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康熙继位后吴良辅被杀,是为了遮掩生母的丑事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14 12:54:00 来源:戏说三国

吴良辅是清朝顺治年间的太监,可以说是当时顺治最宠信的太监,没有之一。这位太监在康熙继位以后,马上便被处死,至于原因,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吴良辅在后宫之中与康熙生母有所染指,所以被杀人灭口了。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这个问题。

关于康熙帝杀吴良辅,是为了遮掩其生母被染指的看法,其实是电视剧看多了,史书却看少的结果。

康熙继位后吴良辅被杀,是为了遮掩生母的丑事吗?

首先纠正一下,康熙继位是时候才8岁,并没有亲政的能力。真正可以做主的是四大辅政大臣和孝庄太后,是四大辅政大臣杀的吴良辅,跟当时年幼的康熙没关系,自然不存在康熙为了遮掩生母被太监染指的看法。

而且清朝时期后宫管理森严,加上吴良辅身为皇帝身边宠信的太监,不知道多少人巴不得取他而代之,很多眼睛都盯着他呢,他也不可能跟康熙的生母发生什么的。

至于四大辅臣为什么杀吴良辅,还要结合另一件事来看,那就是吴良辅被四大辅臣杀死的同时,清朝在顺治九年设置的太监机构十三衙门也被撤销。

康熙继位后吴良辅被杀,是为了遮掩生母的丑事吗?

四大辅臣为什么要杀吴良辅,还要撤销十三衙门呢,这才是关键。背后涉及了清初的皇权、宦官、臣权三方角斗的复杂局面。

我们先来说说顺治帝设置十三衙门的历史背景

顺治帝是清朝第三位皇帝,入关以后第一位皇帝,这位皇帝的一生可谓是相当郁闷,虽然清朝在他在位期间由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大一统政权,但入关还有击溃李自成之大顺政权、张献忠之大西政权、灭南明弘光和隆武政权等重大事情上,都是由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决策的,顺治帝可以说是坐享其成。

虽然顺治七年冬天多尔衮猝死,顺治八年顺治帝顺利亲政,但顺治帝还是走不出自己叔叔摄政王多尔衮的阴影,很多人也因此看低顺治帝,认为顺治帝没有什么能力。

其实顺治帝亲政以后,还是进行了不少中央集权的尝试,并非很多人印象中的无能天子。

以摄政王多尔衮擅权七年来看,清初顺治帝时期,属于是藩王威胁皇权之事。不过还好的是多尔衮大权独揽期间大力打压诸王,使诸王权力缩水,诸如当时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通过类似于推选的方式,可以选出下一任皇帝,像顺治成为皇帝就是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形式推选出来的,但经过摄政王多尔衮打压诸王,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这样一来客观上使清初的诸王权力收缩。

康熙继位后吴良辅被杀,是为了遮掩生母的丑事吗?

随着多尔衮的猝死,清朝的诸王权力缩水,八旗旗主合议国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说明藩王这个因素短时间威胁不了皇权。

但各旗大臣的势力开始有所抬头,顺治帝头疼的藩王问题刚刚告一段落,就要面对这些开国的八旗大臣,远远达不到乾纲独断。

顺治帝可以说是明太祖朱元璋粉丝,对于中央集权也有自己的独特方法。当年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了二十四衙门,于是顺治帝在顺治九年仿明朝二十四衙门设立了十三衙门,顺治帝这样做,其实是想通过太监之手来打压八旗大臣,甚至将权力收回。

顺治设立十三衙门自然遭到满朝大臣的反对,因为前明刚刚亡国才几年,这些饱读经书的大臣自然明白十三衙门没那么简单,恐怕又是压制大臣的一个机构,不过顺治帝坚决不肯让步,于是十三衙门便成立了。

不过随着顺治帝在顺治十八年英年早逝,十三衙门并没有在短暂的时间内发挥出该有的作用。

顺治临终时指派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担任辅政大臣,以辅佐年仅八岁的康熙帝处理政务。

康熙继位后吴良辅被杀,是为了遮掩生母的丑事吗?

