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在苏州,我们看到人文经济的勃勃生机”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3-11 10:36:00 来源:海外网

“在苏州,我们看到人文经济的勃勃生机”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丝路学院师生在苏州工业园区的科技企业参观调研。

2025人文经济苏州论坛暨人文经济创新实践与自主知识成果发布会近日在苏州举行。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围绕“人文经济学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题,深入探讨人文与经济相融共生的发展之道。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与苏州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携手共进,在搭建研究平台、拓展研究领域、产出研究成果上下功夫,着力推动人文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本届论坛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苏州奇迹的人文经济学》和《苏州人文经济学典型案例库》。人文经济发达的苏州,是世界看中国的重要窗口。人民大学丝路学院的外国留学生,对苏州的人文经济发展有着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漫步于姑苏古城区平江路岸,小桥流水与粉墙黛瓦间,评弹与昆曲交织,苏绣与汉服共舞。古人笔下的诗情画意,今日更出彩出新。“在苏州学习和生活,经常能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相映成趣,苏州在文化与经济融合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阿里•萨贾德(Ali Sajjad)是一位来自巴勒斯坦的留学生,目前在丝路学院主修中国政治,对中国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兴趣浓厚,“平江路上各类非遗工作室、文创商店林立,还随处可见穿古装拍照的青年男女,像电影里一样飘逸,对国际游客很有吸引力。”

在阿里看来,将文化积淀转化为文旅体验,文化软实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苏州有许多古镇和园林,它们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名片,还通过文化旅游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阿里说,苏州的丝绸产业和手工艺品也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这种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价值,还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文化转化上,苏州不仅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而且在其传承与创新上做得成功。”阿里举例说,“苏州的古镇不仅保留了古老的建筑风格,还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我们学校还曾带我们观赏过苏州的古典乐器演奏现代曲目。这些将古风现代化的做法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还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千年文脉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亦繁荣现代文明。阿里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不仅体现在数字上,还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福利的提升。比如苏州非常发达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系统。这种便捷的交通网络不仅方便了居民的日常出行,还为城市间的经济交流提供了便利。“中国是地球上最安全、最有保障的地方之一。”阿里对中国便利的生活条件和安全环境赞不绝口,“即使在凌晨两三点,走在苏州的街道上也不会感到任何危险。这种高度的安全感和便利的生活使我能够专注于学习和工作。”

文脉如水,滋养一座城的现在,也赋能一座城的未来。走出古城,来到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新城区,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

“苏州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人民大学丝路学院俄罗斯籍学生格拉齐夫•弗拉迪斯拉夫(Glaziev Vladislav)对苏州的现代化感受深刻。苏州是制造业强市,近年来又在新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大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动能强劲。当传统苏绣与创新技术相结合,花朵会开、蝴蝶会舞的“会动的苏绣”便跃然眼前。“在苏州,我们看到人文经济的生机勃勃。”

“当初,父亲推荐我去中国学习时,我担忧自己能否融入新的环境。那时我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很含蓄,甚至有点儿封闭。”但弗拉迪斯拉夫来到人大苏州校区后,发现之前的担忧十分多余。“比起10年前第一次来华旅游,我发现苏州有明显变化。不仅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空气更干净了,当地居民也更加开放,对外国人更为接受和熟悉了。”这种人文气息让他感慨良多。弗拉迪斯拉夫表示,学成回国后,他想在俄罗斯与中国的文化旅游领域开展一些合作。“苏州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全球范围的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这座将《姑苏繁华图》刻入DNA的城市,从未把历史当作标本封存,而是让千年文脉化作滋养创新的活水,书写着人文驱动发展的世界性叙事,为全球城市文明演进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思宁)

