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互动,让学习真实发生
——探访江苏省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
跨进江苏省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梅幼”),往里走几步,有一条悠长曲折的石板小径,直通一片小菜园。仔细看,会发现石板上还刻着数字,1928、1929、1930……园长曹玉兰告诉记者,它叫“时光小路”,是幼儿园的孩子们命名的。
2018年,正值梅幼建园90周年,教师向孩子们征集送给幼儿园的礼物。有孩子提出,可以送幼儿园一条“时光小路”。这个“礼物”被收下了。为让孩子们感知90年的含义,幼儿园在石板上刻了年代,但每隔一段就会有一段留白。
“这样孩子就可以自己去数,增强与环境的互动。”曹玉兰说。2011年起,梅幼开始探索互动型课程。10多年来,围绕主题共生、游戏作伴、生活相遇3条路径,互动型课程的研究日渐深入。
主题共生,拥抱幼儿个体经验
开展“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时,中(2)班的教师经过审议,设置了户外游戏“找春天”、科学活动“毛毛虫和蝴蝶”等一系列活动,并预备了自然角、种植园地等。但在实施过程中,观察活动“辨青”、生活活动“制作青团”等不断生发,环境材料中也引入了家长资源和民间手工作坊。
因为,教师发现,孩子们在“找春天”活动中,误以为“田横头”(无锡方言,菜地)的麦苗是葱。教师判断孩子们经验不足,需要对麦苗有进一步认识。于是,由孩子们与环境互动的“辨青”观察活动应运而生。
这就是梅幼包含“预课程”+“遇情境”的主题共生课程实施路径,它既有教师的预设,又会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问题、经验,探索新的生长点。因为每个班级幼儿个体经验都不同,所以即便是同一主题,不同班级也会生成不同活动。
曹玉兰告诉记者,以往,教师设计的主题活动目标多、内容丰富,但多以五大领域活动拼凑,这样的活动缺乏生成、缺少幼儿参与,也难以顾及幼儿学习特点。为此,梅幼要求教师对每个主题的课程目标进行审议,将其简化并提炼为核心概念和关键经验。同时,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内在经验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生发主题脉络。
“共同经验背景和个体经验交叉,真正意义上丰富了孩子们的感受与体验,也让教师预设的主题活动更适合班级孩子了。”曹玉兰说。
游戏作伴,空间、材料生发无限可能
“力力快递”开业了,大(5)班的孩子们要把快递员送来的快递送到对应的教师手上。但快递单上的姓名和手机号都不全,无法辨认,这可难坏了孩子们。
“要是能知道老师的名字和手机号就好了。”听到孩子们的诉求,教师陆雨鸿马上把教职工的个人信息表贴了出来。接着,“教室在哪里”“签收单怎么做”“怎样才能得到好评”等,又成了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的问题。
梅幼的教师认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除了要给幼儿自由自主的空间,更要提供智慧的支持。于是,就有了“游戏作伴”,即卷入各种资源,陪伴幼儿游戏。同时,打破时间、空间、年龄界限,开辟多种游戏空间,让幼儿与资源充分对话、互动。
在考量家长、环境、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梅幼开辟了主题餐厅、魔法小站、巷村里等主题游戏空间,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游戏场景。“力力快递”就是“主题餐厅”游戏之一。
曹玉兰介绍,“主题餐厅”的灵感来自自助餐厅,它打破班级界限与室内外空间,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由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规划游戏场,孩子们自选感兴趣的、想体验的游戏空间。目前,梅幼已创设20多个游戏空间,如枝丫馆、车来车往、猫空书店等。
在梅幼新落成的综合楼里,教师还与孩子们一起开辟了“时光”“去野”“虫洞”等儿童工作室。让人意外的是,每间工作室都很空旷,材料也不多。
“我们只投放必备材料,随着孩子们与环境互动,材料会自然丰富起来。”曹玉兰告诉记者,近些年,幼儿园的游戏空间与材料越来越开放,“主题餐厅”正在演变成创玩基地。
为让游戏更好地陪伴幼儿成长,梅幼的每个游戏空间都遵循空间形成—即时调整—路线演进的模式进行调整。教师先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寻找游戏主题,再与幼儿一起规划游戏场景。活动中,教师审思幼儿的行为与问题,及时调整材料,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动开发者。活动后,教师通过幼儿的自评,并分析幼儿日常行为,找到游戏演进的适宜路线。
“游戏作伴,让多种资源陪伴幼儿共同游戏,也让所有与幼儿在游戏中有交集的人、事、物变得更美好了。”曹玉兰说。
生活相遇,挖掘寻常时刻的教育契机
“小丁,你的积木碰倒了我的小桌子。”
“我要搭围墙呀,你把桌子移到旁边点。”
“我这边有墙壁,没地方了。”
“我们在中(3)班的时候,搭积木的地方就很大……”
大(3)班孩子发现教室太小,于是打起了中(3)班的主意:“能跟中(3)班换教室吗?”
教师没肯定也没否定孩子们的提议,而是决定让他们自己处理。后来,两个班的孩子达成共识:两个班级的教室可以一起用。
在梅幼,记者发现,类似“要不要换教室”之类的活动很多。比如,幼儿园建了新楼,取什么名字?班里装了饮水机,够不着,怎么办?幼儿园有很多小路,怎么做路牌?……
曹玉兰告诉记者,这正是互动型课程的第三条路径——“生活相遇”。孩子们探究的问题,都来自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真实事件。之所以要关注这些事件,是因为她发现,幼儿园经常充斥着这样的提示:“时间到了”“我来吧”“这个不可以”……
曹玉兰认为,教师许多无意识的惯常举动,都让孩子们错失了知识的获得、体验的历程、创造的可能。而归根结底,是因为幼儿园课程内容固化、孩子学习方式单一、教师资源意识不强。
“课程应从幼儿日常生活出发,采取开放的视野,遵循‘生活点滴都是资源’的课程观,关注幼儿在园生活中遇到的事件、细节和瞬间。”基于这样的考量,梅幼的教师十分关注幼儿生活中的“意外”,努力从中挖掘教育契机。为提升自身的敏感性,教师尝试从多个角度记录“生活故事”。比如,及时记录幼儿的童言稚语,请幼儿通过“图示写生”,动态记录自己的生活故事轨迹……
在不断的发现、记录、反思过程中,教师捕捉寻常生活中教育契机的眼光越来越敏锐。于是,老师嗓子哑了、小伙伴转园了……都成了梅幼的课程。
在10多年的探索中,梅幼已两次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但曹玉兰和她的团队并未停止求索。进入“十四五”,梅幼又开始探索“互动性学习”,将聚焦点放在幼儿个体的学习过程上。
“我们希望通过对互动性学习的研究,让孩子的一日生活更生动。”曹玉兰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7 14: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