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活化利用历史建筑 展现文化时代风采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6-08 16:48: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活化利用历史建筑 展现文化时代风采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活化利用历史建筑 展现文化时代风采

编者按:

6月8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为“保护文物传承文明”。

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蕴藏着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记忆;自然遗产包罗山水万象,125多万座大山孕育出的绝美自然风光,贵州这个宝藏之地,不断向世人展示着这片土地的无限魅力。五彩斑斓的文化遗产与雄奇秀美的锦绣山河,共同铺展出一幅生机勃发的动人画卷。

天眼新闻文化频道策划“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报道,展示贵州自然珍宝、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让人们在融会历史中传承文化、连结古今,共同构筑我们的美好家园。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活化利用历史建筑 展现文化时代风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夜景迷人。

今年“五一”假期,贞丰古城一座百年历史建筑里“有影·影像主题空间”放映的露天电影,给度假休闲的人们提供了一份欢乐。“有影·影像空间”由当地社区居民历时3个月众筹共建,它与今年春节前启动的、由贞丰古城内两湖会馆升级改造而成的“古城·珉谷艺术空间”,交织成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人文景致,为历史文化名城再添一景。

历史建筑是文脉赓续的重要载体,它在时空递进中储存着人类记忆。今年1月,贞丰县、普定县、思南县被列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建筑是其重要承载。12 座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2 个名镇、31 个名村,757个中国传统村落……这份名单,彰显出时序承接的连绵不绝和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而覆盖9个市州的1655处历史建筑,如同满天星斗闪烁于贵州的历史时空。

历史建筑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地段,以及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共同构成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有机整体。作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一分子,历史建筑突显出地域人文风貌的基本底色,如贵阳市文昌阁街区、遵义市高桥街区、毕节市织金新华路街区、黔东南州镇远府城街区、黔西南州贞丰老城街区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我省先后印发《贵州省历史建筑确定和历史文化街区核定公布工作方案》《贵州省省级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方案》《贵州省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省级评估验收工作方案》等文件,扎实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认定、保护和利用。遵义、铜仁等出台地方性保护法规,各市州出台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一批历史建筑数据信息,被采集录入“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数据信息平台”。

目前,全省各市州有序开展历史建筑的挂牌保护和测绘建档工作,并积极申报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试点,拟通过创新探索市场化、多业态的保护利用的新模式,形成一批保用并举、以用促保、以用促修的活化利用示范案。

铜仁市通过历史文化资源的摸排认定,以历史建筑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迎来焕彩生辉的历史机遇。伫立于黔东大地的346处历史建筑,展示着历史连接当下的生动景象。

安顺市秉承“敬畏历史、尊重传统,做好保护与传承”的宗旨,对古城进行修缮提升,儒林路、黉学坝路等片区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为古城增添了更多风采神韵,迎来一批批访客。

在各种政策和举措的助推之下,黔西南贞丰古城开辟多个文化空间让历史文化活起来;黔东南镇远古城正在积极推进“名·贵州镇远古城”系列文化窗口提升工程,黎平翘街深化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度;遵义汇川高桥突出主题重点保护“三线建设”文化遗产;贵阳花溪青岩创新思路拓展历史文化展示场所……披着岁月风尘的历史建筑,在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中焕发生机,当地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活化利用历史建筑 展现文化时代风采

贵阳市王伯群故居。

2022年我省出台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初步构建多层级多要素的贵州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到2035年全面建成系统完整的贵州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一个较为全面的保护体系逐渐形成,历史建筑的价值再现活态光芒。

“历史建筑可以为了适应新的功能而做改变。”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知名规划设计师、本土营造工作室负责人刘兆丰说,历史建筑改建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时,必须严格保护建筑的主体特征和它的历史风貌。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把历史建筑改造成一个咖啡屋,也可以改造成一个阅览室,或者改造成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他认为,从时空视角看,历史建筑本身就是一个生长的过程。

作为历史文化地标,具有深刻人文记忆的贵阳市云岩区文昌阁街区和甲秀楼街区,也成为现代贵阳市民的文化生活空间,为文旅融合提供基础资源。沉醉于拍摄贵阳市井风貌的摄影家何雄周说,贵阳的甲秀楼、文昌阁、阳明祠、弘福寺、毛公馆、刘伯群故居等,这些“历史宝贝”表达了一个时代的横截面,也是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现实标本。

