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曹睿为什么见人就杀?在历史上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2 20:45:00 来源:戏说三国

曾经有记者采访曹叡的扮演者刘欢:“你是怎么将曹叡塑造这么成功的。”刘欢说:“曹叡在历史上的记载很少,形象太扁平化,我抽取几个点,尽量细腻化角色形象,于是角色性格就出来了”。

曹睿为什么见人就杀?在历史上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

其实刘欢这句话说的不太对,曹叡在位13年,在史书上留下了许多记载,怎么能说历史记载很少呢?那么曹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那种见人就杀的暴君吗?答案是否定的。

曹叡这个人很有人情味,曹丕在位时曾经下昭,曹氏藩王无故不得滞留京都,都要回到封地去。为什么呢?就是为了防止在皇帝弱小、太后执政的时候诸藩王趁机作乱。因此,终曹丕一生,曹氏宗亲都不能前往邺城。

曹睿为什么见人就杀?在历史上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

曹叡继位后暂时改变这个决定,下达诏书说:我不见各位宗亲已经十二年了,非常想念,今特令诸藩王选一嫡子留京都任职。以后再有少主在朝,母后执政的情况再恢复先王的规定就行了。于是曹氏宗亲这才有机会觐见皇帝。可见曹叡心地是善良的。

刘欢饰演的曹叡主要突出三个爆点,一、曹叡和辟邪的不正常关系(这个属于瞎编乱造,下文会解释),二、曹叡弑杀,以至于精神不正常。三、曹叡令人勒死养母郭照。这三方面都有问题,跟历史记载不符,那么曹叡到底是怎么一个形象呢?听我慢慢分析。

曹睿为什么见人就杀?在历史上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

曹操在第一次见到曹叡后说过一句话:我基於尔三世矣。也就是说有曹叡这个孩子在,我曹家至少可以兴隆三代。一语成谶,曹家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之后境况直下,曹爽专政,司马懿篡权,曹家大势已去。因此如果对曹叡下一个整体评论那就是:曹叡就是小曹操。三人相比,曹操比曹叡强,曹叡比曹丕强。

曹叡长得很帅,面如冠玉,长发垂地,说话有一点口吃,这一点刘欢的形象还勉强凑合。

魏明帝天姿秀出,立发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断。

曹叡还非常的聪明,记忆力极好,可以称得上过目不忘。凡是宫中之人,登记在册的,只要曹叡见过一面,无论他的地位是多么的低下,曹叡都能立刻喊出他的名字。

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

曹叡强于军事,熟悉法律。尤其在军事指挥上,比曹丕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曹叡曾经三次料敌如神,当时诸葛亮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变响应,天下震动。曹叡在没有发兵前已经预料到诸葛亮必败,曹叡认为诸葛亮据险自守为上策,一旦出汉中,则优势变为劣势,一旦攻击受挫,必败。果然,张郃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率军撤退。这是曹叡第一次料敌如神。

帝曰:「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既合兵书致人之术;且亮贪三郡,知进而不知退,今因此时,破亮必也。」

后来,孙权率军亲征合肥新城,守城将军满宠请求撤军到寿春防守,这时曹叡又一针见血的分析了局势,料定了孙权必退。曹叡说:先帝曹操在世时,东方设置合肥防守,南方驻军襄阳防守,西边固守祁山防守,这都是长久之计,不能随意改变。如今孙权来犯,诸军在新城固守即可,我将亲率大军支援,孙权知道我们有后援,必然撤退。后来,孙权看到曹叡亲征,马上就撤走了。这是曹叡第二次料敌如神。

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纵权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诸将坚守,吾将自往征之,比至,恐权走也。」

第三次是司马懿亲征辽东,当时正好天气霖雨连绵,整整下了半个月,大臣都认为这次辽东平复不了,建议曹叡下旨让司马懿撤军,这时曹叡坚定的说:我相信司马懿随即应变的能力,这一次绝对可以获胜,我们需要做的是准备充足军粮即可。果然,司马懿依靠充足的军粮,坚持到雨停,然后率军包围了公孙渊,大破敌军,平复了辽东。

及宣王至辽东,霖雨不得时攻,群臣或以为渊未可卒破,宜诏宣王还。帝曰:「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卒皆如所策。

那么曹叡是不是一个完人呢?不是的,曹叡也有让人不能接受的一面。

曹睿为什么见人就杀?在历史上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

曹叡好色,好色的程度要比曹操还要严重,曹叡设置后宫佳丽近千人,将这些佳人按照朝廷官员的品级逐级封赏,还设置了六个女的尚书来帮助他处理朝政。因此在私生活方面,曹叡和辟邪的那种关系完全是电视剧瞎编的。

曹叡做的最荒唐的事情就是以给士兵娶妻为由,强行将民间的女人掳走,不管这个女人是否在嫁。如果谁想赎回自己的妻子,必须拿同等价值的钱来换。于是许多富人都掏钱将自己的妻子赎回去,而穷人穷家荡产也赎不会自己的妻女。

