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坚持做科研 不断有进步(科技视点·科技自立自强 青年奋勇担当⑦)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1-30 05:1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在国际学术前沿奋勇拼搏,90后结构生物学家万蕊雪

坚持做科研 不断有进步(科技视点·科技自立自强 青年奋勇担当⑦)

坚持做科研  不断有进步(科技视点·科技自立自强  青年奋勇担当⑦)

西湖大学的实验室里,万蕊雪在做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

马崇炎摄

人物简介:

万蕊雪,1990年12月生于河南郑州,西湖大学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她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科学》《细胞》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为解析剪接体三维结构、揭示RNA(核糖核酸)剪接过程的分子机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万蕊雪刚30岁出头,就为攻克“结构生物学的终极挑战”——剪接体三维结构解析及工作机理作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入选中国科协“未来女科学家计划”;2018年,获《科学》杂志以及多家顶级科研机构联合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前不久,她又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迎接“结构生物学的终极挑战”

万蕊雪依然清楚记得,2013年春节一过,她就从广州中山大学赶到北京,到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的实验室做毕业设计——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少年时代,万蕊雪就立下志愿:长大后当一名科学家,通过自己的研究去帮助更多的人!

进入施一公实验室后,在师姐周丽君的指导下,虚心好学的万蕊雪进步非常快。她很快养成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能力,能有条不紊地安排实验,实验技巧也日益娴熟。开组会时,她对实验设计、结果分析等提出的意见、建议,让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尽管每天早出晚归、很忙很累,她不仅没有觉得苦,反而感觉很开心。

2013年秋季学期开学后,万蕊雪正式成为施一公的直博研究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她致力于结构生物学领域的剪接体研究。

万蕊雪告诉记者,所谓结构生物学,就是用晶体衍射、核磁共振波谱学、冷冻电镜技术等物理学方法,辅之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从分子乃至原子分辨率的水平上揭示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进而探究其功能和工作机理。

生命科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中心法则”,描述存储在DNA(脱氧核糖核酸)里的遗传信息转化为具有各种结构、执行不同功能的蛋白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遗传信息的表达、传递过程,也是生命体中最重要的活动。植物、动物、人等有细胞核的生物,其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转录,即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pre-mRNA(前体信使核糖核酸);第二步是RNA剪接;第三步是翻译,即剪接后成熟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指导合成蛋白质。这三个步骤,分别由RNA聚合酶、剪接体和核糖体来完成。

“剪接体是催化RNA剪接的重要分子机器,由几十到几百种蛋白质和5条RNA动态组合而成,被称作‘细胞里最复杂的超大分子复合物’。”万蕊雪进一步解释,要想正确去除一个内含子(不含有效信息的蛋白质片段),并连接外显子(含有有效信息的蛋白质片段),剪接体不仅首先要在pre-mRNA上精准地找到需要剪接的位点,还要变换10多个状态才能完成这一过程,其复杂程度超乎想象。她介绍,“每一条前体信使的RNA剪接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非常精准,一步搞错,基因的表达和传递就会出错。现有研究发现,人类的遗传疾病中,大约有35%是剪接异常或剪接体突变造成的。”

“在‘中心法则’的三个步骤中,第一步的转录和第三步的翻译,此前科学家已经基本研究清楚。而中间的RNA剪接,全世界的科学家搞了几十年都没有攻克。”万蕊雪说,“因此,解析剪接体的三维结构,被称为结构生物学的终极挑战。”

在国际科研竞逐中屡拔头筹

2015年8月21日凌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施一公实验室两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3.6埃的酵母剪接体结构》和《前体信使RNA剪接的结构基础》。前者报道了通过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冷冻电镜)方法解析的酵母细胞剪接体近原子水平分辨率的三维结构,后者则在结构解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

这两篇文章把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的分子机理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跟随施一公读博士还不到3年的万蕊雪,是两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作出了独特贡献。

此后,在施一公指导下,万蕊雪带着师弟师妹乘胜前进,先后完成了8个完全组装工作状态的高分辨率剪接体结构解析,基本搞清了RNA剪接的全过程和工作机理。

施一公实验室率先取得突破之后,国外的几个顶尖实验室也快马加鞭,力求在后续研究中实现赶超。在同样课题近乎白热化的国际竞逐中,施一公实验室几乎都是第一个在终点“撞线”。

