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和县:以产业带动乡村增收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2-12-16 15:0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12月8日下午,和县历阳镇兴圩村部,几名工人正将装满黑木耳的大纸箱搬运到车上,准备运往安徽工业大学。“这一车47箱黑木耳,为村增收近7万元。”说起黑木耳,安徽工业大学驻兴圩村第一书记郭道江一脸笑容。

小小黑木耳,壮大村级经济。去年6月,兴圩村一处废弃的学校引起村党总支部的注意。这块废弃地有3.5亩,村里何不变废为宝,将荒地充分利用起来发展村级经济。围绕“发展什么”,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各抒己见,有说种蔬菜,有说种粮食,各说各的理,最后一条“种黑木耳”的提议着实让大家惊奇不已。“种蔬菜虽赚钱,但成本大,而且技术性较强,种粮食成本虽小,但收益不高。”郭道江说,种黑木耳能赚钱,投资又不高,而且他还有种植黑木耳的经验。村里从市场调研中还发现,对于黑木耳,市场的需求量大,同城化少、同质化少。同时销路不成问题,该村帮扶单位安徽工业大学、马鞚山市体育局、和县人民法院及马鞍山市盐业公司等均可采购作为职工福利品,销路不成问题。

2021年9月,驻村工作队向上申报此项目并获批,今年5月开始建厂房,很快14间厂房一字排开,接着又在这修建3.5米宽的道路200米,平整土地,开挖沟渠,搭架子,忙得不亦乐乎。今年9月,他们将购来的成品菌棒1.5万根放在架子上。菌棒需要水浇灌,他们又安装滴灌喷洒。郭道江几乎每天都要往黑木耳产业园跑两次,看看黑木耳长势。他说,黑木耳在菌棒上发的芽,那芽儿跟指甲一般大小,经过两个月的生长,就可以采摘了。

黑木耳的生长离不开水,不同时期,浇水不一样:九月份高温天气,白天不能浇,因为水温高会浇死木耳菌丝,黎明前或晚上10点后可浇水。他强调,高温28度不能浇,低于5度也不能浇,同时水量要控制小一点,水量大淹死木耳菌丝,浇水频次可高一点,每次20分钟。说起黑木耳的管理,郭道江这套“管理经”,一言以蔽之,它很娇贵。“种植黑木耳,尽管自己有经验,但它受气候、土壤、环境影响,兴圩这里是否适宜种植,说真心话,我是没底的。”郭道江说,当时一些人抱着观望的态度。他的内心也是忐忑不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他跟自己较劲,同时自己后面有安工大作技术支持,还有什么不能过的坎呢。

悉心的培育,精心的照料,黑木耳长势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体形很壮实,就像自己的孩子。采摘的新鲜黑木耳不易保存,而干货储存可长两年。他们就将采摘的黑木耳晾晒。那次采来1万多斤的黑木耳,被晾晒在棚里6个宽1.5米,长6米的3层晒架上,由于不够用,又将10个长3米,宽60公分的4层移动晒架搬来,仍不够用,就将产业园地面铺上白色网纱就地取材用,甚至连屋顶也派上用途。真可谓满眼满地都是黑木耳。晒了5—7天后的黑木耳被装纸袋储存,按需销售。截至目前,该村已销售3600斤,收入近20万元。

