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越来越卷的博物馆,薅光了我的钱包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8-25 20:25:00 来源:新周刊
越来越卷的博物馆,薅光了我的钱包

逛博物馆,正在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 | 枞枞

编辑 | 陆一鸣

题图 | 图虫创意

旅游旺季还没结束,今年最出人意料的网红景点已经提前出线了。

整个暑假,各大博物馆的门票都是一票难求,预约进馆,得用上抢演唱会门票的技巧和手法:多线程操作、掐点进系统、拼眼力和手速,讲究一个稳、准、狠,对心理和身体素质都是一场考验。

实在抢不到或者临时起意要去逛博物馆,还可以走特展通道进场,打开手机一看,特展票价惊人——正价票198元、半价票99元,难免心头一紧,但来都来了,还是咬咬牙花钱进去吧。

国博收费展的购票界面。(图/国博展览小程序)

拿到票,好不容易跟着队伍从体感53℃的烈日下挪进清凉的馆里,发现涌进这里的人并不比那些被挡在“门票关”外的人少——有在大堂遛娃的、休息区野餐的,各个展厅里给“博物馆护照”盖印章、打卡的……热门博物馆如三星堆,展厅里的人流量更是巨大,摩肩接踵的程度堪比国庆假期的上海外滩。

三星堆博物馆展厅内。(图/小红书@我只是一只粽子)

不少博物馆纷纷宣布加场、延长暑期的开馆时间,但开到晚上了还不够,因为还有那些一逛就一整天、天黑了还不愿意走的人。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延时开放公告(图/微博)

今年的“文博热”怎么比天气还要热?这博物馆怎么还非去不可了?

博物馆创收,

梦幻联动、各显神通

目前,全国有90%以上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而文创产品正成为博物馆的重要收入来源。

10年前,故宫文创就靠着手账胶带、折扇、行李牌等创意产品出圈,开了网店后,各种“来自故宫的礼物”一时风靡全网,国内各大博物馆的“文创竞赛”也就此开始。

热卖至今的故宫折扇。(图/故宫淘宝截图)

2019年,河南博物院推出考古盲盒,想拿出埋在土中的“文物”,就得模拟实地考古的步骤,从划探方开始,掘地、清洗乃至修复,让不少网友过足了考古的瘾,体验开到隐藏款的镇馆之宝的那份激动、见证文物出土的喜悦和成就感。

我在家里挖“文物”。(图/微博)

如今,文创商店早已成为各大博物馆的标配,除了各自镇馆文物的周边,还有各种手办、玩具,乃至生活百货:“皇后之玺”公交卡、越王勾践剑U盘、馕形的鼠标垫……都是打工人居家办公的实用之选,就算是被网友称为“绿马踩鸡”的“马踏飞燕”玩偶,也因丑受宠,一度卖断货。

作为有逛博物馆习惯的旅客,沙沙坦言,“以前不太会在文创这方面花太多的钱,一些东西的质量让我觉得不是很值得”,但最近在逛博物馆的时候,“觉得有一些小东西设计得还挺可爱、挺有想法的,加上因为假期难得出趟远门,从南到北的,就愿意带一点纪念品”。

在博物馆买文创,根本停不下来。(图/小红书@初一一撮毛)

沙沙还记得,有一次同行的朋友在洛阳看上了一顶有书法题字的帽子,“当时她蛮喜欢的,但没有买下。后来发现在网上怎么都搜不到那款,就特别特别后悔,巴不得立刻坐车再回去把那顶帽子买下来。之后还说,以后看到什么喜欢的东西,还是要尽快买下来,这种情况真的是过了这个村儿,没有这个店儿了”。

2021年五一期间,三星堆文创推出的“青铜面具”冰激凌只用了一个上午就售空库存、爆火出圈,之后,不少网友为了冰激凌特地去打卡博物馆,其他馆见状也纷纷研发起自己的文创雪糕,加入Battle。

