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十年结硕果 “跃升计划”开启新阶段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1-24 10:2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光明网

11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这十年”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科技创新工程十年总结与展望工作报告”,6个研究所作了典型发言,全面展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分享了农业科研体制创新经验,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借鉴。

2013年,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科技创新工程”)启动实施,目的是以机制创新撬动院所改革,以稳定支持增强创新能力,以重大成果驱动农业农村发展。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表示,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十年来,中国农科院持续深化内部改革,探索适合农业科研规律的组织管理模式,构建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农业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跨越发展的新路径,为全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探索了道路。

十年来,中国农科院将人才团队建设作为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首要关键因素,先后实施“青年英才计划”“农科英才工程”,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保障等12个方面出台促进人才发展“30条”“新30条”及17项配套制度,强化对不同层次农科英才的引育支持。近十年新增10位两院院士,近五年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170余名,比“十三五”增长近一倍。目前,全院农科英才共363人,人才队伍力量日益增强。

十年来,中国农科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成果占全国农业领域的1/4,农作物新品种、国家标准、新兽药、新肥料等成果数量均实现翻倍增长,获国家专利奖占全国农业领域的70%,高水平科技论文数量年均增长16%以上。作物、园艺、畜牧、兽医、植物保护等学科领域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培育的“中嘉早17”“中麦895”“中新白羽肉鸭”等大量新品种成为国家主导品种,构建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农田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等大批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成为国家主推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大幅提升。

十年来,中国农科院加强战略研究和国家农业高端智库建设,提出一批重大咨询建议,有力支撑国家宏观决策。围绕粮食安全、生猪产业、乡村“新基建”、农产品贸易等问题,形成1220余项战略研判和政策建议报告。连续发布一批产业发展报告与科技发展报告,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创设提供科学咨询和决策参考。

对标新时期历史使命,中国农科院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跃升计划”,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建设一批科学中心。强化重大任务联合攻关,把握农业发展主动权。强化链式创新,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高端智库,提供战略咨询与决策支撑。完善海外布局,打造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高地。

吴孔明指出,“‘跃升计划’是科技创新工程新的发展阶段,要对标国家对农业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明确发展思路与目标,明确重点任务与要求,坚持使命牵引,统筹布局,以机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以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攻克核心关键技术、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导向,组织实施重大任务联合攻关,以重大科技成果支撑农业强国建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4 12: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育种科研结硕果  大肉苦瓜走出国门
本文转自:南宁晚报广西农科院女博士黄如葵与蔬菜“打交道”30多年育种科研结硕果 大肉苦瓜走出国门黄如葵苦瓜藤上硕果累累,黄如葵心里满满成就感 扫码看更多■本报记者 凌剑伊 文/
2023-03-09 06:05:00
这就是山东·菏泽 | 3100棵“太空番茄”结出累累硕果!
...慢慢地我取得科研成果了,与山东农科院、江苏农科院、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家人也慢慢理解了。”“十年磨一剑,这句话用到种子培育领域再贴切不过了
2024-06-16 18:46:00
...意盎然,禾谷飘香,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8月12日,来自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学会和省内外科研院所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陇东,在省农科院镇原试验站观摩交流学习,举办镇原试验站建站50
2023-08-22 07:45:00
科技创新工程带来哪些改变(科技视点)
本文转自:人民网今年秋季,中国农科院植物营养团队在河南省获嘉县查看玉米生长情况。中国农科院供图蒋琳在进行畜禽种质资源入库操作。中国农科院供图全院1000多个课题组优化整合为300
2023-12-04 06:14:00
...院士一行移步至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这里是水稻科技创新的摇篮,所研发的糯稻品种龙粳57最大年种植面积 267 万亩,创我国糯稻品种种植历史纪录。在这里,专家们不仅见证了水
2024-09-03 19:31:00
张家口市举办助力乡村振兴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
...1月15日,张家口市科协联合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共同举办张家口市助力乡村振兴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介绍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并发布农业科技成果。张家口市助力乡村振兴农业科
2023-11-17 12:30:00
云南施甸农科服务团 :将种业创新论文写在大地上
...甸水稻种业发展思路。两年来,农科服务团走进施甸,将科技创新论文写在了这片大地上。身体力行,扎根田野。5月中旬,正是施甸水长育种基地育种材料移栽的最佳节令,农科服务团的专家们每
2024-05-11 13:11:00
...国际贡献奖,中国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农科院)“一稻三虾”首席科学家张家宏荣获“2023绿色设计国际贡献奖”。“源自中国扬州的‘一稻三虾’科研人员获此殊荣,是该项
2023-11-04 07:53:00
...院专用玉米学科致力于特色专用玉米新品种选育,通过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北京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合作,引进种质资源、先进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在高产多抗玉米、青贮玉米、鲜食玉米
2023-09-22 05:5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开展医疗卫生机构救护车清查、严厉打击“黑救护”等违法违规行为、疏堵结合引导医疗照护转运服务良性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等6个部门11月3日发布通知
2025-11-04 08:04:00
记者11月3日从教育部获悉,《关于做好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于日前印发,要求有关高校要认真落实特殊类型招生考生报名资格审核的主体责任
2025-11-04 08:04:00
11月3日,贵州赴上海举办“爽居贵州”旅居产业(长三角地区)招商推介会,邀请长三角地区游客、友商来黔定居。贵州自然风光一眼入心
2025-11-04 05:31:00
近年来,贵州文旅持续破圈,不少游客从“走马观花”到“停留居住”,2024年省外客群在贵州购房3.06万套,销售金额超百亿元
2025-11-04 05:32:00
11月3日《经济日报》以《主动靠前服务保障供暖入户》为题,报道了太原市出实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报道介绍,随着冷空气频繁造访
2025-11-04 06:42: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连日来,我市十县(市、区)委常委会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小店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强调
2025-11-04 06:43:00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10月30日至11月1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198条,其中,南昌市西湖区南站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
2025-11-04 07:09:00
本报讯(万礼妍 全媒体记者谢凌瑾)入住10年,吉水县山水豪城的住户帅先生还在为用水犯愁。近日,帅先生向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记者反映
2025-11-04 07:09:00
11月1日,由市城管局市政建管中心负责实施的北排洪汾西南路下穿通道(北岸)渗水治理工程完工,成功阻断了渗漏水对道路路基
2025-11-04 07:13:00
“晋闽携手,构建文旅新发展格局”交流座谈会,11月3日在晋祠博物馆举办。此次座谈是我市对接南方市场、深化区域协作的重要实践
2025-11-04 07:14:00
11月1日,阳曲县商贸新街停车场正式投入使用,一次性解决了周边老旧小区停车难、充电远的双重痛点。该停车场对面积2375平方米的区域进行改造
2025-11-04 07:14:00
11月1日上午10时,随着最后一座检查井水位回落至正常范围,后王南街下游管道排水功能全面恢复,路面积水逐步消退,周边道路排水恢复正常
2025-11-04 07:14:00
实现全周期陪伴、助力“开业第一步”、提供定制化服务……近日,迎泽区税务局聚焦街区业态,以“线上远程帮办+线下走访答疑”模式
2025-11-04 07:14:00
六合引入7台移动式粮食烘干机粮食“不落地” 晒粮“不看天”南报网讯(通讯员胡宏记者孙敬清)不用“看天”晒粮,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烘干服务
2025-11-04 07:41:00
“开镰米”收割,5名公证员全程在场跟踪记录
“开镰米”收割,5名公证员全程在场跟踪记录大米“贴封条” 扫码可溯源收割机在田间作业,全国首款公证“开镰米”在南京浦口正式开镰收割
2025-11-04 07: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