迹:商朝灭亡前,北京昌平存在一个食人部落?

从年代来看,张营遗址主要是从夏代到商代中期。张营一期,属于大陀头文化(又称夏家店下层文化大陀头类型),时间相当于夏朝。张营二期,出现了不少二里岗上层文化(商文化)的器物,时间相当于商朝早期。张营三期,则出现了二里岗上层文化与朱开沟等北方文化的混合迹象。

总体来说,商文化在张营遗址一直没有占据主流地位,但文化影响十分大,大量的陶器、青铜器、玉器等都带有商文化的特征。因此,张营遗址被认为是“商代的北部边境”,是中原和北方文化混合交织的地带。

殷商北境的旧迹:商朝灭亡前,北京昌平存在一个食人部落?

在燕山南麓地区,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很多类似遗址,文化特征与张营遗址存在相关延续性,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西周早期。

我们至少可以认为,三千多年前的北京地区,虽然不是商朝中央的直接控制区,但存在一些受商文化影响的方国和部落,与商朝中央存在进贡或贸易的关系。用《封神榜》的话来说,这些人就是商朝的“北方二百诸侯”。

殷商北境的旧迹:商朝灭亡前,北京昌平存在一个食人部落?

商文化的另类特点:食人

张营的陶器和青铜器等文物,只包含了一部分商文化的特点,另外也包含了大量北方文化特点。但是,张营遗址却惊人地出现了另外一个商文化的特征!这个特征非常另类,那就是“食人现象”。

我们知道,商朝时曾出现了大规模的人祭活动。考古发现,商朝人祭的规模之大可谓“空前绝后”,远远超过更早的龙山时代和夏朝,后来的西周更是大量取缔了“人祭”,直到逐步消失。

殷商北境的旧迹:商朝灭亡前,北京昌平存在一个食人部落?

“人祭”并不是人殉,后者属于陪葬仪式,在历朝历代都出现过。而人祭是将“杀人牲”的方式,作为祭祀、占卜、建筑奠基等活动的一个内容,这个传统起源于龙山文化,商朝则达到了顶点。

在《封神第一部》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镜头:纣王面对天谴,对比干表示要用“一百人牲”祭天,不行的话就用“一千人牲”。这段剧情,可以说是商朝的独有情节,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

殷商北境的旧迹:商朝灭亡前,北京昌平存在一个食人部落?

而“人祭”的一个附带产物,就是“食人”。《封神榜》里,伯邑考被商纣王杀死做成肉饼,其实是真实历史记载,反应的也是商朝流行的食人习俗。

考古工作者经常在商文化遗址内发现“食人”现象,例如在青铜容器内出现的头骨,以及在灰坑内发现的大量人骨残渣混合在食物废弃物内。河南、陕西、河北的多数殷商文化遗址,都能发现类似的考古现象,但同时期的“非殷商文化”却很难少见。

但是,考古工作者在北京昌平的张营遗址,竟然发现了数量相当不少的“食人”迹象!

殷商北境的旧迹:商朝灭亡前,北京昌平存在一个食人部落?

在厨余垃圾里的惊人发现

笔者在《翦商》这本书里,看到作者李硕谈到了张营遗址里出现了“食人”迹象,因此特意翻看了《昌平张营——燕山南麓地区早期青铜文化遗址发掘报告》。这本报告只是简单提及了“食人”的话题,但发掘报告的一些细节内容却触目惊心。

在张营遗址出土的人骨,只有一个完整躯体来自葬,其他的全都来自灰坑,也就是远古人的垃圾坑,而且这些人骨全部是碎片。

殷商北境的旧迹:商朝灭亡前,北京昌平存在一个食人部落?

不仅如此,这些人骨碎块都混在了厨余垃圾里。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这些人骨碎片是与动物骨骼碎片混合在一起的,正常埋葬不会是这样。所有的骨头都被砸开过,还有部分人骨被做成骨器,主要是用股骨做成的骨锥(而且是用坏后丢入灰坑)。

在发现的60块人骨中(2块属于夏代,58块属于商代),竟然有32块被火烧灼过,动物骨骼被烧的比例只有9.8%。被烧的骨头,包括头骨、肋骨、肢骨和下颌骨。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我们可想而知。

殷商北境的旧迹:商朝灭亡前,北京昌平存在一个食人部落?

由于骨头非常破碎,多数很难鉴定性别和年龄,但鉴定出的一部分包括了40岁的成年人、20来岁的青年、十几岁的少年,以及多名幼儿。其中一块颌骨通过刚刚长出的乳牙,识别为9-11月的婴儿。

《翦商》作者认为,张营遗址的食人行为,与真正商人的关系不大,很可能属于本地的固有传统。但是在商朝时代,类似的食人现象在“非商人”族群里十分罕见,张营可谓是特立独行。

殷商北境的旧迹:商朝灭亡前,北京昌平存在一个食人部落?