出圈的“青铜面具”。(图/微博@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文创雪糕遍地开花,也拓宽了文创食品的研发思路,到了饭点,观众也不用出博物馆大门,到餐厅炫碗“编钟卤蛋面”,尝个“四羊方尊”蛋糕,喝杯宋孝宗“代言”的宋代茶饮子,或者品个“万春金福”故宫下午茶……餐饮品类堪比外面的小吃摊、咖啡店,不同的是,这些产品还自带一份文物加持的历史底蕴和书卷气息。

逛饿了,就吃点镇馆之宝。(图/小红书@东湖小野)

博物馆开门营业,主打的就是梦幻联动、包罗万象,打破空间区隔和领域界限,想方设法活泛起来,成为商场、餐厅,甚至乐园和剧场。

花式内卷,

博物馆有多拼

一度被视作高冷神秘的博物馆,其实一直在努力“放下身段”。

(图/《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年,讲述文物修复工作者日常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从此大家对文博行业的印象大改。不少年轻观众看了这片子后,甚至嚷嚷着要去故宫上班。

《我在故宫修文物》堪称故宫的招聘广告。(图/豆瓣)

之后的几年里,《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多档亲民的文博类节目陆续接力,要么请各路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要么让文物“开口说话”,讲述自己的前世今生,给出镜的博物馆引来大波“流量”。

同时期,海昏侯墓发现失传1800年的《齐论语》竹简、三星堆遗址重启发掘,文物持续“上新”,这些令全民瞩目的重大考古发掘进展,也极大地提升了观众参观博物馆的意愿。

(图/图虫创意)

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公布重大考古发现,紧接着的清明小长假,三星堆博物馆游客量就创下历史新高——4.53万人次涌入三星堆博物馆,实现门票收入246.58万元,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78%、329.73%。

许多人因为这些纪录片、综艺或考古进展而有了契机走进身边的博物馆,去一睹国宝的真容,每年的寒暑假,各地博物馆都在迎接新的客流量高峰。

“运河迷踪”密室。(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今年,博物馆圈又察觉到密室逃脱的火热: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运河迷踪”密室里,观众可以化身为“都水监密探”护送贾王回京,由于是免费项目,有网友觉得“密室的抢票难度比预约进馆还大”,有的观众因为沉迷剧情玩得太久,最后连本馆的基本陈列都没看完。

而洛阳古墓博物馆的“古墓探秘”,则号称全国首个“历史人文类博物馆夜宿项目”,在这场“剧本杀”游戏里,玩家将“复活”墓主、在博物馆里过夜,至于这两天一夜要花费的1688元,与玩家们的好奇心相比,几乎不值一提。

“博物馆奇妙夜”的报名页。(图/古都研学小程序)

还有的博物馆,选择把戏剧舞台搬进馆里:为了让大家和苏东坡“本人”面对面,四川省博物馆就和四川人艺剧院合作,在苏轼主题文物展厅演起话剧;观众听了湖北省博物馆的现场编钟音乐会,才懂得古代帝王怎么会因饮宴作乐不思朝政;在广东省博物馆,舞者伴随现场演奏的民乐在宋元书画前跳起现代舞,用现代人的肢体语言和千年前画卷上的笔墨对话……

观众在博物馆遇见苏东坡。(图/微博@四川人民艺术剧院)

线上线下,博物馆都呈现出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但足够说明文博的内核真正“热”起来了吗?

文博“热”的背后,

难以察觉的“冷”

剥去娱乐的外衣,回到展厅,观众们站在展柜前,面对的是自己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陌生领域,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许多展览陈列很可能还是“看不懂”“没意思”“记不住”。

(图/枞枞 摄)

经常逛博物馆的人,对于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孩子拖曳着家长想要离开,有时还会开始尖叫、奔跑、拍打展柜。最后,疲惫的大人和小孩都只好走马观花、打卡完事儿,在对每件展品匆匆拍完照就走的情况下,观众对当地文化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往道听途说的奇闻异事,隐形的门槛让展品背后的故事依旧冷门。