曹叡将这些强征来的女人分类,将漂亮的自己留于宫中,将长得丑的嫁给士兵。大臣们对他这种做法都很有意见。

诸士女嫁非士者,一切录夺,以配战士,斯诚权时之宜。又诏书听得以生口年纪、颜色与妻相当者自代,故富者则倾家尽产,贫者举假贷贳,贵买生口以赎其妻;县官以配士为名而实内之掖庭,其丑恶者乃出与士。

曹叡还喜欢举国之力去兴建宫殿,他在位期间陆续修建了洛阳宫(大修)、昭阳殿、太极殿、总章观,征役民夫,甚至文武百官都要参与亲自运土,担石头,造景观。这一项花费极大,也搞得民不聊生。

最后说说曹叡和太后郭照的事情。曹叡心机极深,当初曹丕逼死曹叡母亲甄宓,对曹叡也不待见。于是曹叡在一个非常恰当的时机保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

当时曹丕带着曹叡打猎,曹丕射死母鹿,让曹叡射死小鹿。这时曹叡说: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这句话一语双关,陛下已杀其母暗含自己母亲甄宓已被曹丕赐死的事实,臣不忍复杀其子暗含请求曹丕放过自己的意思。于是曹丕心软,在临死前立曹叡为太子。

曹叡当时为了取悦曹丕和郭照,每天早晚到郭照床前嘘寒问暖,郭照很满意,曹丕也很欣慰。等曹丕死后,曹叡多次派宫人质问郭照,自己母亲究竟为何而死,郭照不堪羞辱自杀。(这一点跟电视剧不太一样)。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曹叡在历史上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他不弑杀,没有电视剧刻画的那样变态。曹叡长得很帅,记忆力极强,心机也很深。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曾经三次料敌制胜于前,也和陈群、司马懿等人共同完善了魏国的法律系统。但是曹叡举国之力修建宫殿,强征民女充斥后宫,逼死养母郭照,这都是曹叡的污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2 21: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国历史的六条冷知识
1、三国时期,除了魏蜀吴三国外,还有两大地方割据势力,分别是辽东的公孙氏和交州的士燮。公孙家族割据辽东五十年,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四人先后担任辽东太守。魏明帝时,公孙渊
2023-10-16 22:02:00
司马懿打仗那么厉害,曹丕在位期间为什么从未带兵?
...。”说明司马懿在曹操称魏王后,其角色是辅佐曹丕的,历史剧《军事联盟》没有虚构,司马懿确实是帮助曹丕在夺得储君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到后三国时期,司马
2023-06-07 19:50:00
魏国最出色的皇帝,能力堪比曹操
...已。这一答不仅让大臣们都放了心,也基本确立了曹叡的历史口碑,因为曹叡的确有秦皇汉武的遗风,尤其他们虽然年纪轻轻就登大位,但都不怯场,能给人一种英气勃发的感觉。其实曹叡小时候是
2023-05-09 18:07:00
曹魏的五任征东将军是谁?
...,曹休也是曹魏第二代将领中佼佼者,在曹操去世之后被曹丕重用,曹休在东线的主要任务就是抵抗孙权,参与了曹丕的两次南征孙权,颇有建树,曹丕去世后,东吴趁乱北伐,曹休在皖城还斩杀了
2023-08-24 16:10:00
司马懿对曹魏贡献颇多,谋权篡位是形势使然
...53038b72d.jpeg\"/>回顾司马懿的一生,先后辅佐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帝王,妥妥的四朝元老。最起码在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时,司马懿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野心的
2022-12-13 15:11
司马懿和曹操的军事才能,辽东之战让二人高下立判
...又对其人品和忠诚度有所怀疑,一直不肯委以重任。直到曹丕登基之后,司马懿才得以大展雄才,成为魏国军事骨干之一。综合比对一下曹操和司马懿的一生战绩,两人都有很多经典战例,在军事方
2023-05-30 12:33:00
如果曹植继位魏国发展会怎么样
在中国历史上,兄弟争夺皇位的,雍正九龙夺嫡算一个,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更不用说了,而三国的曹丕、曹植兄弟相争,也足以排进前几名。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战胜曹植,被曹
2023-07-28 06:30:00
三国时期,曹操的实力为何如此被动?
如果从公元220年曹丕正式建立魏朝取代汉朝开始算起,到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魏朝建立晋朝为止,曹魏政权总共存在了45年时间,在这45年中,曹丕有三次主动攻打东吴,两次都没有正式
2023-08-25 06:56:00
孙权遭公孙渊戏弄,使者团逆境求生
...态固定在脸上,终于艰难地度过了曹操时代。他真正走上历史的前台,是在曹操死后。那时,他已经四十一岁。如果他没有这个“忍”功,他能在曹操怀疑一切的眼皮下活到这个时候吗?司马懿不但
2024-02-28 05: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