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对于刘备这个人物,大家是非常地熟悉,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一定认识,毕竟电视剧、电影里也多次出现,就算在游戏中魅力值也被设定为100,这就是蜀汉集团创始人刘备。
怎么在游戏中,刘备这个人的魅力值被设定的这么高呢?并不是因为刘备长得特别帅,因为在《三国志》当中记载刘备身长五尺七寸,垂手下膝。双手的长度可以碰到自己的膝盖,这样的长相,充其量只能够说是怪,说不上是帅。
而刘备他魅力高的形象其实主要来自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些叙述。书上写到他是一个非常重仁义的人。但是人物的形象其实虚虚实实,我们是可以打造的。所以很多人也在问,刘备仁义的形象是不是演义出来的。刘备今天会有仁义的形象,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罗贯中说白了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刘备脑残粉。在《三国演义》里面刘备不只是蜀汉取代曹魏成为正统,而且整个《三国演义》的宇宙观就是围绕着刘备打转。
三国演义里面刘皇叔就是好,刘皇叔就是妙,刘皇叔做什么事情都是呱呱叫。他甚至还加码把刘备塑造成了一个深情的霸主。有多深情呢,他会为了黎明苍生的百姓掉下他的英雄泪。不过如果脑残粉过了头,就会让读者有一些反感。比如在《三国演义》中,陶谦三让徐州、刘备拒绝攻打刘璋这些桥段就看起来让人觉得刘备不是那么仁义,反而让人觉得有一些老奸巨猾,老狐狸的感觉。甚至让读者觉得刘备的江山有一半是哭来的。所以,接下来我们要讨论一下刘备的仁义是不是演义出来的。首先我们就要定义仁义是什么意思。仁义中的仁,就是照顾老百姓。义就是重视朋友,那么下面我们要通过三件事情来看一下刘备这个人能够仁义到什么地步。
刘备的交友
这个事情我们要看一下刘备这个人的交友事迹。把我们都知道交朋友多半会把朋友分成是点头之交或者是知心好友的超级好朋友。刘备这个人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让很多人都相信他对朋友是真心的。所以他也有很多这样的超级好朋友。最有名的一个人莫过于跟他一起在卢植门下求学时的学长白马将军公孙瓒。在读书的时候刘备跟公孙瓒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学长带着小学弟读书,认不认真我不知道,但是打猎却打得非常认真。也经常勾肩搭背走在街上一起逛街。刘备和公孙瓒的感情这么好,以至于后来刘备生平的第一份正式官职平原相,其实就是公孙瓒推荐他去做的。这里我要说的是,刘备跟公孙瓒他们原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就是因为纯粹是因为读书的关系所以认识。我知道当时东汉末年,中原地区的军阀非常非常多,比刘备有钱有势的人大有人在。公孙瓒为什么不是跟袁绍合作,为什么不是跟韩馥合作,为什么不跟孔融合作,而是选择跟刘备合作?从这个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刘备交朋友是非常有一套的。当然,刘备对朋友不纯粹只是利益上的交换,他跟朋友可以是共同患难的那种人。相比于曹操、孙权他们晚年的时候对待创业元老的一些做法和手段,刘备对待那些陪伴他逃难大半辈子的老臣,如糜竺、孙乾、简雍、陈到这些人都是非常非常照顾的。
刘备的兄弟情义
刘备作为一个重视仁义重视是兄弟的人,为兄弟复仇可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剧本。当然刘备也不例外。这件事情就发生在刘备得知自己的好兄弟关羽被东吴的孙权杀害之后,冲冠一怒为兄弟。当时刘备其实是不顾诸葛亮、赵云等元老重臣的反对,坚持要出兵攻打东吴,其实也有一些人说刘备这个时候攻打东吴其实也不是为了兄弟报仇,而是为了荆州和东吴的地盘。