观众在给展品拍照。(图/枞枞 摄)

最初,人们走进博物馆,是因为对脚下这片土地的过去抱有好奇和期待,而文物藏品及其背后的渊源才是博物馆的根之所在。

《国家宝藏》中,文物摄影师赵震分享过他为将近8000尊兵马俑拍照的故事,其中,秦始皇帝陵“28号俑”上有一枚清晰的指纹,“那可是2200多年前制作兵马俑的工匠留下来的指纹啊!”赵震哽咽道,“当看到那种景象的时候,时间已经消失了,就在同一个位置,他刚刚离开,而我就踩在他的脚上……”。

兵马俑上清晰的指纹。(图/《国家宝藏第三季》)

试着用目光去描摹那些存延了数千年的物品,凝视和想象就能让当下的我们回溯时间、重返故地,感受冷静思考带来的共鸣和震撼。

不过,“外行人”要想达到这样的观展体验,还得馆方来搭把手,用更通俗直观的展板文字、更口语化的语音导览和人工讲解,又或者出其不意的小贴士,都能帮助理解、减少展品陌生又高冷的距离感。

展厅里专心听志愿者讲解的女孩。(图/枞枞)

虽说陈展方式有待改进,但逛博物馆确实正在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展厅里,常有和展台一般高的孩子,自己捣鼓语音导览器、戴着耳机静静地观赏展品;年轻人三两成群,驻足在展柜前、沉浸在讨论和思绪中;志愿讲解员被团团簇拥,身上凝聚着大家求知的目光……

(图/枞枞 摄)

只要能够吸引更多人怀着好奇和期待,迈进博物馆的大门,文博圈争当“显眼包”的各种花活,就总算没白整。

校对:杨潮,运营:嘻嘻,排版:熊梓瑜

1.新京报 博物馆收入达历史最高 文创产品哪家最能“整活”?

2.杨晓琳. 国有博物馆资金来源研究(1996-2019)[J]. 博物院,2022(1):102-112. DOI:10.3969/j.issn.2096-1715.2022.01.016.

