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中小学教研:魅力与困惑
——听高金凤、龚健梅、兰臻三位基础教育领域全国政协委员说
本报见习记者 朱英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20日  第 09 版)
9月15日,在第11个北京湿地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关村村史馆联合北京市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北京市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在中关村村史馆生境花园举办“斗方之间观自然 共话生命共同体”主题科普活动。 本报记者 贾宁 摄
“而我将爱你所爱的人间,愿你所愿的笑颜……”在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军一社区共建单位某部通讯女兵连里,15名小军娃们正在唱红歌《如愿》。 日前,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军一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军娃进军营 童心系国防”实践活动,让军娃志愿者们零距离、沉浸式体验军营生活,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红色基因”的种子。 本报记者 贾宁 摄
进入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教育科研能够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
为此,2019年教育部特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并在文件中指出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
当前一线中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情况如何?在完善教育教学、推动教育改革方面教研有哪些新做法、新经验?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本期特邀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四小学校长龚健梅;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三位身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共谈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编者
▶▶▶教研开展让教育教学充满探究的魅力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育者这个身份若想做好做优,开展学习、反思工作必不可少。“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开展教研!”在高金凤委员看来,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教研是将行动与思考相融合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所必需的。
龚健梅委员对此深表认同,“教研在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服务孩子及家长等各方面工作中,都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
如何提高一线教师们的教研热情,几位驻扎在教学一线的委员们广泛探索、充分实践……
一直以来,兰臻委员对教师们在教研中的感知及收获情况十分关注。“要保证教师在学校能参与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不论什么不了解的,都可以问、都会有人提供帮助。”因此,在兰臻委员的学校,经常是年轻教师的教案,同年段教师们听完课后会提出建议,年轻教师再进行二次修改,教研组长还会再提出改进意见,让年轻教师们切实感受到教研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帮助。
据兰臻委员介绍,她所在的学校已经实现贯穿不同年级段、不同学科的教研平台全覆盖。在她看来,教研体制的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机构建设方面,有教导处、教研室,且各个学科有教研员、教研组长、教研召集人。与此同时,在教研活动方面,每个学期初请外部专家围绕教学理念开展全校性的校本培训;每学期召开各学科教研室教研组长的教研意见征集会;每学期期中阶段,根据高、中、低不同学段开展分学科的反思会。双周开展的贯穿各学年段的学科教学经验总结,以及每周固定时间开展的同年级组学科教研,不定时的组级示范课、校级公开课、教师技能大赛,等等。”
“教师们对待教研的热情越来越高。因为在丰富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确实感觉到自己得到了成长、有收获。”在高金凤委员的学校中,有关注日常问题的每日一刻钟的“日会商制”,基于学科教学每周半天的“集体备课”,围绕某教学主题的每月“月度主题式教研”,以及就本年度教学实践、教研成果进行展示的嘉年华式年度“教学艺术节”等系列教研活动,都在极大程度地呵护支持教师们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们的教研能力。
“教师们基于日常教学工作,开展反思收获的愉悦感抑或是不悦感,其实都是一种不自觉的教研。学校有责任把这样的教研意识,像星星之火一样点燃起来。”高金凤委员如是说,在教学实践中亦是如是做。
龚健梅委员同样对教师日常工作中的教研意识特别地呵护。据介绍,在龚健梅所在的学校,有一种“推门听课制度”,任何一个老师的课堂都面向全校教师完全开放。该举措促使全体教师保持对课堂的敬畏,推动教师之间围绕课堂的交流,也使得老师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养成学习、反思及自我提高的意识。
“以往,很多教师认为自身的知识足够教授学生,研究都是‘高大上’的,离自己比较远。但是现在教师们的观念都在转变,已经愈发能认识到开展教研工作的意义。”龚健梅委员认为,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学生们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内容越来越丰富,都促使教师们更加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问题。与此同时,她表示由于教师在评定职称时,大多需要以教研成果作为参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使教师们更热心教研。
基于长期的对一线教研实践的观察,委员们还发现,不同类型教师对教研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性偏好。高金凤委员介绍说,“一些初入职场的教师,更倾向于同伴协助或老教师帮带的教研形式。因为一些经验可以‘拿来就用’,方便解决新教师面临的棘手问题。而发展至中期及以后的教师,更倾向于专家的专业引领,便于基于自身育人体验,激发并系统梳理出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理念。”
