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湖州日报
青春在田野绽放②
“田里搞科研,这小伙子靠谱!”
人物名片:
沈钻专,1995年出生,浙江湖州人,伟祥生态农场总经理。从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织里镇从事生态农业经营,带动周边560多位村民增收。
记者 李则名
谈到在田里搞科研,吴兴区织里镇伍浦村党总支书记卢云旗这些年看得比听得多,但当第一次听说高山林芝在太湖边也可以规模化种植时,他还是觉得有点“不靠谱”。不过,在接触了沈钻专1年后,卢云旗打消了心中的这份疑虑:高山林芝在水乡平原种植成功后的亩均收益超15万元,这种颠覆式的改变不容小觑,远远超出了传统农业种养的收入。
每次带领客商或者调研团队来村里参观伟祥生态农场,卢云旗总会用这样对比的方式,讲出农场负责人的创业故事,以此具象地表达乡村与青年之间的双向奔赴。
时间倒回2018年,彼时,还在念大四的沈钻专就已计划着回村里改造父母打造的蔬菜园。“从小到大,父母和乡亲们种地的辛苦,我一直看在眼里。”沈钻专坦言,伍浦村是太湖边出了名的“蔬菜村”,但是大多数村民种植的都是规模小、价值低的卷心菜、芋头、萝卜等普通农作物。
“现有的蔬菜作物每年收成主要靠经验,不可抗力因素多。”毕业后,沈钻专找村里多次沟通:经济价值高的高山作物平原化种植前景好,许多地方都在探索和尝试,伍浦村能不能也往这个方向发展?
为了让村里人放心,沈钻专还拉来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家团队“合伙”,租赁了100亩地专门用来尝试种植灵芝、羊肚菌等高山农产品。“一番努力后,农产品都成活了,并且逐步走向了市场。”不过,沈钻专并没有满足,持续加大技术研发的范围。
经过尝试,沈钻专和团队顺利研究出利用废弃芦苇秸秆栽培大球盖菇的技术,并成功进行了推广应用。去年,仅这一项技术就减少了周边村庄300吨木材和化肥的使用量,直接或间接产生了900万元的经济效益。
经过近6年的经营,如今沈钻专负责的伟祥生态农场种养规模拓展到了500亩,他的科研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给农场装上“数字大脑”,农事管理告别了“看天吃饭”,进而推演出下一步管理决策的依据;一体化设施让水和营养液由管道传输,自动化精准浇灌每一株植物,确保资源利用最大化……
去年,农场年产值超过1200万元,带动周边560多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稳定增收。除了卖农产品,如今沈钻专还“卖”起了农业技术、农业理念,尝试通过农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结合,把新农业的藤蔓伸得更远。“田里搞科研,这小伙子靠谱!”卢云旗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6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