笔者个人认为,张营的这种食人传统,很可能也是受到商人的影响。张营遗址发现了不少青铜器和青铜铸造工具,在当时属于非常先进的技术,明显是商人传入的。而“人祭”的传统,也与夏商时期的青铜铸造风俗存在密切联系。

由于拥有了青铜工具和兵器,张营的部落人群在周边地区占据了一定军事优势,因此能够杀死和捕获大量敌方人口。与此同时,商文化青铜铸造技术也很可能顺便传来了“人祭”和“食人”的风俗,从而留下了张营遗址里的这些残忍遗存。

殷商北境的旧迹:商朝灭亡前,北京昌平存在一个食人部落?

食人部落的结局是什么?

那么,张营部落的人群后来结局如何?张营遗址的年代截止到商代中期,但是燕山南麓还出现了大量类似文化的遗址,时间能够持续到西周早期。

从这些迹象看,这些“商朝北境”的方国或部落,最终在西周初年被燕国消灭,或者迁移到更遥远的北方、东方或西方。

殷商北境的旧迹:商朝灭亡前,北京昌平存在一个食人部落?

值得一提的是,燕国早期都城遗址——琉璃河遗址,就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距离张营遗址仅有70公里。在琉璃河遗址,考古发现了燕国早期居民包含一部分殷商遗民的证据,这些殷商遗民是随着燕国分封,从殷商旧都朝歌迁移而来的。

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文明程度,琉璃河的燕国人要远远高于张营人。即使是燕国的殷商遗民,后来也逐步杜绝和遗忘了人祭传统,以至于史书都不曾记载这些血腥的殷商传统,更不记得北京地区在古代竟曾出现过“食人部落”。

也就是从燕国开始,北京地区才真正开始发展为一个高度文明的大都市。(作者:陶慕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5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昌平2023端午名校龙舟友谊邀请赛激情开赛
...一二!加油!一二!加油!”端午节(6月22日)当天,由昌平文旅集团主办的北京昌平2023端午名校龙舟友谊邀请赛,在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激情开赛。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3-06-22 18:52:00
【沿着大运河看中国】原来,京杭大运河北端源头在这里!
...(媒体供图)北青网讯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总规划面积为63.16公顷,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工程,总占地面积11.6公顷。东至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西至现
2023-10-29 15:27:00
...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9月7日,北京市昌平区“秘境昌平 绿野寻踪——‘燕平八径’文旅主题精品线路发布仪式”,在昌平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举办。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打造
2024-09-07 22:21:00
地铁昌平线南延开通在即 西土城站加紧调试服务市民出行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在北京地铁昌平线西土城站,轨道公司工作人员李子辰(左)与工人沟通工程收尾工作。 本报记者 邓伟摄本报记者 李博空空的站台,一辆没有乘客的列车缓缓进站。司机认真地
2023-01-12 08:59:00
体育+文化+旅游 骑行昌平“环十三陵”骑行文化节第二季在昌平
5月17日,在昌平举办的年度骑行日,骑行昌平“环十三陵”骑行文化节第二季在北京市昌平区永乐青年体育大本营拉开大幕,来自北京和周边地区的200多名骑行爱好者参与到了开幕日骑行活动当
2024-05-17 17:59:00
昌平区首个街镇级企业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推出十大贴心服务
...民网-北京频道人民网北京5月28日电 (董兆瑞)5月27日,昌平区城南街道“5·27我爱企——城南爱企日”政企对接论坛在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举办。活动上,昌平区首个街镇级企业服
2023-05-28 14:18:00
丁俊晖助阵!62国高手决战昌平
全球台球爱好者的目光此刻聚焦昌平!由昌平区政府主办的北京昌平2024-2025“利百文台尼”独牙传奇中式九球国际巡回赛全球总决赛在我区开赛 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587名顶尖选
2025-05-23 18:34:00
北京地安门商场重张营业
昨日(31日),作为北京市中轴线申遗重点项目之一、地外大街业态提升的龙头和标志性工程——地安门商场宣布重张营业,更名为“新地佰”。承载着几代北京人“儿时记忆”的地安门商场的重张,
2023-01-01 21:28:00
昌平非遗文化大集项目招募活动启动
...王昊男今天(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3年昌平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居庸关长城景区举行。现场,非遗文化大集项目招募活动正式启动,昌平区将在居
2023-06-11 13: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