顺治帝为什么这样安排呢,是为了避免再度出现摄政王多尔衮擅权之事,而是留下了四大臣辅政,以希望他们互相牵制。

但四大辅政并没有互相牵制,而是先一致对外。先联合起来,在顺治驾崩以后,马上撤销了他们视为眼中钉的十三衙门,杀了吴良辅,再次将权力从宦官手中夺回,同时以此避免了十三衙门日后威胁他们。

本来顺治帝对十三衙门寄予厚望,试图如同明朝皇帝一般,以身边亲信太监来打压大臣回收权力。同时留下四大辅政大臣互相牵制,免得再出现藩王架空皇帝之事,但顺治帝还是小看了四大辅臣,这四人在顺治帝一死就先将对他们威胁最大的十三衙门撤销,使顺治帝留下的集权格局被打破。

而吴良辅这个十三衙门代表人物,曾是顺治帝集权的棋子,自然也因为卷入了这场权力之争,而被杀死,成为炮灰。

可以说清初的中央集权可谓是一波三折,顺治帝时期先是面对摄政王擅权,后是受制于八旗大臣势力,试图以太监势力集权,因为英年早逝还不了了之。

不过后来清朝皇帝摸索出了另一条集权之路,先是利用满汉之争来把握平衡,再慢慢集权。到了雍正帝的时候,更是成立军机处,使皇权前所未有的强大。

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吴良辅之死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了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4 16: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康熙继位后立刻诛杀了大太监吴良辅,是为了掩盖其生母的丑闻吗?
...6岁即位,14岁亲政,在未亲政这期间一直是由叔叔摄政王多尔衮把持朝政。顺治亲政之后也没有彻底自由,虽然摄政王多尔衮死了,但顺治的母亲孝庄太后还在啊,孝庄就像现在大多数母亲一样
2024-08-11 11:46:00
...续五天的储位之争,这期间,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十四弟多尔衮为了争夺大位,几乎兵戈相向。最终,双方妥协,多尔衮提出拥立年仅6岁的福临为帝。福临为皇太极第九子,生母为庄妃(孝庄文皇
2024-06-25 18:37:00
顺治的亲信吴良辅设立“十三衙”,最后被孝庄处死
...部相互妥协的结果。1643年秋,崇政殿议事会上,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相持不下,互不相让,年仅6岁的福临继位。年纪尚小,顺治不能处理政务,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摄政。
2023-06-19 10:56:00
...受父亲牵连,陈之遴被清朝“永不叙用”。后来,他巴结多尔衮,被多尔衮任命为侍读学士,经过多尔衮多次提拔。多尔衮倒台后,他连忙举报多尔衮之罪,被顺治帝破格提拔为礼部尚书,授弘文院
2024-06-25 18:37:00
顺治到底是病逝还是出家了
从顺治帝登基后不久,多尔衮便不让孝庄母子相见,经常是几个月才见一次;并且在多尔衮的专权之下,孝庄太后不得不委屈自己跟儿子,多尔衮甚至让顺治帝称呼自己为“皇父”。正是因为幼年时期的
2023-05-28 17:10:00
康熙处死太监吴良辅,是为了掩盖生母与其对食的丑闻吗?
...基的时候,他也做过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那就是杀掉吴良辅。吴良辅是顺治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是整个清朝的太监主管,康熙皇帝还是说杀就杀了。有人说,康熙皇帝之所以这么急着杀人,是为了
2023-05-04 14:14:00
聊聊康熙生母与吴良辅之间的神秘联系
...系,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关于孝庄文皇后与吴良辅的关系,虽然史料记载不多,却也是探讨清代宫廷关系的一个有趣话题。孝庄文皇后是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女儿,皇太极的妹妹,后
2024-10-23 21:01:00
孝庄太后为什么要杀吴良辅?
吴良辅是深得顺治皇帝宠爱的太监。在顺治皇帝死前五天,顺治皇帝把吴良辅送到寺庙去,剃了他的头发,让他当和尚。不过,顺治皇帝一死,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太后立刻把吴良辅拉回来,就地正法。
2023-08-19 06:07:00
康熙皇帝继承皇位之后为什么要杀吴良辅
...为年龄上的差距,她在五个宫女里排名最末,后来得到了多尔衮撑腰,她就成了皇后,辅佐顺治和康熙。从孝庄太后幼时的肖像来看,她虽不如戏骨中的秀美,但骨子里透着一股机敏,一双眼睛里透
2024-06-27 19: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