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1944年3月,新四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所属部队向盘踞在江苏淮安车桥地区的日伪军发起车桥战役。此间,新四军官兵居住农家,生活农家,与老百姓亲如手足,胜似家人。
一天中午,王坤村村民蔡登山在湖中罱水草。湖畔小路上,两位年轻人在奔跑,见到蔡登山,其中一人主动搭讪:“老乡你好!这儿人地生疏,后边有人追撵。恐怕难以脱身,请让我们上船躲躲。”蔡登山观人听言,心中有数。他一句没问,二话没说,三篙把船靠边,拉人上船,藏入夹舱,而后迅即将船驶入湖中,又捞了两罱水草,铺在盖板上。追撵人渐行渐近,有日本兵,有二鬼子。他们高声询问,见到有人路过没有?老蔡沉着冷静,头不抬手不停,边罱草边回话,“见到有人,过去一袋烟功夫”,又嘴一噘指向东南方向。那追撵人顺势而去。老蔡甩开双臂,船只驶向东北方向的芦苇中……被救人正是陈丕显同志,时任苏中区党委负责人。当时,他赴盐城开会,路遇此情。事后,陈丕显找到蔡登山表示感谢。部队从西安丰移师射阳湖时,他居住在蔡家,从此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
车桥战役之时,14岁的郝明富卸下自家门板,自发地随担架队队长郭如成上了前线。子弹穿梭,防不胜防。郭如成眼睛不好,不小心被子弹击中脑袋,不幸当场身亡。郝明富目睹此景,对军人无限敬佩。战役胜利后,村里来了新四军,家家住着官兵们。一天,郝明富在乡村路上拾粪。远处不停传来:“抓活的!”“缴枪不杀!”只见一个人骑着自行车,驮着电话线,拼命在奔。郝明富目睹此情,急中生智,从路边向路中间走,粪筐朝路中,粪勺朝路边,边走边晃。日本兵骑车临近时,他用力一晃,粪筐落到路中,粪勺抛到路边,把日本兵的车绊倒。气急败坏的日本兵爬起来,几巴掌打在郝明富脸上。而郝明富佯装笑脸,连声道歉。又一阵拳打脚踢,郝明富以笑而对。日本兵起身追去,而我电话兵已无踪影……1946年底,16岁的郝明富参军入伍,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加抗美援朝,因身体原因,郝明富回国治病,病愈后,回乡务农。
1944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年仅15岁的汪连生和庞步阳在金吾村周边巡逻放哨,行进在泾安河北侧的路上。突然,五六个日本兵腰挎长枪,出现在泾安河南侧。两人见势不妙,拔腿就跑。敌人一边开枪,一边跨过河,紧追不舍。庞步阳腿部受伤,汪连生背着他跑到一农户家草堆旁,将其隐藏。汪连生围着十几户的村庄转,见一位农妇在家门口做活,向其求援。农妇见他一个少年,手无寸铁,立即招呼他脱下上衣,并接过衣服塞进猪圈旁的鸡窝里。农妇把人带到屋内,叫他躺在床上,蒙头盖被。不一会儿,敌人闯入家中,一日本兵掀起被子,见光身小伙。没等他们张口,农妇泼口而出:炮仔子(宝应方言,不学好的孩子),还挺尸(指睡觉)。昨天感冒,今天装死,太阳老高啦!敌人一听,甩手而去。
三则当年的小故事,不同场景,不同时间,不同人物,不期相遇,素不相识。然而,人心所向,心心相印。
(摘编自《世纪风采》2024年第3期 华兆昌/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3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