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作者:黎荔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这是李商隐的《晚晴》一诗,开篇写自己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居处幽僻高阁,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初夏清朗。老天爷怜惜那幽僻处的小草,人世间也珍惜傍晚时的放晴。久雨晚晴,楼阁之上凭高览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闪现一线光明。南方鸟儿的窝巢已被晒干,傍晚归巢时飞翔的体态格外轻捷。
这首诗好像杂杂拉拉没写什么,又好像写了千言万语,缠绵悱恻,意味无穷。我觉得没必要强解“幽草”定是诗人“沦贱艰虞”身世之象征,“越鸟”则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诗人之化身。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诗人也许本无托物喻志的明确意图,只是在登高览眺之际,适与物接,触发联想,情与境谐,从而将一刹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所以自然浑成,不着痕迹。
向晚的微光很早便开始,沉淀出一片寂静,层层叠叠的楼阁与回廊,将深居简出的诗人,深深幽禁如幽僻处的小草。发现李商隐很喜欢用“廻”这个字,即使到了中年,生命力已经有点衰退,有点没落,但还有心事在那里廻绕。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诗人俯临夹城,发现夕阳的余晖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了一线光明。因为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而柔和,故说“微注”。尽管如此,这一脉淡淡斜晖,还是给诗人带来了喜悦和安慰。这种低迷的语调,这种平静的氛围,在李白的诗里从来不会看到。但到了晚唐,诗人们的笔下似乎总是夕晖、残荷,秋阴、夜雨,李商隐的诗背后,似乎一直有一种沉沉暮色。
暮色可以是凄凉,也可以从凄凉里面转出另外一种温暖。这首诗写于李商隐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之后。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精神上无疑是一种解放。正因为这样,诗中才有幽草幸遇晚晴、越鸟喜归干巢之感。诗人自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地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从久雨晚晴后,微注小窗的一线光明中,感觉到不可言喻的喜悦。但李商隐此次南行,家眷留于长安,远道间关,孑然一身,不无孤独之感。在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时,诗人也不期然的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晩晴”,而且“晚晴”被赋予了特殊的人生含义。晚晴虽然美丽,却如此短暂,当夕晖映窗,在微光中向诗人慢慢划过来,似乎是某种不可避免的预兆,关于人生的沉落、时光的永逝。
整首诗起伏变化,峰回路转,用笔极尽曲折之妙,其中到底表现了什么?并非完全无从捉摸,但还是显得渺茫迷离。“天意怜幽草”,“微注小窗明”,无疑是人生寓言,李商隐却让意义只透出一点微光。晦暗的是意义,鲜明的是那种声音,那种低吟浅唱。这声音潜静,低沉,不泛光亮,如静水深流,却有动荡、阅历紧压在底部。是这声音使些微意义,从晦暗不明中突出,这声音本身即是意义。
流注在小窗的微明,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信念,一种人生态度。其实不是别的,而是诗人驰骋游走的一支笔,使一行行诗从缝隙里泛着微明。文字这东西,无非就是微明之火,什么时候真能燎原?但在孤独者眼里,它们也许就是星星,微微闪烁,足以安慰。我也每天深夜,在字行间穿行,如在海底费力爬行的海洋生物。好黑,好冷,环绕我的只有黑暗。但头顶隐约有光,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冥冥之中有个声音告诉我,一定要努力触摸到那闪烁的光。于是,只有努力向上游,试图触摸到上面轻轻掠过的点点微光——水波起舞,光影变幻,摇曳的微光却总在触不可及的地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8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