其实我们的人心是很复杂的,他说他本来就想打东吴吗?是的,但是你说关羽被杀他不生气吗,也是的。所以刘备打东吴的这个决定其实是在一种很复杂的情绪下所做的决定。就是说打东吴也是可以的,但是有必要为了打东吴而赔上一个国家的命脉吗?作为一个聪明人,刘备在外面闯荡这么多年,他不可能不知道打牌的时候不要随便梭哈的道理。其实他大可以带兵到蜀国和吴国的边界跟吴国相持不下演演戏,最后发现我打不下来,于是就退兵了。这样的话面子顾到了,里子也顾到了,也算圆满了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格形象。
但最后的结果是刘备在一票沙场老将的极力反对之下,在三弟张飞被人刺杀的情况之下,仍然坚持亲自带领大军远征,跟吴国的陆逊在夷陵这个地方决战,最后被杀得大败而归还,病死在了白帝城。
刘备对百姓
再说一下刘备照顾老百姓这件事情,在公孙瓒的推荐下,刘备担任了平原这个地方的一个小官。但是刘备身为一个地方的首长却没有任何的官架子,他常常在上任的时候会跟百姓一起喝酒吃饭。不过有一个人就看刘备非常不顺眼,甚至买通刺客来暗杀他。这个被买通的刺客在刘备的身边。跟踪了好几天他发现自己有的是机会杀刘备,可是他却下不了手。因为刘备实在是太受老百姓的欢迎了。最后这个刺客跟踪了几天后,他跟刘备说,“刘大人,你好自为之,我先走一步了。”这样照顾老百姓照顾到敌对阵营的人都舍不得杀他的这个例子,其实是非常难得的。
刚才讲到的这个例子是刘备比较早年的一些记录。在刘备生涯的中期有没有可以看出照顾老百姓的事情呢?其实是有的,这个事情就是发生在曹操大军南下荆州的时候。刘备当时准备要逃跑,可以说当时的刘备面临着人生当中生死存亡的关头。由于他和曹操的军事力量相差实在是太远,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刘备他就算是要抛家弃子,抛弃人民自己一个人独自逃生也没有人会怪他。然而刘备就在这样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却拒绝了诸葛亮提出来的一个建议:攻打襄阳城。诸葛亮建议他把襄阳城打下来以后作为防守据点对抗曹操。刘备拒绝了拒绝的原因是襄阳城当时的主人是刘表的儿子刘琮,而刘琮跟刘备算是有一个宗室的关系,刘备跟刘表的交情也还不错。所以刘备觉得自己不忍心去攻打襄阳,但是刘备不打襄阳,襄阳的老百姓却很挺他,襄阳老百姓听到曹操要打过来,刘备要逃跑,他们主动地冲出襄阳,跟刘备说,刘大人我们跟你走好不好。刘备这个时候怎么说呢,他说你们就跟着我走吧。这个其实大家都知道,逃命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当然是越快越好。可是如果你带着一个襄阳城里面的老弱妇孺,甚至还有襄阳的官员要一起逃跑,其实是冒着很大的一个风险做的决定。但是刘备不顾自己的大军可能会被拖累,也要坚持照顾这些对他一路挺他的老百姓。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在危机时刻,刘备是不会放弃支持他的人民的。
总结
以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刘备交朋友交心,重情重义重兄弟,照顾老百姓。
个人认为刘备作为一国之主他当然不会像小说中形容的那么软弱、爱哭。要能建立国家大业,一些心机权谋他不可能没有。刘备有,曹操、孙权也都有。但是在三国的众多枭雄里面,刘备是一个从少年到中年到老年都记载着有义气的形象,在他生涯的最后一场大战,夷陵之战中,我都觉得刘备就是太重视他和关羽、张飞之间的情谊,以至于影响到他在这一次作战中所下的判断。说到底,刘备最开始所打的义气招牌也许只是跟曹操“唯才是举”做出的一个市场区分。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就扛着义气的招牌四处闯荡,而且一闯就是一辈子,与其说刘备的仁义是演出来的,我倒觉得他更像是演员在演了很久的戏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居然已经变成了剧中的那个角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6 13: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