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洁
日前,在由江苏省教育厅和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物联网创新论坛暨产学研成果对接会上,物联网协同创新项目孵化基地揭牌,8个产学研项目签约,20项物联网科技创新优秀成果同时发布。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物联网+家居、教育、医疗、出行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如何推动物联网领域产学研融合走深走远?
论坛由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邮电大学等联合承办。在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京邮电大学原副校长朱洪波看来,物联网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网络或技术,而应表述为利用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将各种智能化应用场景中的大规模人机物作为联接对象和服务目标,以提供智慧化服务的一种工业革命或技术思想,“物联网的技术思想可以定义为利用‘泛在网络’实现‘泛在服务’,就是利用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技术来满足无所不在的智慧服务需求。”
从抽象概念回到具体应用,物联网究竟怎样与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联系?物联网能够将特定空间环境中的所有物体连接起来,进行拟人化信息感知和协同交互,而且具备自我学习、处理、决策和控制的行为能力,从而完成智能化生产和服务。以智慧家居为例,“智慧保姆”帮助我们看家,完成烦琐的家务,还可以成为老人的“知心陪护”,在遇到跌倒等突发状况时即时报警。在智慧农业领域,物联网可以通过收集温度、降水量、湿度、风速等数据,实现“精耕细作”。
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是核心动力。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物联网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由南京邮电大学携手行业精英携手打造的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汇聚国内外顶尖科研力量,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在物联网安全、智能感知、大数据分析等关键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历经5年的技术攻关,项目团队突破了复杂工业环境中缺损标识的实时精准识别、海量标识的高吞吐量上链管理等关键技术,首创了可信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服务系统,研制了系列智能工业标识高精度识别设备,研发了面向工业标识的高吞吐量区块链平台、数据可信流通管理系统以及联邦机器学习系统,相关软硬件设备多项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目前,相关成果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钢铁等行业。”朱洪波表示,作为物联网产业界与学术界沟通合作的桥梁与纽带,协同创新中心极大地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协同创新,更深刻拓宽了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边界,“从智慧城市到智能制造,从智慧医疗到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行业影响力持续增强。”
作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物联网有力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5G+工业互联网”迈向规模发展新阶段。
“面向未来,中心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工作,形成系统性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技术转移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成果转移和示范,促进物联网产业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建立全国和区域性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产学研协同公共服务平台,打造辐射全国的物联网人才、学科、科研深度协同的教育和学术创新高地。”朱洪波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9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