说起黑木耳,郭道江很有成就感,他认为产业好,能带动附近群众就业,振兴乡村经济。带动群众致富是村里的职责和使命。他表示,村里明年将新近流转来的16亩土地平整好,买来半成品菌棒,继续扩大黑木耳再生产,把黑木耳打造成该村的“一村一品”。他说,光这块土地可带来净收入30万元。(常兴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6 16:16:4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和县,乡村,产业的资讯:
和县以“红、绿、金”三色描绘美丽乡村
本文转自:马鞍山日报和县以“红、绿、金”三色描绘美丽乡村■通讯员 龙安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和县以“红、绿、金”为基调,着力描绘美丽乡村,把全县乡村建设成生态宜居、产业兴
2023-09-13 01:44:00
西和县: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陇南日报西和讯(通讯员巩凡)西和县把产业发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的根本举措,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以基地建设为
2024-06-04 00:09:00
打造特色品牌 培育优势产业
...造特色品牌 培育优势产业——解码民和乡村振兴样本民和县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一角。青海洛钦和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民和县中川乡冷水鱼养殖业蓬勃发展。本版图片均由西海全媒体
2023-07-06 03:04:00
西和县西峪镇:“小木耳”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持续不断的技术革新,西和县西峪镇卢水村的宏丰裕民种植合作社黑木耳种植基地,如今已成为西和县优质黑木耳产区,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2023-12-07 00:40:00
“一统二引三聚合”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福建政和县:“一统二引三聚合”助力乡村振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蔡茂楷见习记者陈章群近处是绿树红花婆娑,清泉欢快奔流;不远处是繁忙的茶青交易市场、城市快速通道。
2024-06-11 05:55:00
西和县何坝镇:建设产业强镇 助力乡村振兴
...文转自:陇南日报本报通讯员 张旭晖 梁云霞近年来,西和县何坝镇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梳理提炼出了何坝镇“12367”工作思路,坚持粮食为先、产业为重,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的基
2024-03-27 01:24:00
安徽和县:用电“添保障” 菜农“收获忙”
...检修,让我们秋季蔬菜生产用电更省心。”11月7日,安徽和县供电公司历阳中心供电所服务人员来到和县沈家山村辣椒种植基地,为蔬菜大棚用电设备进行现场检修,当地菜农余年庆对供电部门
2023-11-09 16:28:00
甘肃西和县:小小樱桃“映红”大产业
...樱桃味,怎知人间好春光。初夏时节,气温节节攀升,西和县大桥镇鱼洞村的樱桃火热上市。走进鱼洞村樱桃种植基地,成片的樱桃树上缀满了红润饱满、娇艳欲滴的果实,令人垂涎。在樱桃种植基
2024-05-09 12:23: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走进和县善厚镇凤台村,村道整洁,河水湛蓝,小院满绿,这里不仅有大自然的馈赠,更有人文气息的熏陶,让人流连忘返。2023年,马鞍山市中国农民丰收节组委会评
2024-07-10 12:30:00
共和县特色农畜产品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苞谷尝一下,还热乎,今年的苞谷可甜了……”日前,共和县庆祝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龙羊峡镇后菊花村举行。特色农副产品展示现场设有农牧民丰收成果展、村集体经济成品展、民间手工艺品
2023-10-10 02:3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红领巾爱阅读”活动走进新疆喀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怡蒙)10月28日,“红领巾爱阅读——石榴籽一家亲,手拉手共成长”新疆数字农家书屋喀什地区活动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正式拉开帷幕
2025-11-02 23:19:00
近日,全市首次召开街道(乡镇)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10位来自治理最前沿的“一线总指挥”,聚焦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时代课题
2025-11-03 00:00:00
山海携手 共赢未来!粤黔协作为贵州经济添新动能
贵州嘉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这家不远千里从广东落户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行业“优等生”,此前,以一项技术“领跑”之举再次引起业内关注——率先建成全球首创的百米锰酸锂正极材料全自动化隧道窑生产线
2025-11-03 04:31:00
“2025国际友谊小姐全球总决赛中国行·巡游贵阳站”活动在贵州贵阳盛大启幕。来自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佳丽齐聚一堂,在山水之间感受多彩贵州的独特魅力
2025-11-03 04:31:00
11月2日,在“2025国际友谊小姐全球总决赛中国行·巡游贵阳站”活动上,国际友谊小姐们走进贵阳文昌阁古城墙,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服饰换装体验
2025-11-03 04:32:00
广东清远一水库旁多人放生猫只?官方通报
中国网11月2日讯 据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政府网站消息,11月2日晚,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政府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11月1日
2025-11-02 23: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应洁 通讯员 徐丽麟)作为本届文博会活动之一,昨日上午,以“数智文创发展·智能共生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白马湖文化交流活动暨2025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会议在厦举办
2025-11-02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王晓真)近日,厦门港首台自行式高压岸电转接车在嵩屿码头投入使用。该设备解决了岸电桩布置与船舶靠泊接电位置适配冗余度不足的难题
2025-11-02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郭睿)中外青年钢琴家昨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联袂献艺,以精彩的开幕式音乐会拉开2025中国·PIANO中央音乐学院厦门钢琴音乐季的序幕
2025-11-02 08:11:00
厦门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启动
昨天,厦门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正式启动。(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摄)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刘倩 颜艺芬)“您好
2025-11-02 08:11:00
品鉴文创 集章打卡 VR探险 到文博会来场文旅奇遇
市民在文博IP授权展选购新奇文创。(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让人爱不释手。 市民积极参与“来猜茶”游戏
2025-11-02 08:11:00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人行天桥作为城市立体交通的一种形式,能有效保障行人过街通行的安全,是许多市民特别是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的设施
2025-11-02 08:21:00
河北大名,全国一等奖! 纵览(河北)传媒有限公司获突出贡献奖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李健敏)数智赋能,强农兴村。11月1日,2025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在邯郸落幕。来自河北省的“邯郸市大名县‘直播电商富农服务平台’”获一等奖
2025-11-02 08:29:00
江苏南京:聚力攻坚“组合拳” 激活产业新动能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聚力攻坚“组合拳” 激活产业新动能今日关注数字6.2%关键词产业攻坚前三季度
2025-11-02 08:41:00
江苏南京:赛事经济效应持续释放,消费市场热力升级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李子俊储笑抒赛场上,球员们奔跑如风、拼抢激烈;赛场外,商圈、景区、住宿餐饮三大消费场景同步升温
2025-11-02 0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