3. 三星堆博物馆持续打造文创精品圈粉无数 创意无限 魅力无穷 中国旅游报,2021.04.26

读完点个【在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6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血染的钱包和最后一次党费
...皮子已磨损得斑驳不堪,四周边角已经磨烂……在博兴县博物馆革命历史展厅中,陈列着一件十分引人注目的革命先烈遗物,它就是淄博籍烈士王竹川生前使用的钱包。“王竹川是淄博市临淄区人。
2023-09-30 03:13:00
《2024抖音博物馆年度数据报告》发布:越来越多中小博物馆获关注
最近,由“抖in博物馆”发布、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支持的《2024抖音博物馆年度数据报告》新鲜出炉。报告显示:2024年抖音上的博物馆内容数据持续攀升。截至2024年底,认证为政务号
2025-01-10 14:37:00
国际博物馆日|从“新”出发融入百姓生活 各地博物馆越来越有逛头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当前,各地博物馆丰富研学项目、创新互动方式、开发文创产品,“新玩法”层出不穷,越来越
2024-05-18 17:25:00
...剑袁汝婷一器一典管窥古韵,方寸之间尽览千年——这是博物馆的传统魅力,而今,它焕发出新的光彩。博物馆,越来越“鲜活”了。一支故宫口红,描绘华美隽永的东方色彩;一枚敦煌书签,定格
2024-05-20 07:45:00
如今“打卡”博物馆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刚过不久的“五一”假期,全国再度刮起“文博风”,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和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五一”假
2024-05-21 07:58:00
兰考家居:越来越好 越来越强
...考定制家居博览会举办之际嘉宾参观各个展馆。中原家居博物馆揭幕仪式。 □李保平5月12日,第二届中国·兰考定制家居博览会在兰考县经开区企业服务港开幕。博览会开幕当天,来自全国
2024-05-15 06:25:00
杭州文化产业越来越红火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动漫主营收入408亿元文旅消费活力满满每日商报讯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提到杭州,就绕不过柳永于千年之前对杭州的点赞。杭州钟灵毓秀,可能飘下一片
2023-08-30 07:22:00
组团下“馆子”!春节前三天,贵州省博物馆客流同比增长31%
...自:多彩贵州网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 应腾)博物馆里过大年,大家排队下“馆子”啦!2023年1月24日,农历大年初三,随着当天最后一批观众进入贵州省博物馆参观,贵博
2023-01-25 14:45:00
对“博物馆热”多些“冷思考”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冯海宁当前,年轻人中“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年轻人分享打卡博物馆的体验,线下打卡展览、线上云逛博物馆成为年轻人的一种休闲、社交、生活方式。有
2023-06-29 11:4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提炼安徽文化独特标识和鲜明特质 《安徽“五大文化”丛书》2025黄山书会首发
大皖新闻讯 安徽人文荟萃,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黄梅戏文化等“五大文化”华章迭奏、皖韵流长,在中华文化体系中有独特的价值与地位
2025-11-15 19:55:00
11月15日,2025太原环西山—汾河“骑行+”户外运动目的地推介暨招商洽谈会在西山长风城郊森林公园举办。国内知名文旅
2025-11-15 20:01:00
11月15日阳曲县消息,面对秋粮收获期的不利天气,该县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发力,以机械化集中烘干技术破解粮食晾晒难题,守护秋粮丰收成果
2025-11-15 20:01:00
2025年贵州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启动 遵义分会场221名新教师开启职业成长第一课
多彩贵州网讯 为帮助高校新入职教师夯实教育理论基础、把握高等教育教学规律,自觉弘扬教育家精神,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全面提升教书育人核心能力
2025-11-15 13:42:00
鲁网9月28日讯今年以来,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闫王石村在党支部带领下,大力发展蒜黄产业,搭建地方平台,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2025-11-15 13:44:00
暖社区情 公益我先行——西罗园南里华远社区公益日
近日,大红门街道西罗园南里华远社区精心组织“温暖社区情 公益我先行”专场公益服务日活动,聚焦辖区长者核心需求,将暖心服务精准送达家门口
2025-11-15 13:46:00
赋能待业群众 点亮就业新希望——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开展育婴师技能培训
鲁网9月28日讯为切实帮助辖区内有就业困难的群众提升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9月26日,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人社部门组织开展以“育婴师职业技能”为主题的专项就业培训
2025-11-15 13:48:00
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从五年成绩单里感受雄安新区“华丽蝶变”
文字整理/康晓博 制图/展茂光五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但对于承载着“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而言,却是一段书写奇迹的辉煌历程
2025-11-15 07:30:0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于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4日乘坐飞机平安抵达北京。3名航天员抵京后将进入隔离恢复期
2025-11-15 07:30:00
华商网讯 11月10日,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保卫处发布通报称,近期,学校交通管理监控系统监测到部分教职工车辆在校内行驶时严重超速
2025-11-15 07:30:00
11月14日,自然资源部宣布,辽宁省成功探明国内首个千吨级、低品位超大型金矿床——大东沟金矿。辽东一处寻常村落,隐藏着宛如巨龟的黄金矿脉
2025-11-15 07:31:00
奋力谱写邢台跨越赶超发展新篇章——访邢台市委书记杨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2025-11-15 07:33:00
日前,省生态环境厅对外通报9月全省11个设区市环境空气降尘监测结果。其中,太原环境空气降尘量2.2吨/平方千米·月,同比下降24
2025-11-15 07:38:00
“大字版填单范例,可移动填单台,卫生间的防滑扶手……这些细节对老年人特别友好。”11月13日,在兴业银行太原分行营业部
2025-11-15 07:39:00
淄博首家反诈示范营业厅成立揭牌
淄博首家反诈示范营业厅成立揭牌淄博市公安局与淄博移动警企联动筑牢群众反诈防线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齐征 通讯员 翟鹏)11月14日
2025-11-14 17: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