作为实验室的主力队员,万蕊雪是怎么做到的?“除了抓住时机,注重实验方法、效率高是最主要的。”她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当然还有拼搏。”

2015年到2017年,课题组的工作状态可以用8个字形容——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实验紧张的时候,万蕊雪经常带着几个师弟师妹早出晚归。课题的攻关阶段,通宵作战也是常有的事儿。

科学界推崇“原创”“首创”,甚至有“科学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说法。因此,做同一个课题的不同团队,都想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做出成果、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的时间先后当然很重要,但不应把所有关注点都放在这上面。”在万蕊雪看来,研究结果所能说明的问题、揭示的奥秘,才是最有意思的,也是最值得追求的。

做科研一定要有一股劲儿

博士后期间,万蕊雪先后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又在《科学》《细胞》杂志各发表了一篇文章。这两篇文章,解析了剪接体循环中最后3个状态的高分辨率结构。至此,在施一公的指导下,她和合作者拿到了整个RNA剪接过程的所有结构,在这场国际“竞赛”中取得了胜利。2020年4月,万蕊雪加入西湖大学,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开始了独立的科研生涯。

她告诉记者,自己正以剪接体及RNA剪接机理研究为切入点,继续深化相关研究,力争在重要大分子机器的分子机理研究中有所突破。

说到做科研的心得,喜欢长跑的万蕊雪说:“跑步有很枯燥的时候,有很激动的时候,也有很难坚持的时候……起起伏伏,跟做科研很像,最像的地方就是需要坚持。”

她说,自己做科研也有感觉“做不下去”的时候,但是再坚持坚持,过一阵可能就会峰回路转,看到希望,“做科研这个事情一定要有一股劲儿、一个信念。只要一直坚持,用心去做,肯定会越来越进步。”

