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消费日报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年轻人当中,均掀起了去中药房配酸梅汤的热潮。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与此同时,也有人向这股热潮猛浇一盆冷水。9月4日,江西南昌一位女生走进中医馆想买酸梅汤,不仅没有如愿买到,反而被医师教育了一番。
“是药三分毒,不要随便乱喝,除非有医生开了方子,有些药是不能吃的,就像酸梅汤有胃酸的人就不能喝。”这个相反的观点,同样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
笔者认为中药版酸梅汤受追捧,首先彰显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可。目前,很多人治病首先想到使用中医药,街面上的中医养生馆总是生意兴隆。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富含去病消灾等中医药文化元素。这些现象无不说明,中医药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用酸梅汤去秋燥,正是民众喜爱中医药的体现。
而且,近年来我国十分注重扶持和推广中医药,中医药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据此而言,中药版酸梅汤销售火爆,就丝毫不觉得奇怪。
然而,医师向这股热潮泼水,医院不给配酸梅汤,也很有道理。酸梅汤当中的多种成分既是食品又是中药。酸梅汤中含有的中药成分,需要因病施治,并非所有人都适用同一个方剂,因此不能当作网红饮品一样追捧。
不仅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即使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盲目跟风追捧酸梅汤也极为不妥。
尤其是,酸梅汤具有较强的酸度,可以加剧消化道酸碱失衡。消化性溃疡、胃酸反流性食道炎等疾病患者,可能因饮用酸梅汤而加重症状。即使从生活常识来看,一个常吐酸水的人,是应该忌饮酸梅汤的。
因此,对于火爆的“中药房配酸梅汤”,民众既要认识到事出有因,更要在消费时保持理性和适度,不要跟风购买。对于街面上的酸梅汤,民众要根据自身体质和身体状况来决定是否饮用。在中药房、养生机构购买酸梅汤,更要经由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如此才能正确使用酸梅汤消除秋燥,不至于反受其伤。
包括酸梅汤在内的中药茶饮变得流行起来,对于中医药发展也很有启迪意义。当前中医馆已成基层医疗机构的标配,但服务内容单一、特色服务缺乏,是中医馆面临的普遍问题。此外,中药茶饮也成为零售药店的业务之一,但也面临同质化严重等现象。
酸梅汤受追捧,说明中药茶饮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基层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等,应该抢抓市场机遇,根据不同的需求,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开发出更多中药茶饮,满足民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