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吊”出精彩人生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2-25 01: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本报记者 杨明清 张嫱 本报通讯员 宋洁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25日 05版)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吊”出精彩人生

赵春青 绘

12月5日,在山东港口烟台港联合通用码头分公司44泊位,吊车司机梁洁身着红色工装,娴熟地操作着控制台上的方向盘和手柄,着箱、闭锁、拉升、落箱、开锁,不到1分钟,货物已经被转移到指定位置,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从业26载,梁洁凭借高超的操作技能,练就钢材起吊作业绝活,创造了单班次单台吊装吨袋3100包的装船纪录,以及57秒完成12米钢材吊车装车作业等港口纪录。

梁洁操作的吊车被称为“轮胎式起重机”,主臂长18米。这种机型的吊臂是固定的、不能伸缩,对司机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要求非常高。

为了驯服这头“巨兽”,刚入港的梁洁将业余时间都用来揣摩吊车驾驶技巧,1年时间里,他比同期的学徒司机多训练了近400个小时,仅用8个月时间就出徒了。

在反复训练与工作实践中,梁洁总结出了“一勾准”操作法,对“提前预判、起钩平稳、走钩匀速、对钩准确”4个关键环节量化操作标准,从而提升对位精准度。经测试,该操作法能提高作业效率15%以上。

“货垛空间复杂,货物对位要精准到毫厘,驾驶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要反复练习,才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机械设备为生产创造最大价值。”梁洁说。

2015年3月,出口几内亚的物资船“韦立诚实”轮开始装船,吊装对象是大型汽车、装卸机械等建港物资,装船货种复杂、作业质量标准高,且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吊车司机面临严峻考验。

面对一系列难题,梁洁主动研究对策。针对“找不到平衡点、吊绳磨损驾驶室、无法确定装舱位置”等技术难点,他凭借精湛的吊装技术和钻研精神,在极短时间内便攻克了难关,顺利完成自卸车、装载机等50余台大型机械装船作业。

在完成日常作业的同时,梁洁将更多精力投入创新创效。

2011年,烟台港联合通用公司成立梁洁创新工作室。为解决生产一线难题,他带领团队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会、专题研讨会,围绕公司散化肥、铜精矿等货种的装卸工作,对相关工艺、设备、配套设施进行创新改造,先后获得各级奖项10余项、专利近20个,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上百万元。

近年来,梁洁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齐鲁工匠等荣誉。他培养的30余名青年司机中,两人获得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两人获评烟台市技术能手。

“把技术和匠心传承下去,让新鲜血液沸腾起来,这是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梁洁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5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徐小琴的“建筑哲学”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本报记者 张翀 本报通讯员 许名波 宿佩君《工人日报》(2024年05月13日 05版)赵春青 绘“我们建的是房子,更是在为人们打造有温度的家。”坐在位于湖北武
2024-05-13 03:03:00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理发,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对于青海油田生产一线的职工而言,长年奋斗在柴达木盆地戈壁深处,方圆几百里没有人烟,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轮换一次,理发成了职工们的“
2023-05-01 02:15:00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本报记者 吴铎思 本报通讯员 侯红丽《工人日报》(2023年07月10日 05版)6月28日正午时分
2023-07-10 03:17:00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本报记者 杨明清 张嫱 本报通讯员 夏丽萍《工人日报》(2023年09月25日 05版)“模具虐我千百遍,我待模具如初恋。”这是山东“威海工匠”——威海伯特利汽
2023-09-25 03:31:00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本报记者 张翀 本报通讯员 袁喆《工人日报》(2023年09月25日 05版)头戴安全帽、身穿反光背心,在尘土飞扬的工地现场穿梭,守望建筑拔地而出……传统印象中
2023-09-25 03:31:00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隆冬,在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模块化预制生产车间,一名身穿厚重焊工服的年轻工匠守在近千摄氏度的焊机旁,伴随刺眼的弧光、飞溅的焊渣,他的每次呼吸、移步、身姿变换都万分谨
2023-01-09 03:01:00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汽车“智”匠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本报记者 柳姗姗 彭冰 本报通讯员 尉迟中诚《工人日报》(2024年01月15日 07版)赵春青 绘“以前设备损坏,需要点检查找,停台后才能进行修理。现在我们开
2024-01-15 03:48:00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本报记者 杨明清 张嫱 本报通讯员 宋洁《工人日报》(2023年10月16日 05版)“这套焊接机器人通过编程和翻转变位机的协同作业,可实现单个部件的所有焊缝一
2023-10-16 04:11:00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把漂亮的焊缝留在工程一线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本报记者 田国垒 本报通讯员 吉翔《工人日报》(2023年10月23日 05版)赵春青 绘身穿厚重的工作服,头戴焊帽,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的焊工张道旺在
2023-10-23 04:3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