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宋太祖赵匡胤曾经说过“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其言外之意是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东南各省,曾经发达富庶的北方已经被东南地区所超越,中国的经济中心已转移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一句“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证明了赵匡胤的判定,那中国经济重心是如何转移到南方的呢?
这就要从唐朝755年的安史之乱开始说起了,这场唐朝内部对统治权的争夺战,成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成为了经济中心逐渐转移的一个标志。
早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的隋唐鼎盛时期,这种经济重心的转移就已经发生了,那时的南北方经济共同发展,但相对北方来说南方人口较少,资源丰富,可开发地区更多。而且经济重心的转移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安史之乱的爆发成为了一个催化剂,加速了南北方经济中心的更换。
安史之乱对经济中心从北到南转移其原因在于
1:长达8年的内战以及藩镇混战导致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华北、西北各省赤地千里,饿瓢遍地,人口锐减。
没有人口作为基础对唐朝的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因此曾经富庶的北方地区无法短时期得到有效恢复。
2:安史之乱期间南方没有遭到战火蹂躏,社会比起北方相对安定,经济继续发展,安史之乱以后的100多年,唐朝一直在依赖东南藩镇提供的赋税续命。
3:北方内乱导致人口大量迁移到南方各地,人口的涌入给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在唐朝中后期南方农业发展进步很快,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做有利的支撑,任何一个大国都会顷刻瓦解。
唐朝后期水利工程大规模兴建在数量上南方也要多于北方,著名的仲夏堰、孟渎、练塘等灌溉设施都在南方,这些水利工程灌溉几个县的耕地不成问题。
同时南方各省人口的增加也加大了对土地的开垦规模,很多“湖田,山田”得以开垦,江南地区的粮食产量大增,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唐朝后期南方手工业的发展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已经超过了北方,棉织业非常普遍。如安徽宣城的红线毯,荆州的贡绫,四川的蜀锦,浙江绍兴的缭绫都非常出名。
因此在唐朝晚期南方逐渐有了超越北方的趋势,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战乱再次加重了经济重心南移,北宋时期北方经济得以复苏,但金兵的南下宋辽的灭亡,导致北方汉人再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到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彻底转移到了南方,直到如今南方各省都是国家的经济重地,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7 1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