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电力报
打造新质生产力“能建样板”
——中国能建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塑造新业务增长极
马新政
立足新时代,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牢牢把握央企新使命,紧紧围绕“创新、绿色、数智、融合”核心发展理念,努力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赢得新的利润增长点,铸牢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底座。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提升新质生产力“含新量”
“2023年,公司全年研发投入128亿元,同比增长3.2%,研发投入强度达3.1%。”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介绍说。高效的科研投入,让中国能建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风光新能源技术、氢制储运、储能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成果。
据统计,2023年,中国能建创新成果同比增长近3倍,全年获得专利授权2085项,发明专利同比增长25%。截至目前,中国能建已经累计荣获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新质生产力培育跑出了加速度。
面对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中国能建一直致力于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新型高空风力发电关键技术及装备”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实现重大原创性技术突破,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研发中心入选国家能源局首批创新平台,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上榜国家首台(套)名录,一批国家级创新示范项目有序落地。
在高空发电领域,中国能建不仅在技术层面开展前瞻性尝试,也在成果转化层面进行了示范引领。今年1月7日,其投资建设的安徽绩溪高空风能发电新技术示范项目成功发电,成为首个可并网的兆瓦级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
瞄准新兴产业
提升新质生产力“含绿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宋海良表示,中国能建正将新能源作为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持续放大培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绿色生产力。
近三年,中国能建累计获取新能源开发指标超4500万千瓦,是“十三五”总和的十几倍,并朝着一体化、基地化项目开发建设奋勇前进。
中国能建参与建设了库布其大基地光伏工程,这是我国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00亿千瓦时。一方面进军“沙戈荒”大基地,一方面创新一体化开发新模式。在广西崇左,中国能建打造了总规模达864万千瓦的一体化能源基地项目,这个“风光水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是首届东博会以来签约的单体投资最大合作项目,带动了一批“能源+农业”“能源+生态”等新产业发展。
培育新业态的核心是推动产业变革和产业组织的深刻调整,中国能建独具特色的融合发展理念,催生了以“能源+”“+能源”为特征的交能融合、数能融合、建能融合、产能融合“四大融合”新模式和城市“七网融合”新场景。
目前,中国能建在首倡首推的交能融合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投资建设首个全路域交能融合示范项目枣菏高速交能融合(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填补了高速公路领域“交能融合”投资模式的空白。
布局未来产业
提升新质生产力“含金量”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选择,发展新型储能、氢能是打造未来产业的新赛道。
在湖北、山东、甘肃、辽宁,中国能建相继建设了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其中,湖北应城项目是首台(套)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该项目依托“研投建营数”一体化模式,采用“中国能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系统解决方案”,开创了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绿色、零碳、高效、经济的新路线,项目投运后将在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实现单机功率、储能规模、转换效率“三个领先”。
氢能具有来源丰富、清洁低碳、单位热值高等优点。全面布局氢能产业,也是中国能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2023年9月,总投资296亿元的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规划年产绿氢11万吨,绿氨/醇60万吨,配套建设电解槽装备制造生产线、综合加能站,设立氢能研究院,基本涵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氢能化工、氢能装备全产业链条。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绿色氢基化工规模化发展,助力产业低碳转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2 17: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