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字行间的微明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5-18 01:01:00 来源:西安交大黎荔

作者:黎荔

字行间的微明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这是李商隐的《晚晴》一诗,开篇写自己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居处幽僻高阁,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初夏清朗。老天爷怜惜那幽僻处的小草,人世间也珍惜傍晚时的放晴。久雨晚晴,楼阁之上凭高览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闪现一线光明。南方鸟儿的窝巢已被晒干,傍晚归巢时飞翔的体态格外轻捷。

这首诗好像杂杂拉拉没写什么,又好像写了千言万语,缠绵悱恻,意味无穷。我觉得没必要强解“幽草”定是诗人“沦贱艰虞”身世之象征,“越鸟”则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诗人之化身。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诗人也许本无托物喻志的明确意图,只是在登高览眺之际,适与物接,触发联想,情与境谐,从而将一刹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所以自然浑成,不着痕迹。

向晚的微光很早便开始,沉淀出一片寂静,层层叠叠的楼阁与回廊,将深居简出的诗人,深深幽禁如幽僻处的小草。发现李商隐很喜欢用“廻”这个字,即使到了中年,生命力已经有点衰退,有点没落,但还有心事在那里廻绕。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诗人俯临夹城,发现夕阳的余晖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了一线光明。因为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而柔和,故说“微注”。尽管如此,这一脉淡淡斜晖,还是给诗人带来了喜悦和安慰。这种低迷的语调,这种平静的氛围,在李白的诗里从来不会看到。但到了晚唐,诗人们的笔下似乎总是夕晖、残荷,秋阴、夜雨,李商隐的诗背后,似乎一直有一种沉沉暮色。

暮色可以是凄凉,也可以从凄凉里面转出另外一种温暖。这首诗写于李商隐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之后。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精神上无疑是一种解放。正因为这样,诗中才有幽草幸遇晚晴、越鸟喜归干巢之感。诗人自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地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从久雨晚晴后,微注小窗的一线光明中,感觉到不可言喻的喜悦。但李商隐此次南行,家眷留于长安,远道间关,孑然一身,不无孤独之感。在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时,诗人也不期然的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晩晴”,而且“晚晴”被赋予了特殊的人生含义。晚晴虽然美丽,却如此短暂,当夕晖映窗,在微光中向诗人慢慢划过来,似乎是某种不可避免的预兆,关于人生的沉落、时光的永逝。

整首诗起伏变化,峰回路转,用笔极尽曲折之妙,其中到底表现了什么?并非完全无从捉摸,但还是显得渺茫迷离。“天意怜幽草”,“微注小窗明”,无疑是人生寓言,李商隐却让意义只透出一点微光。晦暗的是意义,鲜明的是那种声音,那种低吟浅唱。这声音潜静,低沉,不泛光亮,如静水深流,却有动荡、阅历紧压在底部。是这声音使些微意义,从晦暗不明中突出,这声音本身即是意义。

