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
作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氢能产业技术密集、覆盖面广、带动效益强,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我国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01 政策指引,各地发力,万亿级氢能市场发展步伐加速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文件,对氢能产业的发展加大支持力度。
2019年,“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迎来了重要节点;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2022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构建了我国氢能战略发展的蓝图;2023年底,国家标准委、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这也是首个国家层面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在全球深度脱碳的大背景下,绿氢作为零排放的清洁能源载体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未来能源结构中扮演关键角色,对我国乃至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对记者表示。
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0000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面对万亿级氢能市场,各地如何做?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氢能是第三次能源革命的主题。他认为,氢能产业在“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已经迎来新的发展浪潮,在政策、技术、市场、资本等多方的合力推动下,氢能产业链各环节都将实现全方位的突破发展,在未来10年构建出万亿级新能源市场。
面对万亿赛道,全国各地都在摩拳擦掌,积极布局。据统计,北京、广东、河北、河南等多个省份已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或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部分省份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或“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也都提到了氢能产业的发展目标。
据长江证券统计,发布规划的各省份中有23个省份发布了燃料电池推广计划,计划到 2025年合计推广12.45万辆燃料电池车辆;14个省份计划到2025年累计建设1337座加氢站;从全产业链产值来看,13个省份规划到2025年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产值达7850亿元。
纵观各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结合地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谋求发展,成为各地布局氢能的关键。
内蒙古、宁夏、新疆等自治区风力、光能资源丰富,依托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及配套产业发展绿氢产业成为产业布局的重点。在海南、广东等沿海地区,利用海上风电和海域天然气制氢则成为当地氢能布局的首选。
作为能源大省,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焦炭产业集聚、焦炉尾气制氢原料充足、成本低,制氢成本仅有10元/千克左右,发展氢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今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发展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作为全国最大的主焦煤生产基地,山西省吕梁市拥有全省最大的工业氢产品资源。近年来,吕梁市立足资源优势,实施“一体两翼、三港四链”发展战略,全力发展氢能产业,推动“气—站—运—车—用”全产业链迅速形成,氢能产业发展综合指数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
吕梁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吕梁市已形成7.5万吨制氢产能,已建成加氢站11座,年产1000辆氢能商用车生产线建成投产。在2022年投运250辆氢能汽车的基础上,2023年进一步投放公交、重卡、客车、冷藏车、装载机等260余辆,全市氢能汽车保有量达500余辆,在货运、公共交通、客运、厂区装载等领域广泛开展示范应用。
作为氢能推广的重要省份,山东拥有广泛的氢能发展基础。目前,山东省已建成济青氢能高速公路,并于2023年底建成35座加氢站。同时,山东省拥有大量氢能产业链公司,2023年9月氢车保有量1200辆,规划2025年氢车保有量1万辆。
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建设的实施主体。公司总经理陈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济南绿动已有包括供能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及车用燃料电池系统3条生产线投产,分别可实现1000台(套)的年产能。
“我们目前正在和下游厂家合作,研发氢能城市物流配送车,以及氢能助力的自行车,1小瓶储氢罐可行驶约40公里。”陈颖表示,氢能市场前景广阔,公司将根据市场发展情况扩大产能,推进产业集群形成。
02 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氢能产业加速落地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氢能不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且燃烧产物只有水,有望成为替代传统能源的关键角色。此外,氢还能作为一种储能载体,可以和电互相转化,这也使得氢能拥有了更多应用场景。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产业落地的重要一环。欧阳明高在年初的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表示,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带动了绿色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涵盖制、储、运、加、用各环节完整的氢能源电池汽车产业链。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优点在于没有废气排放,只会产生水。此外,氢燃料电池汽车具备补充能量快、续航里程更长、更适合在寒冷气候条件下行驶等优点。”中国重汽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中国重汽目前已经推出了多款氢能源重卡车型,并在城市专用、港口、物流园区等应用场景下实现了批量销售。2022年,由中国重汽生产,采用黄河牵引底盘、潍柴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智能雪蜡车曾于北京冬奥会期间提供服务。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约为5600 辆和5800 辆,增长55.3% 和72%。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将达到5万辆。
在欧阳明高看来,氢燃料电池的核心问题是技术改进和成本下降。“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在技术创新方面已经取得进展,但要跟纯电动和油车竞争,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欧阳明高在首届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发言时说道。
3月1日起,山东省高速公路对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陈颖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氢能车高速路免费通行有助于降低氢燃料电池车的运营成本,从而带动氢燃料电池车的数量增加。陈颖预测,山东省目前大约有1700辆氢能源车,未来很大可能会增加到几千辆、上万辆。而随着规模的扩大,研发、生产成本也会随之摊薄。
“等核心的材料零部件实现自主开发、自主生产,从技术上降本,未来氢能源车的运营成本将低于燃油车。”陈颖说。
03 突破技术瓶颈,推动规模化应用
作为新兴产业,我国氢能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部分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基础材料依赖进口等问题。
“氢能技术链条长、难点多,现有技术经济性还不能完全满足实用需求,亟须从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氢储能系统等主要环节创新突破,重点突破‘卡脖子’技术。”欧阳明高在首届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发言称。
在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锦龙看来,氢能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需将行业卡点、堵点逐步解决,才能加速氢能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
姚锦龙表示,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已经取得显著效果,但氢能作为一种“能源产品”,尚未被实质性纳入能源产品管理体系,在发电、储能、工业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仍有待创新,氢—电—气—热的耦合与协同尚未形成,各领域商业化推广进展缓慢,一定程度影响了能源体系整体效能发挥。
根据氢气制取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不同,氢能又被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其中,使用再生能源制造的绿氢,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碳排放,是氢能利用的理想形态。
“作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方向,绿氢产业技术密集、产业链长、带动性强。但目前我国绿氢产业发展面临技术瓶颈突破、储运成本高、应用场景落地难、行业标准不统一等一系列挑战,亟须寻找有力解决之道。”钟宝申说道。
为此,他提出了4个建议:一是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支持离网制氢项目申报;二是明确政策要求,促进绿氢多应用场景落地;三是建议完善技术标准和体系建设,做好行业准入;四是取消绿氢复合项目进入化工园区的限制。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2 20: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