责编:秦雅楠、王瑞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超燃!25000人狮山文化广场激情开跑!
今天(3月2日)备受瞩目的2025苏州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苏州站)在苏州高新区狮山文化广场鸣枪开跑25000名参赛者齐聚狮子山下共同开启一场充满挑战与激情的奔跑之旅领略苏
2025-03-02 10:15:00
...校地合作,智库优势携手地方实践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揭牌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通讯员 姬尊雨《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28日 11版)本报讯(记者苏雁 通讯员
2023-12-28 06:46:00
感受人文经济学的苏州实践
本文转自:苏州日报感受人文经济学的苏州实践驻华使节代表团来我市参访《苏州日报》2024年03月27日 A03版 苏报讯(记者 钱茹冰)为深入贯彻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向驻华使节讲
2024-03-27 07:57:00
江苏社科名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哲史学会副会长任平:人文经济和人文经济学是理论创新的一个新话语。研究这个新话语,我们不仅要突破西方经济学把人文
2023-08-22 15:34:00
苏州古城保护更新“加正蓬勃起势”
...产业发展正蓬勃起势,不断释放创新激情!不久前举行的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活动中,科创总部、文旅融合、数字经济和高技术服务、商贸新消费、产业基金等96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
2023-11-17 14:47:00
...国特色经济学。日前,全国首家人文经济学研究机构——苏州大学人文经济学研究院揭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2023-10-10 21:17:00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明清时期苏州的人文经济实践——以“苏作”为中心作者:王卫平《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04日 14版)人文经济或文化经济是人文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人文经济学主
2023-12-04 05:25:00
...友,“博”采众长。10月18日至20日,备受瞩目的第十三届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璀璨登场。本届展会以“国际风·江南韵·创新潮”为主题,将国际IP与
2024-10-18 15:17:00
“白发姑苏”传承焕新——2500年古城的人文经济嬗变
...全国唯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位于姑苏区的古城是苏州根脉所在。致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苏州以城市更新让“住在古城”成为情怀,以产业蝶变让“业在古城”彰显价值,以倾力为民让
2023-05-29 16:4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因公司未缴社保,西安市长安区女子张方春(化名)提起劳动仲裁,要求陕西御赋华医健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御赋华医公司”)进行支付
2025-11-04 08:04:00
热点追踪 热线电话029-88880000针对女性的温柔陷阱 情感外衣下的投资迷局山东、江苏女子近日来到西安“投诉”陕西“修xx”公司
2025-11-04 08:04:00
“你说我这个天天宣传反电诈、反诈骗的法制节目主持人,竟然也会上当受骗啊。”近日,《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李晓东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称
2025-11-04 08:04:00
伴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我国健康体检需求持续增长,商业体检机构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然而,随着个别负面事件的曝光,与商业体检相关的一些问题浮出水面
2025-11-04 08:05:00
好吃吗?“新奇贵”面包登鹭 有单品贵至76元
售价39元的网红牛角包。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杨霞瑜)39元的牛角包、76元的欧包……“新奇贵”正成为外来品牌面包店的新标签
2025-11-04 08:08: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马彦铭)近日,针对“双十一”网络购物促销活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天津市市场监管委、河北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消费提示和电商平台合规指导
2025-11-04 08:13:00
平山县东回舍镇南庄村一养殖场发生火灾  知情者:系人为纵火
11月3日,据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河北石家庄平山县东回舍镇南庄村一养殖场发生火灾。知情者告诉记者,火灾属实,为人为纵火
2025-11-04 08:15:00
“看不见的电厂”通过智能服务平台,将张家口、唐山两地蓄热式电锅炉聚合成整体我国规模最大的蓄热电锅炉型虚拟电厂启用河北日报讯(潘文静
2025-11-04 08:18: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厦法宣)昨日是《厦门经济特区个人破产保护条例》施行后的首个工作日,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审查我市首例个人破产申请——一家物联网技术企业创始人申请个人破产
2025-11-04 08:38:00
河北昌黎一钢铁厂发生塔吊倒塌事故,当地应急管理局:司机不幸遇难
11月3日,有网民在网络平台发布短视频称,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一钢铁厂发生塔吊倒塌事故,疑造成一人死亡。视频显示,一处三层厂房旁的塔吊发生倒塌
2025-11-04 08:50:00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热点论文数量世界占比首次过半,达53.2%
2025-11-04 08:52:00
11月1日晚,“苏超”决赛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在现场62329名观众的见证下,泰州队战胜南通队,夺得首届“苏超”冠军
2025-11-04 09:00:00
为更及时、有效地解决市民在供暖季遇到的难题,华商报开通了五大反映渠道。这五大渠道,就像五座桥梁,连接着市民与供暖部门,确保每一个声音都能被听见
2025-11-04 09:08:00
大皖新闻讯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记者从近期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获悉,本届进博会共有155个国家
2025-11-04 09:33:00
中国网11月4日讯据“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消息,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瞄准我青年学生群体,以求职兼职等名义,拉拢、利诱甚至胁迫我个别青年学生为其从事涉密资料搜集等间谍活动及其他违法行为
2025-11-04 1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