▶▶▶“双减”对教研提出更高要求
开展“双减”工作两年以来,对一线教师教研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双减’的同时更要‘双升’,这有很多新问题值得教师们借助教研探究。”龚健梅委员说。
同样,在兰臻委员看来,做好跨学科合作的科研也是亟须关注的新时期教研工作必答题。“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强化跨学科式的,关注学生综合素养、核心素养的教研。因此,就要鼓励教师,不仅仅完成本科教研,还要实现跨学科合作。这是新形势、新领域,也是新挑战。”
“在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中,身份的同质化是基础,异质化是升华。”随着跨学科教研、跨学科教学的热潮持续兴起,龚健梅委员认为不同学科之间的育人经验可以在教研活动中互通、互鉴。“像我们学校作为足球特色学校,会将同学们对体育的热爱作为激发其他学科学习的动力,这需要异质化教研共同体来共同促成。”
“借助网络、信息化平台等手段的教研形式,将会更加普及。”高金凤委员认为,随着“双减”的深度推进,教师的时间稀缺成为常态。这更需要保证教师们在忙碌中有收获、有成长。因此,她认为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教研工作更有意义。“教研并不是一个神秘化的工作,我一直倡导要做基于教育现场的问题式教研。一些小的教学事件、生动的教学事例都是我们教研的对象。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的育人方式就变化了,育人质量自然也就提升了。”
委员们反馈,现实教学情境中,教师们开展教研仍然面临不少能力方面的挑战。高金凤委员直言,当前一些教师文献研究意识比较弱,很少去关注本学段、本领域前沿的方向性知识,自然在开展教研中就缺少方向与基点。“要增强一线教师的科研能力,首先需要引导他们关注文献、了解文献的价值,进而开展更有质量的教研。”
“教研员配备不足的问题,还广泛存在。有时会出现一个教研员负责全学段某个学科的全部教研引领工作。这样一来,教研员指导时间、精力有限,加之部分教研员外出培训进修的机会比较少,自身的业务水平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龚健梅委员如是说。
除了人才配备,委员们一致表示经费支持是影响教研质量的核心资源。委员们介绍,把教育现象、问题提炼成微课题、开展研究,需要有专业人员的介入。因此需要经费支持。然而,当前教研经费并非以教育独立经费的形式存在。在具体划拨教研经费时,还比较依赖于地方财政支持的能力与对教研的价值判断。整体来看,这对于中小学校开展教研工作而言,并不利好。
“有时我们会因为经费有限,而不得不减少教师们外出教研的名额。”兰臻委员表示,经费受限一方面会影响教师外出教研学习,另一方面也会影响课题形式的教研活动开展。
▶▶▶教研还待多点发力
为推进一线教研工作得以深入、高质量开展,龚健梅委员建议,要推行教研工作下沉机制。建立教研员业务与学校教学、教研一线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推动教研工作重心下移,促进教研员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做到熟悉课程、教材、教法、评价,了解学校、教师、学生所需,将教研工作深植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与此同时,要重视学科教研组建设,健全学科教研组作为集教学、科研、管理于一体的基本单元,使教研组直接促进学科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推行县级建立由专职教研员牵头,兼职教研员、备课组教师等组成的扁平化教研工作格局。
“还应推进教研工作的数字化应用。”龚健梅委员表示,应着力提升教研员和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加强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研究,积极探索“互联网+教研”新模式。迭代建设覆盖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教学资源。探索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研究,积极试点数字化背景下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为“轻负高质”教学助力赋能。优化“线上直播+线下研讨”网络研训、名师网络工作室组团研训等模式,开展常态化网络教研活动,扩大优质教研活动辐射力。推动数字化虚拟教研室建设,整合全县教研资源,实现“人人、时时、处处”教研共享。
教育评价是指引教师工作的风向标。如何完善对教研成果的评价?对此,兰臻委员建议,应该在学校及更高的管理层面思考,如何建立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综合考量经费分配、教师奖项、晋升体系等系列问题,以鼓励教师注重自身素养提升。
龚健梅委员认为,要提高教研质量,还需深化推进中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制度。规范区域与学校考试管理,加强考试评价和考试命题研究,减少考试频次,注重过程性、实践性、发展性、增值性评价,推动考试科学全面地体现核心素养导向。从而促使广大教师将教研重点从关注“学科教学”到转向关注“全面育人”。
高金凤委员围绕教研的多方工作提出建议:中小学教研体系要夯实塔基,让校本教研“壮实”,同时也要保证塔尖有高度,能够成为省市县校教研工作的罗盘。她还建议给教研员一定的“行政”身份,让教研员能够挺起腰杆做事。同时,提高教研人员准入门槛,以门槛赢得尊重。建立教研人员评价激励的专用通道,激发工作热情,形成“因为热爱而更加专业”的教研场景。建议教研机构,本着课堂、课题、课程“三课”融合的思路,引领指导一线教师从实际出发,基于教育教学的现场,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旨归,把教研当科研做,让教师“研有所得”,深化教师对教科研工作的价值认同,在区域或学校层面建立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和获得感。教科研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流程,杜绝“开题”后就等“结题”的教科研现状。
“乡村学校教师的教研值得特别关注。”兰臻委员语重心长地说,应广泛提升乡村教师的教研意识。“只有教师们在观念上重视教研,教研才能对教师专业成长产生推动作用。”一直以来,兰臻委员也在尝试将教研的观念与方法带入到乡村教师培训活动中,并期冀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接受过教研培训的乡村教师们带动他们身边的教师,从而不断地推广教研,提升乡村教研水平,提升乡村教育质量。采访最后,兰臻委员建议,这方面工作还需要得到更多人、更多组织的持续关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1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