策划/黄蔚 陈曦 赵相康

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编辑/赵珊珊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8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风采——聚焦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 本报记者 于新悦 李振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保护文化遗产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
2024-03-23 10:50:00
领略贵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 传承历史文脉
6月10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约而至。一起领略贵州丰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感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
2023-06-10 13:47:00
端午时节,“非”来济南!202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来了
王贝艺 通讯员 王小曼 济南报道6月8日—10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济南市主题活动暨非遗购物节将在千佛山风景名胜区拉开帷幕。届时,一批极具泉城文化底蕴的非遗技艺、产品
2024-06-05 14:17:00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143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青报·中青网记者夏瑾)为满足人民群众暑期出游需求,文化和旅游部近日推出2023年第二期“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43条,通过“农耕返璞”“茶香萦怀”“诗意栖居”
2023-07-29 14:22:00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丨领略遵义“双遗”之美
今天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贵州省主会场活动设在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土司遗址。上午,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贵州省主会
2023-06-10 19:41:00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在石器与陶器里,发现百万年的贵州
编者按6月14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主题为“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的宣传展示活动,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为主题的活动。贵
2025-06-13 22:03:00
宝马启动大运河文化保护项目 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再升级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4月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你好!中国’——2024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启动仪式”在无锡举办。宝
2024-04-03 12:06:00
...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6月8日,当端午小长假遇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华传统文化的温度与魅力历久弥新,让
2024-06-08 07:57:00
德州领衔运河五城:共绘“水韵河风”时代画卷
...山东作为运河沿线的重要省份,拥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资源,近年来,运河(山东段)沿线城市守护生态长廊,活化历史资源,深耕人文沃土,融通文脉精粹,将千年运河水的淘淘势能转化为
2025-06-16 13:2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开展医疗卫生机构救护车清查、严厉打击“黑救护”等违法违规行为、疏堵结合引导医疗照护转运服务良性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等6个部门11月3日发布通知
2025-11-04 08:04:00
记者11月3日从教育部获悉,《关于做好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于日前印发,要求有关高校要认真落实特殊类型招生考生报名资格审核的主体责任
2025-11-04 08:04:00
11月3日,贵州赴上海举办“爽居贵州”旅居产业(长三角地区)招商推介会,邀请长三角地区游客、友商来黔定居。贵州自然风光一眼入心
2025-11-04 05:31:00
近年来,贵州文旅持续破圈,不少游客从“走马观花”到“停留居住”,2024年省外客群在贵州购房3.06万套,销售金额超百亿元
2025-11-04 05:32:00
11月3日《经济日报》以《主动靠前服务保障供暖入户》为题,报道了太原市出实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报道介绍,随着冷空气频繁造访
2025-11-04 06:42: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连日来,我市十县(市、区)委常委会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小店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强调
2025-11-04 06:43:00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10月30日至11月1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198条,其中,南昌市西湖区南站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
2025-11-04 07:09:00
本报讯(万礼妍 全媒体记者谢凌瑾)入住10年,吉水县山水豪城的住户帅先生还在为用水犯愁。近日,帅先生向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记者反映
2025-11-04 07:09:00
11月1日,由市城管局市政建管中心负责实施的北排洪汾西南路下穿通道(北岸)渗水治理工程完工,成功阻断了渗漏水对道路路基
2025-11-04 07:13:00
“晋闽携手,构建文旅新发展格局”交流座谈会,11月3日在晋祠博物馆举办。此次座谈是我市对接南方市场、深化区域协作的重要实践
2025-11-04 07:14:00
11月1日,阳曲县商贸新街停车场正式投入使用,一次性解决了周边老旧小区停车难、充电远的双重痛点。该停车场对面积2375平方米的区域进行改造
2025-11-04 07:14:00
11月1日上午10时,随着最后一座检查井水位回落至正常范围,后王南街下游管道排水功能全面恢复,路面积水逐步消退,周边道路排水恢复正常
2025-11-04 07:14:00
实现全周期陪伴、助力“开业第一步”、提供定制化服务……近日,迎泽区税务局聚焦街区业态,以“线上远程帮办+线下走访答疑”模式
2025-11-04 07:14:00
六合引入7台移动式粮食烘干机粮食“不落地” 晒粮“不看天”南报网讯(通讯员胡宏记者孙敬清)不用“看天”晒粮,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烘干服务
2025-11-04 07:41:00
“开镰米”收割,5名公证员全程在场跟踪记录
“开镰米”收割,5名公证员全程在场跟踪记录大米“贴封条” 扫码可溯源收割机在田间作业,全国首款公证“开镰米”在南京浦口正式开镰收割
2025-11-04 07: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