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陕西农村报
农事指导
早春如何预防蔬菜灰霉病
早春季节,天气变化大,且“倒春寒”频发,棚内仍然会形成低温高湿的小环境,容易诱发灰霉病的发生和流行。不管棚内种植的是茄果类、瓜类蔬菜,还是豆类、叶菜类蔬菜,都会遭受灰霉病的侵染。因此,早春季节仍需注重灰霉病的预防。
腐烂和灰毛是灰霉病的典型症状。蔬菜的花、果、叶、茎均可染病。灰霉病多从开败的花开始侵染植株,叶片、叶柄、果实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色霉层。
调节棚内温、湿度
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生长温度为2摄氏度~30摄氏度,适宜温度为20摄氏度~25摄氏度,当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棚内温度20摄氏度~25摄氏度时,病菌繁殖较快,且温度降低时,若叶片、果实和茎秆上出现明水,传播速度会加快。因此,可将白天棚内温度提高到25摄氏度~30摄氏度,如茄子可将温度控制在28摄氏度~30摄氏度,番茄25摄氏度~28摄氏度,辣椒30摄氏度左右,黄瓜28摄氏度~30摄氏度等等,夜间温度控制在15摄氏度左右。
病菌传播需要持续90%以上的湿度。因此,如何降湿是预防灰霉病的重中之重。降低棚内湿度,可在早上拉起保温被后分次放风,拉棚后一小时左右放风一次,时间大约20分钟,等到棚温提高到30摄氏度以上时再拉开风口。另外,在操作行覆盖秸秆或稻壳,对降低棚内湿度也有不小的作用。
农事操作
灰霉病的发生往往是从蔬菜的花期到果实膨大期发病最为严重。因此,勤拾残花,或者在点花药、蘸花药中加入适乐时或卉友等,可大大降低灰霉病的发生几率。另外,发生灰霉病的病叶、病果要及时清理出棚。
提前用药
在日常生产中,菜农应间隔7天~10天,喷洒一遍保护性药剂,如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在冬春低温高湿季节,可喷洒腐霉利等防治灰霉病的药剂。(据《北方蔬菜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8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