“并不是所有的基础研究都能开发出新药、治病救人,你现在还坚持少年时的梦想吗?”记者问。

“我依然认为,科学研究是治疗疾病的根本途径。但无论是科学探索还是治疗疾病,远不是自己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万蕊雪说,每个人做一点,可能就慢慢地把这个事儿给做成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0 07: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科学研究就是要奔着问题去(科技视点·科技自立自强  青年奋勇担当③)
...,清华大学教授温宗国——科学研究就是要奔着问题去(科技视点·科技自立自强 青年奋勇担当③)温宗国在实验室分析污染物组成和来源。孙 波摄人物简介:温宗国,1978年出生,199
2022-12-19 05:23:00
...究员王光宇“解决重要或实际的问题是我的科研目标”(科技视点·科技自立自强 青年奋勇担当④)人物简介:王光宇,1990年出生,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
2022-12-26 05:32:00
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科技视点)
...建创新平台、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科技视点)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教授张梁在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周晓璇摄前不久,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绿色农药研发
2023-04-17 06:21:00
为高水平工程科技提供交流平台(科技视点·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刊影响因子从2018年的2.667提高到2022年的12.8为高水平工程科技提供交流平台(科技视点·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本报记者 谷业凯《 人民日报 》( 2023年0
2023-09-04 05:49:00
放开手脚创新创造(科技视点·科技强国路上的青年力量)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近日,观众在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参观一款飞行器。新华社记者 周 牧摄观众在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体验一款多语种AI透明
2025-05-19 05:49:00
科技创新工程带来哪些改变(科技视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农科院”)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目的是以机制创新撬动院所改革,以稳定支持增强创新能力,以重大成果驱动农业农村发展。10年过去,科技创新工程带来
2023-12-04 06:14:00
静心探索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科技视点·科技自立自强  青年奋勇担当⑤)
...70后物理学家翁红明——静心探索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科技视点·科技自立自强 青年奋勇担当⑤)翁红明在讲解电子运输理论。田春璐摄人物简介:翁红明,1977年出生,现为中国科学院
2023-01-09 04:52:00
...多年前相比,今天我们有更好的创新氛围和条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催生着新质生产力,青年们要抓住机遇,在“卡脖子”技术突破、新技术运用等领域突破“垦荒”,在开拓创新中磨炼
2024-05-10 14:32:00
煤制烯烃技术这样攻克(科技视点)
...人员接续攻关,开辟技术新路线煤制烯烃技术这样攻克(科技视点)本报记者 吴月辉《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09日 第 19 版)神华包头180万吨煤基甲醇制60万吨烯烃项目
2023-10-09 06:1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清华大学安徽校友会AI大数据专委会揭牌
大皖新闻讯 11月20日,清华大学安徽校友会AI大数据专委会揭牌仪式暨人工智能前沿洞察与产业创新论坛在中国视界举行。人工智能是安徽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2025-11-21 12:23:00
中新经纬11月21日电 据中消协网站21日消息,近日,有媒体曝光了一批盗版剧APP,这些APP不仅盗用大量剧集资源,更会窃取用户个人隐私信息
2025-11-21 12:37:00
“消失的法老”回来了!“BesTV上海博物馆”今天上线 计划实现上海电视用户全覆盖
11月18日,“廿念不忘,帧帧日上——百视通成立20周年分享会”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作为20周年重磅发布之一,由百视通与上海博物馆联合打造的“BesTV上海博物馆”产品正式亮相并登陆上海移动高清电视
2025-11-20 08:06:00
入住4年仍甲醛超标!福建卫视《现场》探访实录,解码智能门的健康升级路径
近日,福州居然之家王力安防门店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消费者丁先生专程送来一面写有“贴心服务暖人心,智能监测护健康”的锦旗
2025-11-20 08:0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近日,专注于毫米波雷达芯片研发的厦企——矽杰微电子(厦门)有限公司(简称“矽杰微电子”)完成C1轮增资
2025-11-20 08:29:00
厦门围绕“金鸡”品牌 在影视产业链上持续发力
陈铎(中)指导员工进行《活宝档案》动画制作。海丝(厦门)电影工业产业基地施工现场。 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走进位于软件园一期的继来之(厦门)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5-11-20 08:30:00
记者走基层|集装箱“搬上”无人车 解锁配送新技能
11月1日,在廊坊座头鲸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基地,工作人员对蓝丁智能无人配送车底盘进行性能测试。 河北日报记者 刘 杰摄11月1日清晨
2025-11-20 08:49:00
破局之法,精耕之道 《精耕者访谈》第三季·区域之王重磅开启!
11月18日,由蓝河乳业独家冠名的《精耕者访谈》第三季·区域之王正式启动。作为母婴行业首个高端访谈栏目,其始终着眼于市场一线
2025-11-20 09:06:00
北京博大健康体检管理中心盛大启幕 以“科技+精准”重新定义健康管理新标杆
11月18日上午,北京博大健康体检管理中心(简称“博大体检”或“中心”)在京举行开业典礼,正式落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海绿茵国际园区
2025-11-20 09:06:00
以儿童为本——赖园青的幼儿教育科学实践之路
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浪潮中,如何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幼儿认知发展?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普瑞姆幼儿园园长赖园青用贯穿理论与实践的智慧教育探索
2025-11-20 10:06:00
山东移动招远分公司秋冬宽带服务义诊暖心启动 专业服务守护数字生活
胶东在线11月19日讯(通讯员王少娜徐冰鑫)秋冬时节,居民居家上网需求激增,网络卡顿、信号盲区、设备老化等问题更易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2025-11-20 10:17:00
四梯科技重磅发布智能产业工程师证书项目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2025年11月14日,在深圳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第二届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论坛上,北京四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梯科技”)首次面向社会正式发布“四梯智能产业工程师证书项目”(4T SIEC)
2025-11-20 11:37:00
一屏承古韵,元景越千年!联通数智重构文博文创新范式的野望
11月17日,“中华文明起源系列——‘看·见殷商’”展览总结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会上回顾了“看·见殷商”展览的创新实践
2025-11-20 12:07:00
名创优品斩获国际零售地产大奖MAPIC 2025\
在法国戛纳举办的 2025 年全球零售商业地产峰会大奖(MAPIC Awards)中,名创优品凭借其MINISO LAND战略级店态
2025-11-20 14: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