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戴先任
在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为保护京津冀三地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共筑满意消费,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了解维权渠道,警惕代诉陷阱,避免“维权反被坑”。
一些机构盯上了消费维权市场,通过以“专业维权”“十倍赔偿”为噱头,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进行投诉,在这过程中,消费者的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就可能遭到泄露,被人转手买卖。此外,一些机构还会以材料费、疏通关系等名义层层加价,利用消费者焦虑心理骗取钱财。这样的“代理维权”成了坑害消费者的代诉陷阱,给消费者维权带来二次伤害。
“代理维权”让人看到消费者维权可能遇到的各种“套路”与欺骗。一些消费者虽然具有维权意识,却缺少必要的维权能力,这给“代理维权”留了空子。一些职业代诉机构作出“内部有关系”“百分百胜诉”的虚假承诺,设下代诉陷阱,对此,消费者要引起高度警惕。
正如此次京津冀联合发布的“3·15”消费提示,消费者要拒绝要求预付代理费、签署“风险协议”的机构。消费者要选择正确维权渠道,比如投诉、仲裁等,在消费纠纷发生后,要及时保存相关证据依法维权。此外,消费者也要增强法律意识,不要被代诉机构诱导,与代诉机构一起对商家进行恶意索赔。
消费纠纷频发,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不能让“代理维权”成为消费者维权道路上的绊脚石。不能任由这一乱象继续下去,要引导消费者正确维权,斩断“代理维权”这门灰色生意。
打击“代理维权”,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职业代诉机构的监管力度,斩断其背后的灰色利益链,用法治填平代诉陷阱。同时,还要铲除滋生这一市场乱象的土壤,比如要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加大消费维权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等等。疏堵结合,既要引导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更好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还要进一步提升消费质量,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责任编辑:韩保林(EN087)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7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