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医讲“冬病夏治”。尤其夏天人们长时间在空调房中,喝冰水吃冷饮,造成部分人的人为阳虚体质。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人体气血最为通畅,阳气最旺盛,阳气不足的人,可以趁此天时抓住时机在三伏天进行扶阳,给身体温补。
三伏天处于自然界阳气最足之时,此时人体皮肤松驰、毛孔张开,借助外力,通过阳性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舒张的毛孔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通过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温阳利气、祛除寒气、祛散伏痰,以达到养生祛病的目的。
众所周知,三伏是冬病夏治的天时,那么应该在三伏的哪一天开始贴敷呢?一定要在每伏的第一天开始贴吗?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充足之时,此时利于为身体扶阳。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阳气从头伏第一天开始转盛,这时穴位最为开泄,药物吸收增强,对穴位刺激更为明显,所以此时采用穴位贴敷为宜。
也就是说从中医传统理论出发,从进入伏天开始一直到伏天结束,这段时间均是阳气转盛的时间,三伏里每一伏的任何一天均可贴敷,每伏需要连续贴敷其中三日,与下一伏贴敷需一定间隔请遵照医嘱。
所以,大家不必过分拘泥于每伏第一天的贴敷时间,错过第一天也不必担心。
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的“三伏”为40天,按每10天为一伏计。(初伏:7月15日—7月24日,中伏:7月25日—8月3日,闰中伏:8月4日—8月13日,末伏:8月14日—8月23日)
禁用人群
1.各种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
2.咳吐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3.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4.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5.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
慎用人群
1.孕妇。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2岁以下婴幼儿。
注意事项
1. 如果患者属体质敏感,或既往用药曾出现红斑、水泡等反应者,应缩短贴药时间。
2. 小儿、久病、体弱、消瘦者,贴敷时间宜短,并应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3. 贴敷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及大量出汗,以防药物脱落;尽量减少电扇、空调直吹,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4. 患者在贴敷期间的饮食宜清淡,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食物;应慎食海鲜、牛羊肉等。
5. 取下贴敷药物后,可用清水冲洗局部。不要搓、抓、挠局部皮肤,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或涂抹其他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6. 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贴敷时间长短等,贴敷后可能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或轻度刺痛、瘙痒感,或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泡,属药物贴敷后的正常反应。多数敷药处的皮肤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一般对小的水疱,不必特殊处理,仅需保持局部干燥,或局部涂抹哈西奈德乳膏止痒、防止渗出,待其自然吸收即可。
7. 由于患者体质情况或贴敷时间较长,贴敷后可偶发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或皮肤过敏等一些不良反应。如水泡较大或有少量渗出,可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泡,用消毒棉球吸干水泡中的渗出液,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渗出液体较多,可使用2‰的黄连素溶液冷敷患处,待渗出减少后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水泡体积较大,或泡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需到专业医院诊治。责任编辑:王怡萱(EN097)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