流注在小窗的微明,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信念,一种人生态度。其实不是别的,而是诗人驰骋游走的一支笔,使一行行诗从缝隙里泛着微明。文字这东西,无非就是微明之火,什么时候真能燎原?但在孤独者眼里,它们也许就是星星,微微闪烁,足以安慰。我也每天深夜,在字行间穿行,如在海底费力爬行的海洋生物。好黑,好冷,环绕我的只有黑暗。但头顶隐约有光,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冥冥之中有个声音告诉我,一定要努力触摸到那闪烁的光。于是,只有努力向上游,试图触摸到上面轻轻掠过的点点微光——水波起舞,光影变幻,摇曳的微光却总在触不可及的地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8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墨香诗韵】五律十一首——诗人蒋宝贤
...苑雅趣公众号周一盛筵。在这里,诗人的灵魂轻舞于字里行间,绘就心灵的风景;画家的笔触,则在宣纸画布上细腻勾勒,让意境跃然眼前。诗与画的完美交融,不仅是艺术的对话,更是情感的共鸣
2024-12-03 09:38:00
【双语视频】诗词里的河南⑥丨走进李商隐的诗词世界
...来到了有着“中国诗歌文化之乡”之称的荥阳,“邂逅”李商隐公园。李商隐公园《诗经》的《郑风》和《小雅》有许多篇章都描述了荥阳的风土人情。大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韩愈、柳宗元、
2023-09-24 07:20:00
韦应物与《滁州西涧》:一首诗的传奇与解读
...呐喊,才是最真实、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和杜牧被认为是执牛耳者,然而,这两位伟大诗人的站在金字塔尖上,也离不开众多一流诗人的陪衬。其中,韦应物虽然未达到顶尖水
2023-12-14 18:48:00
聊聊李商隐悼念爱妻写下一首诗
李商隐少年孤贫,却天性聪慧,加上他勤奋苦读,文学才华逐渐显现。正当李商隐觉得考中进士如同探囊取物时,晚唐却陷入了腐朽和衰败的境地。几次落第让诗人灰心丧气,但他依然不甘于憔悴书阁、
2023-08-09 22:03:00
□胡圆圆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为晚唐时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的杰出诗人。他出身贫寒,幼年便肩挑家庭重担,勤勉读书之余还需劳作谋生。虽受令狐楚提携步入仕途,登进士第,
2024-08-09 05:30:00
千年诗楼诗意浓,第六届黄鹤楼歌诗汇上中外诗友共诵经典
...演出曲目,均由诗歌作品谱曲而成,作品跨度从唐朝诗人李商隐到现当代诗人海子、于坚、张执浩等。通过音乐和诗歌的融合,近百位诗词爱好者们在千年诗楼黄鹤楼下,感受传统诗词文化的魅力和
2024-06-12 15:09:00
立夏:芳菲随春去 碧绿入夏来
...节气。古人爱立夏,写下无数佳句诗篇,藏在史籍的字里行间。它们犹如散落在历史长河里的星辰,从中华上下数千年岁月中缓缓流过,至今熠熠生辉。其中,陆游曾作过三首立夏诗,将人们对春夏
2024-05-06 00:18:00
李商隐一首《无题》,达到了爱情最高境界,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等等,在众多描述爱情诗词作品中,个人比较欣赏的是李商隐的《无题》。李商隐的《无题》之作,虽然得到了广为传颂,但是在学术界中还存在着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李商隐不应该把这首诗起了
2024-09-22 20:32:00
李商隐朦胧诗《锦瑟》是诗歌的迷宫〔191〕
...美好的,而意境却隐晦迷蒙,幽微凄寂,深沉而又朦胧。李商隐画像出处:1、清·孙洙《唐诗三百首》,2、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李商隐传》。参资:古诗文网《锦瑟赏析》。二、李诗神奇空
2023-05-21 10:07: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王老师来了
“王老师”,这个极其平常、耳熟能详,却又不同寻常、别有内涵的称呼,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深藏在岁月的记忆里,虽不常提起,却一刻也不曾忘记
2025-09-11 13:41:00
勇气大爆发!我决定每天都送老师一束“花”……
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哒啦滴哒啦它能实现小小愿望有神奇魔法……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老师就是我们的引路人今天教师节礼物是送?还是不送
2025-09-10 08:29:00
教师节快乐丨跨越时光,与那年的您相拥
教师节快乐丨跨越时光,与那年的您相拥。(视频:刘晓娟 王辉)
2025-09-10 11:45:00
【三尺讲台,你我同行】致敬所有教育工作者
三尺讲台见证着春秋更迭当上课铃声再次响起你们依然站在最熟悉的地方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记得您俯身讲解时的耐心作业本上细致的批红晚自习窗边温柔的叮咛那些平凡而珍贵的瞬间如春风化雨
2025-09-10 15:27:00
农行威海分行营业部慧眼识诈,暖心守护七旬老人“养老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通讯员 房莉莉“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及时帮忙,我这些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可就全没了!”9月1日
2025-09-10 18:20:00
别让“比较”偷走你的幸福 珍爱网呼吁理性看待亲密关系
在当下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习惯于晒出自己的生活片段,无论是一束昂贵的鲜花、一顿精致的晚餐,还是一份体贴入微的礼物
2025-09-10 18:31:00
动车上的“生命共鸣”:一句“你多喝点水”,牵起警民情与母子思
2025年6月4日,C6512次动车穿梭在山河之间,车厢内一段因关怀而起的故事,正悄然串联起跨越时光的温情——乘警冯越一句“你多喝点水”
2025-09-09 15:10:00
济南嘉乐生殖医院携礼赴济宁,上门祝贺宝妈喜添丁!
金秋九月,喜报频传。9月3日清晨,济南嘉乐生殖医院报喜中心团队带着500元宝宝成长基金和专属嘉乐宝宝的婴儿车,专程赶往山东济宁孙女士家中
2025-09-09 15:17:00
“90后”男幼师杨龙:铁汉带娃也柔情
讲故事、画画、做实验、设计游戏、创设环境、扎辫子、洗杯子……一提到幼儿园教师,不少人会想到细腻温柔的“红颜巾帼”。然而
2025-09-09 20:45:00
【视评】一中学女生被多人霸凌,广西苍梧应当反思什么
广西苍梧的一个中学女生被欺凌,她无助地跪在地上,被泼水、扯头发、扇巴掌。没料到,欺凌者还比出了剪刀手的手势在炫耀。这些画面令人心痛
2025-09-09 12:52:00
AI看东营 | 白露:告别夏末躁动 迎来澄澈清秋
白露至,秋意深。凉夜长,暑气收,白露,秋夜的薄纱轻覆,晨起的微寒初透。白露,告别夏末躁动,迎来澄澈清秋。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
2025-09-08 09:10:00
微视频 | 关注工伤预防 守护幸福时光
关注工伤预防 守护幸福时光
2025-09-08 19:33:00
西安双胞胎姐妹人生相似度90% 75岁了仍是彼此最亲的人
同上一所幼儿园、小学,上山下乡时在同一个村子劳动,就业时进了同一家单位,俩人同一天结婚,丈夫也都是军人。75岁的刘英平
2025-09-08 21:36:00
高中生厌学 从长治跑到太原
一名17岁的高二女生因出现厌学情绪,加之与家人沟通不畅,独自从长治来到太原。9月6日,家长赶至太原,在网格员和民警的协助下终于找到了孩子
2025-09-07 16:36:00
拾光记|钟燕玲:不把自己当病人,日子照样有滋有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牟静萍钟燕玲的抗病故事,要从2007年的一场高烧说起。当时她连续三天发烧,如厕时发现小便呈深色
2025-09-06 10: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